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千年西应驿道

本文已影响 2.91W人  钱塘丐叟

西应至月湾段的驿道被1957年兴建公路埋没以后,目前路基幸存的驿道是从西应大畈的“虎拳”开始直至“轩辕皇帝敕封十二生肖点将台”旁边(一水分瓯江、灵江两江)的“分水仰头”止。计长2200米,千百年来,祖先们将此大路顺着破田、黄笕山、二百四、上应岙、大畈、店堂、水碓坑、月湾坑的“西应小溪”旁水而建。古时路宽平均1.5米左右。最宽的地方2米,最窄的地方0.8米。全程小桥3座,全路段都石子铺设。不管是从当时的路道水平衡量,还是从有幸至今遗存的古路,都堪称为三溪唯一最长最宽最气派的大路。历经60年的沧桑,随着生产体制的反复变革,路骨依旧在,路面频变样。原来的石子路,几乎荡然无存。从“铜锅”起,上至“风水仰头”公路汇合的地段,因几经修拖拉机路,而比原来拓宽了不少。下至“虎拳”的路段,因没有保护,被各“田主”扩大耕地,而吃亏了老路,使原来堂堂正正的“官路”变成了普普通通的“田岸”。

千年西应驿道

在三溪没有开辟公路以前,这条驿道历经了千年沧桑,见证了三溪四五十代祖孙的兴衰和甘苦。越尽了宋元明清民……的朝代更替。

世世代代的三溪人,每逢壶镇四九市日,即起早摸黑三五成群,有的背着树,有的挑着炭,有的牵着牛,有的抱着娃,无不从此而过;

千百年来,多少上州落府求学赶考的三溪儿女,总是带着“笔砚、梅干菜”,挑着“蒲笼、干粮袋”往来于这阡陌间的“西应驿道”;

三溪各村祖辈出门淳安做瓦,江西烧炭,永康割稻,东阳返小猪,谁能绕开此悠悠的西应古道;

有多少南乡和仙居的同胞赶壶镇大市的商贾、上永康方岩的香客,都频频往返在这“时代的通衢”:

追溯历史,“吴越”战争时期,飞马而来的追杀,“长毛”几进三溪烧杀掳掠,红军挺进师的杀敌行军,壶镇国民党联防队进根据地“剿共”……给这条清幽的古道带来多少的硝烟和灾难;

在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峥嵘岁月,有多少三溪的忠义之士在这条古道上与亲人和父老乡亲挥泪而别,勇赴国难;

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时,又有多少三溪姑娘和各村民兵一边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得人民好喜欢……”一边扭着秧歌,随着鼓乐,浩浩荡荡,经过此路跨过马飞岭,直奔壶镇参加庆祝大会;

历朝历代来,有多少官衙、邮差……而往返于这一阡陌间的西应驿道;

另外,乡亲上山下垄,耕种放牧,更是与其朝夕相处息息相关不在话下了。

古往今来,过往行人每经于斯,近听小桥流水,远闻犬吠鸡鸣,路边溪涧清浅,伸手即濯暑气。偶观深潭,牧童戏水;回顾小渚,鱼鸟逗乐。诚乃徘徊古道间,依依昔人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西应驿道”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蕴藏着无数的神奇故事和乡愁情结。不单单是西应人民的文化财富,更属祖宗留给全社会的宝贵文化遗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