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被布蒙住的玻璃球——《第一炉香》读后感

本文已影响 2.34W人 

电影《第一炉香》上映了。我还记得第一次阅读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一炉香》带给我的震撼,张爱玲凭借超高的写作技巧和苍凉华美的笔调将一个凄婉、沉重、悲凉、可怖、哀伤的就爱情故事展现在我面前,这样的故事是我从没见过的,是我难以忘怀的。所以《第一炉香》电影播放当天,哪怕知道电影预告没有给人很大惊喜反而让人感到失望,但我还是去看了。看完电影后,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很烂吗?好像也没有那么烂。很好吗?也说不上什么好。我感觉这部电影就像是被蒙上的玻璃球,算不上钻石和水晶,但却也有着自己的闪光点,只不过连这么一点闪光点都被布蒙上了。

被布蒙住的玻璃球——《第一炉香》读后感

一、 角色选取的失败与成功

《第一炉香》刚发布预告时,选角风波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作为主演的马思纯和彭于晏纷纷被观众嘲笑,大家认为他们并不是来演《第一炉香》的而是来演《第一炉钢》的。说实话看到预告的时候,我也有种割裂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看的并不是《第一炉香》,他们也不像葛薇龙和乔琪乔。就选角来看,《第一炉香》有失败也有成功,失败的是主角葛薇龙和乔琪乔和选角,成功的则是梁太太的选角。

书中描写葛薇龙是一个典型是上海女子,纤瘦、瓷白,五官很淡却透着清秀,很有一点风情。但马思纯似乎没有哪条符合葛薇龙,一个体型上,最重要的是神态不像。葛薇龙是一个带点愁情的女子,身上透着一股淡淡的忧郁和清高,因着这点清高和纯洁让她在众人面前显得鲜明又美丽。而马思纯演绎的葛薇龙我看不到这样的神态,很多时候感觉她的神情很呆滞,眼神很空洞,完全没有葛薇龙的灵气。

至于彭于晏演绎的乔琪乔则更不符合书中人物。乔琪乔是一个混血儿,他是苍白、俊美、忧郁、浪荡、多情、无情、还带点孩子气的。乔琪乔受英国思想的影响,加上家庭不幸,让他变成一个极端享乐主义的人,爱钱、爱玩、不负责任。彭于晏和马思纯一样,首先就是外形上不合适,然后就是神态上没有一点和乔琪乔沾边的。是以这样的表演会让观众感到不适和割裂,完全无法进入到电影的感情里。

如果说《第一炉香》的选角还有优点的话,那一定是梁太太的选角,俞飞鸿真的太适合姑妈这个角色了,无论是外形上还是演绎上,我认为她完全演出了书中姑妈的样子。小说中对梁太太的描写是一个上了年纪但却因为保养得当让人看不出年纪,是美艳的、阴狠的,以及对金钱和情欲的过分追求。俞飞鸿首先外形上就很符合梁太太,即使是年纪已经大了,但却依然美艳,一双眼睛完全演绎出了姑妈的媚态。除了外形外,她的演技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这个角色,梁太太无疑是难演的,但她却把这个人物立了起来。在看到她骂睇睇、游走于各种聚会之间、设计让薇龙留在香港等等,都仿佛让我看到了小说中的梁太太,狠辣、聪明、控制欲强、渴求情欲。

电影主角是撑起整个故事的灵魂,如果一部电影连核心选角都是失败的,那么这部电影也一定会是失败的。一个故事、一个电影如果仅仅是靠配角来支撑的话,那结局一定是崩塌的。

二、 服化道的优点与缺点

关于《第一炉香》的服化道,我唯有一点遗憾,没有很好得运用旗袍这一元素。

《第一炉香》主要场景集中在梁太太的大宅子里,小说中形容这栋别墅是在山中的,是一栋白色的建筑,临近海岸,那边就是蓝幽幽的海,别墅外面围绕着一大片火红火红的杜鹃花。电影很好地还原了这一场景,白色的建筑、红色的花、蓝色的海,好像一幅华丽的海市蜃楼,美得不真实美得骇人。电影中其他场景的布局也很出彩,比如举办唱诗班聚会那里,豪华的聚会,形形色色的男女,那种旧香港奢靡荒诞的氛围营造得十分出色。

但是电影在服装上就稍有逊色,小说中包括梁太太、薇龙都是以旗袍居多,各色各样的、不同场合的旗袍数不胜数,洋装很少。但是电影里好像没看到葛薇龙穿旗袍,多以洋装为主,梁太太倒是有旗袍装,不过只是一帧画面,还是以洋装为主。《第一炉香》中关于旗袍服饰的描写有不少篇幅,可以看得出来张爱玲对旗袍的研究很深,描写文字也十分华丽优美。我在看小说时也被这些描写深深吸引,会在脑海中想象这些旗袍的样子,想象薇龙穿上这些旗袍的样子。没想到电影中直接将旗袍改成了洋装,这也确实让我失望了很久。

并不是说洋装不好,只是它不适合张爱玲的小说。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之一,是民国时候最流行的一种女性服饰,代表着东方女性的知性、内敛、美丽、忧郁。同时旗袍也是张爱玲小说中最典型的一个符号,张爱玲古朴华丽的文字将旗袍描写得美轮美奂,这更为小说增添几分韵味和回味。

三、 意象选取的成功与失败

看完电影我又去读了一遍小说,发现电影中有几个地方改动较大,一个是葛薇龙与乔琪乔之间的爱情变化,一个是葛薇龙与司徒协之间的关系。电影美化了葛薇龙和乔琪乔之间的爱情,也美化了葛薇龙和司徒协之间的关系。小说中乔琪乔始终都没有爱上过葛薇龙。或者说对于薇龙他始终是一个利用的状态,因此薇龙的爱情始终是一个单方面的付出。而薇龙与司徒协之间则更是完全的钱色交易,这是薇龙赚钱的手段,也是薇龙可笑的爱情的保障。正是因为这样,正是因为这场爱情之间的不平等和黑暗内幕,才让《第一炉香》这个故事充满了荒诞、沉重、苍白和沉郁。但电影却淡化了这些内核,因此整个剧情看起来是空洞无力甚至让人觉得可笑的。

但意象选取有成功吗?也是有的。电影里葛薇龙因为乔琪乔的背叛而心灰意冷准备离开香港回上海重新开始,她没有带金银珠宝,而是选择带走一只水晶玻璃球。这只玻璃球是在小说里出现过的。小说也是同样的时段,薇龙因病不能离开香港,却在病中恍然想起自己小时候发烧生病,父亲就会给她一只玻璃球握在手心散热。

那是一只很普通的玻璃球,很廉价的东西有着漂亮俗气的印花,却在她生病、感到无归属的时候给予她沉甸甸的踏实。小说中这段关于玻璃球的描写大概是薇龙对自己的家和家人最温馨的回忆,那是薇龙还很纯真的时候。电影中薇龙的行李箱丢了,玻璃球滚了出来,被人抢了去,薇龙第一时间去找的是玻璃球,但却被人辱骂。最后薇龙没有上船,她把行李箱连同那只玻璃球一起丢进了江里,回到别墅的薇龙给自己下定了另一个决心,从此她沦为了梁太太和乔琪乔的工具。

这一段是电影拍得很好的,带着回忆的玻璃球代表着薇龙的纯真,滚落的玻璃球以及丢进江里的玻璃球从侧面表现了薇龙放弃、丢失自己的纯真。然而还是美中不足,这一段的意象选取虽然很巧妙,但却过于隐晦。对于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来说,是无法看懂这一段所隐含的意思,甚至会不知所云,不知道导演拍这么一段是什么意思。就像电影中玻璃球被一块布包裹着一样,这段意象的选取虽好,但却是蒙尘的、不完美的。

四、 总结

作为小说改编作品《第一炉香》的改编显然是失败的,就算有些许亮点也因众多缺点而湮没,最终导致电影上映短短几天就草草收场。《沉香屑·第一炉香》是张爱玲的成名之作,其中无论是女性形象还是形象都刻画得十分深刻,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形象,并给人以无限思考。《第一炉香》的人物是普通的也是典型的,她们有着普通人身上都存在的弱点,渴望物欲、情欲、性欲,也有着典型人物的鲜明性。我们在体会这些人物的一生时,会由他们联系到自身进而反思自己、反省自身。小说所表达要的主题绝不是简单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已,而是表达了张爱玲对旧时代旧社会的思考、对人性的思索,也是对世人的警示和告诫。

对于《第一炉香》的电影我是期待过的,也是认真看了的,但到最后竟然只余失望。在这里我真心希望每一位导演、编剧和演员都能都认真地揣摩原著、认真地诠释人物和故事,在翻拍的时候不要只浮于表面追求痉挛的痛感和悲伤,而是要深入故事,体会人物背后的转变和悲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