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褒贬不一食文化

本文已影响 1.7W人  士土

“住英国房子,用中国厨师,娶日本女人,拿美国工资”。这句话可能出自于西方人的之口。咋听起来,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不免有些骄傲,说明吃在中国无可非议,细品起来难免隐隐作痛,仿佛中国的“吃”文化只有外延,绝无内涵之感。当然“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吃文化”并非仅有西方人。

褒贬不一食文化

说起“吃文化”,无容置疑中国恐怕是最悠久的国家了。不要说菜系种类和烹饪技艺的各显神通,千变万化的制作方法展示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食文化”品味,使外籍人垂涎,回味无穷。就食材而言无物不能为食;就调料种类,难以计数。真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色、香、味应有尽有。如果病从口入,还有一千八百余种药材帮助调理精气、阴阳平和,真不愧为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吃的王国。

可是,中国的“吃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色、香、味的外在,她的内涵几千年来一直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里,溶化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血液中。

在中国家庭的餐桌上,父母亲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孩子,当孩子们问起爸爸妈妈你们怎么不吃呢?父母亲总是说:孩子,你们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剩下的骨头骨脑、汤汤水水拌着饭,全部受纳于父母的皮囊中,在一旁的爷爷奶奶露出的是灿烂的笑容。

最近在一则公益广告片中有句“这个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的广告词,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一个似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在酒宴将尽时,把剩下的二个饺子揣进自己的口袋,在一旁的儿子显得十分尴尬,并说:爸爸你在干什……,还没待儿子说完,父亲说出了让全国人民都动容的这句话,在这位老父亲的脑海里什么都健忘了,没有健忘的就是他的儿子,也许是他记忆中童年时的儿子……。

这句广告词也勾起了我对我外公的回忆。小的时候,我是听着外公讲“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故事长大的,外公做的一件事让我比“孔融让梨”还记忆犹新。那时,我小学一年级,是我国自然灾害后的第三年,一贯节省有加的外公买了一斤多河虾,他把剪下的虾身洗净后留给我们家,虾头却带了回去,当我和哥哥吃完饭来到外公家时,看见外公桌子上有碗杂酱,杂酱里带有芒的虾头横七竖八,这一幕至今还定格在眼前,回想起祖辈们忘我生活的人生境界,不免受到潜移默化和感染,使我永生难忘。每当忆起外公时,这件事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不禁的泪水就会模糊我的眼睛。

在中国“吃文化”中除了一个“爱”字,还处处深藏着一个“礼”字。社会交往中,传统家庭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和盘托出,呈现在客人的面前,不惜杀鸡宰羊,平时自己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敬酒夹菜予客人也是司空见惯。这正验证了中国传统“吃文化”中“千差万差,来人不差”的古训。至今,人们还是把来客视为家人,以礼相待,热情周到,使客人有归家之感,这种千百年来的优秀“吃文化”,仍在中国一代一代传承。

中国古老的“吃文化”中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人文基础。当人们赖以生存的“吃”被稳固之后,不仅有“爱”、“礼”贯穿其中,还有“吃文化”的“面子”也被派生出来。当主人在餐馆里请客时,宴席剩下的美味佳肴,主人碍于“面子”、客人怕丢“面子”不愿打包,成为餐桌上的垃圾;爱要“面子”的老板独去酒楼就餐,点上五菜一汤,名酒名烟放在案前,以示自己富有;更有甚者是公款宴请上级领导,以及异地同僚,什么山珍海味、当地特产应有尽有。

“吃得好、说得好”仿佛成为补救弱项工作的一剂良药。此种给足“面子”,少揭“里子”不为鲜见,随之带来的浪费也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中国官场、民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人口需要扶贫,还有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需要帮助。这种为要“面子”的“食文化”,于中国的国情大相径庭,有悖于大多数人的意愿。

总揽中国五千年“吃文化”的历史,古有精华,今有糟粕。古人云“一粒米度三关”,可能成为今天的笑谈。如果时间隧道能让先辈们来看上一看,他们会不屑一顾地看待今人。

然而,中国的“吃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色、香、味上,应更多的弘扬在“爱”与“礼”的内涵上,更重要的是珍惜在餐桌上……。这样西方人不仅会羡慕中国的烹饪,也会更加羡慕中国古老的“吃文化”。

文/何志华

于2015年6月21日父亲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