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痴人正是《南海十三郎》

本文已影响 1.51W人  小琪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以说书人的视角告诉观众十三是痴人而非傻子。这就像世人读红楼一般,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痴人正是《南海十三郎》

影片的布局安排也很有意思,两条线叙事,一条是说书人在都年后时过境迁的新时空讲故事的视角,另一条则是十三郎的早已终结的人生际遇。但观众却又是在屏幕前,另一个时空下随着说书人的娓娓道来进入十三郎的人生中,这样在三重时空架构下的电影看起来又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影片近结束时说书人再次为十三郎定场,他半生疯癫,却是个正真的天才,不为世俗所接纳,只得以不自知的疯癫出现在世人面前。“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他是痴,是颠,是疯,是傻,众人早已看不分明。可他的心却似明镜,一片冰心在玉壶,痴心绝对为剧本,痴心不忘为编剧。

他的痴,痴在深明大义,看似年少不经世事,却在小小年纪能知晓爱国救亡的五四运动,并能以火烧校长蚊帐来实际声援青年进步学生们的运动。

他的痴,痴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即便父亲赛孟尝,一身儿女债,半世老婆奴的家里,他心自坚,嘲笑父亲不知生母是谁,不知孩子性别。舞会上对丽丽一见钟情,他便从香港追到上海,深情却难抵拜金,他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他的痴,痴在戏文的考究,对表演有着从戏文构思,音韵,到表演的全方位把控。他满腔才情,薛五哥在台上唱,他全文熟知还能知晓那里的韵用得合理,唱得准确。一夜成文,才思敏捷,看似外行实则内行,近至同时唱作三部戏文。

这样的人是南海十三郎,才情俱佳。称得上五个字的名号,但他更是“雪山白凤凰”,凤栖梧桐,涅槃一世。

人说他恃才傲物,才高八斗的同时脾气也如火山,点点世俗的苗子,即可燃发熊熊怒火。他的不平,世人难懂,他的悲鸣,世人不屑。我在想片名为何用了南海十三郎这五个字而非雪山白凤凰,或许是历经沧桑的身躯,真的难再堪这犹如高士晶莹雪的赞誉了。

无知会将天才一点点杀死。

影片的开头,十三用英文报警说鞋子被偷了无法行走,小偷是日本人和英国人,他们偷了中国人的鞋子,难再让他立足于世,是对国难当头,列强瓜分祖国河山的痛心。他在国中之国的英租界对巡警的嘲讽,有鲁迅先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味。在流利的洋文,以改变不了他的中国心。

现实中他的鞋子也被愚人偷走了。三个笔录只是笔录还跟不上他活跃的唱作,后来日寇的铁蹄荡碎河山,他以笔劳军,却遭遇毫无廉耻,毫无仁义的对垒编剧。山河破碎风飘絮,却响起了靡靡之音,对着对营那满是肉弹的所谓劳军表演,他怒了这样的戏看完军人都没法打战,都得去洗眼睛!兵荒马乱,他不谋财,他坚持做戏也是做人,戏要启示人生一条正确的路。面对忠贞守节早已过时的说辞,他怒不可遏,挥舞拳头,怒向卖肉编剧。再后来,抗战终于结束了,人民渴求欢乐祥和,戏班戏文发展迅猛,却也怪片横出,良莠不齐。什么猩猩虏去良家妇女,珠胎暗结,十八年后,人兽之子劈山救母。什么从军将士突回家乡,誓死不从皇军的闺女恋人一吻复活,这些实在是低俗可怕的剧本,惊得他瞠目结舌,怒而拂袖。

观众的确与编剧作者有很大差距,但不是他们先看什么,作家编剧就该给他们写什么的剧本戏文。编剧缘何是编剧,作家缘何是作家,因为他们更能写出引导人积极向上的作品,因为他们更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而不单只是迎合观众。发展向上前进优化,是整个物种进化的大趋势,我们无论分化为观众还是作者,都应该顺应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样的主题放在我们生活中的任何方面都是准确无疑的。

看看现在的电视剧的制作,拿出来展示的都是些什么作品,倒模抠图替身这些世风日下的东西,竟也登得上台面!是演艺界市场准入太低,还是观众的欣赏水平,个人经历在下降退化。市场上满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

在这样的四面楚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天才还能坚持什么?阳春白雪乎,下里巴人哉,曲高和寡,知音难再。他的才情无人能理解,他的戏文没有观众欣赏,他的唱作再无演员可演绎。他手中有笔,却无纸可写,他心中有曲,却难再开口。世人都是拾人牙慧的艳俗者,晃荡着满是醉酒的恶臭,唯独他清醒异常。此处不留爷,何处能留也?一路颠沛流离,碎了眼镜也好,看透了世人苟蝇营狗,追名逐利,才知道其实做人不用看得太清楚,因为天才是永远不会跟世俗妥协的。罢了,玉带林中挂。

半生疯癫,一世傲骨!他的心也曾柔软过,只是被这个平庸的世界伤害后才学会了用坚硬回绝一切。

在欢场找到梅仙时,他是十三叔,江家的长辈,用一技之长让侄女不在低端地抛头露面。看着他义正言辞劝梅仙,面对小侄女的执念他又气又心疼。可看着小侄女唱自己做的曲成功试镜,他又露出了为人长辈骄傲自豪的笑容。

在罢录三名笔录后,他幸运地遇见了唐涤生,他的徒弟,他的知音,他的伙伴。唐涤生真是他的幸运,他又是破口大骂,又是在拜师茶里吐唾沫的行为真是很少有人能受得了,可是唐涤生懂他,看一眼戏文就知道他的下文是什么曲调,在他唱不下词的时候就能很顺利地脱口而出,唱出他的心声。这是多么地合拍,多么令人艳羡的心灵契合。尽管他要求唐涤生不得在人前叫他师傅,但却授予了他小弟的称呼,这是比师徒好要亲近的关系。十三郎也是唐涤生的幸运,他教唐何为剧作家的本色,告诫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引导他写出自己的时代特色,不必迎合观众俗气的欣赏水平。唐涤生也以铮铮誓言回应他,尽管自己死后,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赏就是戏文剧本的价值,他会为之努力。

他们都是天才,惺惺相惜。战争爆发,看着十三在火车站强撑着心中不舍,怒别涤生,我真心难受。他说只想着成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剧作家的。看着涤生愤怒倔强的背影,他才对五哥说江郎才浅,未有可授,逼他离开才是促他成才。唐涤生在他心里一直都是有前途的剧作家。

辗转多年,他乡故知,一声师傅唐涤生只叫过一次,却继承了十三的一生傲骨。他们俩,一个英年早逝,一个痴颠度日。曾轻盈的雪山白凤凰不能够承受世俗的沉重。大幕将谢,说书人自白他只是个穷困潦倒的编剧在讲述另一个穷困潦倒的编剧的故事。听者动容,唏嘘不已,视角再次由戏中戏的十三郎转到说书人再转到观众,我们看见片末的曲臂,谢君豪饰演的另一个不知名的角色出现在说书人眼前,在看过那么多世人的不屑和白眼后,这个精灵古怪,不拘一格,吹奏着自制乐器的白衣男人就显得尤为奇特,他像是一个希望,出现在说书人和观众的眼前。那明媚的微笑与耀眼的白衣让我知道未来还有期待。

剧终前,一排大字写着“献给全港编剧共勉”,这样反身自省的精神很值得当代人学习,也更能引发共鸣。“《南海十三郎》是港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影片用传记手法叙述了香港粤剧名编剧南海十三郎的生平,体现了港人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回朔和重新重视。香港百年的殖民史就是百年的殖民地文化史,那么在文化上、在精神方面究竟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根”?带着这样的疑问香港电影开始了探寻和反省,拨开大都市华灯高厦的帷幕,摄影机镜头里出现了湮没于民居人海中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在影片中人们看到昔日大张旗鼓的传统文化都被迫躲在高楼大厦的角落里,偷生于远隔都市现代文化的穷街陋巷之间,早已见不到张灯结彩的大戏院,而是以草台班子、街头卖艺的形式维系生命,观众群也局限于上了岁数的人和引车卖浆流。而艰难的生存环境,恰恰反衬出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最后,我想聊聊十三郎的扮演者谢君豪,初见是因为《仙剑奇侠传》里的酒剑仙,斑白头发满身情殇不得解,对李逍遥和阿奴都好,是个很顽皮可爱的前辈长辈。偶然间看了《追凶十年》,他扮演的反派变态心理医生真是吓得我有心理阴影。后来他又接过年代剧《风云传奇》和现代剧《医者仁心》都很体现他的好演技。再后来他接了一些偶像剧,的确也很惋惜他的演技不得更好的舞台施展。他除了是个不错的演员外,也是个好人,片场起火为救小演员不幸毁容,是个人品很正的演员。

祝愿他一切都好,也希望我国的影视剧市场可以缓一缓,静一静,反思之后在上路。当然我作为观众也会努力提升自我的素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