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武侠随想

本文已影响 1.55W人  云风清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武侠随想

相信很多看过武侠剧或武侠小说的人都会有一种情结,我们称之为“武侠情结”。

我们向往那个快意恩仇,风花雪月的江湖;向往那片远离喧嚣,策马西风的疆土。

同玄幻、奇幻小说一样,武侠小说属于非现实主义文学,区别于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现实主义文学。

武侠,基于现实,但不拘泥于现实。她赋予了“人”以各种作为个体所无法具备的能力,也为人与社会带来了全新的交流模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喜欢武侠。

要说武侠最大的吸引力,在我看来不是那一个个剑拔弩张,精心动魄的打斗场面,而是“侠者”用他的一言一行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与激励。在小的层面上,侠,意味着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在大的层面上,侠,则意味着鞠躬尽瘁,报效国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武侠气概最高层次的表现,也是我们应该从武侠作品中最要重点汲取的东西

艺术创作都会或多或少的映射历史,映射社会,这是它的一个特性,武侠作品自然也不会例外,艺术创作要忠于历史,但武侠作品被赋予了更深一层次的使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出现过或未曾出现过的,改变既定历史或现实的可能性。

与我们普遍印象中的归类有些区别,武侠作品的创作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诸子、史记汉书中,而古代小说发展到巅峰是在明清,而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也最广为流传的,我认为是创作于元末明初,施耐庵著的《水浒传》,相信同名电视剧大家小时都看过很多遍了吧。之所以说它有代表性,是因为他于一部作品中阐释了各类的“侠”,且个个特色鲜明,形象生动;而它之所以会广为流传,更是因为它把人民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最大化,从揭竿而起,聚义梁山,到受诏朝廷,群星陨落;从“聚义厅”到“忠义堂”,108个梁山好汉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诠释的无比透彻。相信很多人都和我有过同样的想法,就是《水浒传》的后半部看着很让人气愤,气愤朝廷的腐败,气愤奸臣的昏庸,更气愤宋江的懦弱,但如今细细想来,整部作品从创作之初就已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还是因为那句话,艺术创作要忠于历史。但不管怎样,它毕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

我们最早接触武侠,多半都是通过电视剧,记得小时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部《白眉大侠》,那时甚至曾痴迷到用面粉把自己的眉毛染白,幻想着自己变成白眉大侠,哈哈。曾一度把成为白眉大侠那样的“完美男人”当成努力的目标。“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光剑!招,是什么样的招?天地阴阳招!人,是什么样的人?飞檐走壁的人!情,是什么样的情?美女爱英雄!”那时每当听到这段旋律,真的是甭提有多激动,多开心了!不知为什么,这些年看武侠片,虽然都各有特点,但都找不到当初的那种感觉了。

谈到我最喜欢,最羡慕的作者,当然是著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天才作家金庸,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对历史与现实游刃有余的掌控力,为我们创造了众多“侠”的形象。而他最厉害的功力,是用艺术手法及无数琐碎的历史记录填补了诸多历史空白,还原给我们一个个虚与实完美融合后的历史画面。

我最喜欢的武侠招数,是那一招招能够“飞檐走壁,瞬身百里”的轻功,小时候喜欢它就是因为那种无拘无束,飘然若仙,现在我有时会想,如果现代社会我们会这样的功夫,那节能减排就可能不再只是句口号,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堵车问题也迎刃而解,岂不快哉?(但这样的话追尾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哈哈)

对于武侠,我研究的不多,只是觉得是时候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个人的想法只代表个人,但不管怎样,总有一些作品曾让我们彻夜期盼过并且激烈讨论过。若干年后,也许无数陈年往事都已淡忘,但一定有某部作品依然让你记忆犹新,因为那些年它让我们一起为之激动过,也伤心过,让我们笑过,也哭过。

“侠”,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他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于任何一个人身上。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侠”有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永远不会变,那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也许这句话我们可以反过来解读,“为国为民,即为侠之大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