散文散文随笔

与美同行──《谈美》读后感

本文已影响 2.12K人  王子为

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美是难以定义的,它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美,它以书信一样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将美的答案告诉给了我们。亲切自然的话语让本身是枯燥的美学理论变得平易近人。它宛如一位慈祥的长着,在午后暖暖的阳光中,为我们讲述着美的启示,手把手地带我们逐步的认识美,理解美的问题,掌握美的体系。

与美同行──《谈美》读后感

不同人眼中的古松自然不同。朱光潜先生用木商、植物学家、画家三人做例,他们三人同时来看一棵古松,木商那种“实用的态度”偏重事物对人的利害,以善为最高目的;植物学家那种“科学的态度”偏重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以真为最高目的;画家那.种“美感的态度”专注于事物本身的形象,以美为最高目的。其实他们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带有主观色彩,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世界并不缺少美,需要的是敢于探索美的、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追寻中一步一步发现美的存在,用心去创造美。表面看来,美是最没有用处的。但是,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因此,“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可以照耀过去和未来一片漆 黑的天空。

同是一棵树,我们觉得它的倒影要比本身美。那是因为我们看到树本身的时候,只会让我们联想到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例如它可以让我们乘凉,烧火,这样想就不诗意,不美了。而倒影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我们看到它的倒影只会注意到它的轮廓、它的形象,如同一幅画。树的本身和倒影相对于实际人生的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差别。美和实际人生是有一个距离的。艺术源于现实,而又不同于现实。艺术是内蕴着情意的意象世界。艺术家创造意境,并不断的追求着艺术境界的提升。在不断的去探寻和追求人生哲理及生命意义,在宁静的蕴涵中孕育着对人生和对世界的一往情深,既超脱现实又诗意的返回人生。因此,美和实际人生是有一个距离的。当我们想要感受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岸对于鱼快不快乐的进行了对辩。庄子觉得鱼乐,是因为他那自己的知觉和情感来比拟。而这种心理活动叫做“移情作用”。当我看什么东西,“我觉得”它怎么样是,其实也就是我内心的映射的体现。我们在观物时不但移情于物,同时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而美感经验就是我的情感和物的情趣循环往复的交流。美感经验在慢慢积累中不断的陶冶我们的情操,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虽然人们都能感受到美,也能够识别美,但是在回答“究竟什么是美”的问题时,答案却千差万别。 就像我们看待同一事物,我们的感受千差万别,那是因为我们一开始对于事物的“移情作用”,我们之所以对待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审美感受,那是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心境,对事物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活动。所以文人看秋,有的有着“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寂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惆怅,有的也有着“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爽朗,“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豪迈。人与人是不同的心境,所以秋给人的观感也就有所不同。但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互相感通之处,不然庄子也不会知道鱼之乐了。

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善于去发现美,去欣赏美。美感经验的累积在潜移默化中给我们以心灵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与美好的事物一路同行,相信,在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中,人生必然会充满情趣、价值和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