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国历史

张大千与美食的故事

本文已影响 3.76K人 

张大千与美食的故事

张大千与美食的故事

世人只道张大千是我国现代有名的大画家,却鲜少有人还知道他的另外一重身份,那边是美食家,在烹饪方面也算是半个专家,那么张大千为何喜欢美食,张大千与美食到底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张大千对于美食的热爱到底到达了何种程度呢?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一一揭晓其中奥秘。

张大千,祖籍四川,四川喜辣,“辣妹子”便是很好的一种说明,小时候的张大千出生于书香世家,家境还算是殷实,在食物上张大千有着一定的挑剔,对喜欢的食物可以不限量的吃,对于不喜的食物连筷子都不碰的。

成年后的张大千,背井离乡,离开四川来到浙江,因缘与李家小姐相识,并在李家住下,逐渐的爱上了浙江菜,浙江不同于四川,作为沿海地区,盛产海产品,比如现在的虾、蟹及各种海鱼,张大千尤爱浙江的海鲜,特别是螃蟹,记得第一次在李家作客时,张大千一次竟下肚三十多只螃蟹,导致腹泻不止,李家还以为是招待不周,致使客人生病,哪知道竟然是因为贪嘴而导致的,张大千病愈后,对此感到特别对不起李家,李家却一笑而过。

成名后的张大千,为深造又再次离开浙江,出国深造,人在海外,对于家乡菜尤其想念,为了一解相思之情,张大千竟以草书写下了他爱好的食品,并用画笔将这些食物描绘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这就是张大千与美食之间的故事。

张大千弟子是谁

提及张大千,世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画大师,在山水画上有非常高的建树。而张大千也成为绘画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一颗明珠,为后来绘画家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张大千为了发扬泼墨山水画的技艺,他与二哥创立了“大风堂派”,并收了上百名弟子,教给他们山水绘画的心得与技巧。

而张大千弟子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曹大铁、谢伯子、何海霞、胡爽庵、俞致贞、刘力上、胡若思、慕凌飞、糜耕云等人。其中,曹大铁在张大千弟子中,是绘画成就最为显著的一位。

曹大铁生于1916年,卒于2009年,因喜爱绘画,便进入大风堂派,拜张善子和张大千为师。曹大铁是大风堂早期的弟子,因有极高的绘画天赋,很快就学到了张大千山水画的精髓。曹大铁不仅擅长山水画,还擅长花鸟、人物、工笔和写意。曹大铁曾作有《虞山林壑图》长卷、《莲塘图》丈五匹巨幛、《湘君湘夫人图》、《五虎图》巨画等作品,在绘画历史中有很高的品鉴价值。

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何海霞也是张大千弟子之一。1935年,何海霞进入大风堂派并拜张大千为师学习山水画。何海霞进入大风堂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在和张大千学习中,何海霞对山水画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随后,何海霞跟随张大千去往四川写生,这位何海霞绘画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海霞擅长山水画和花卉画,在作画时,何海霞善于创新,他能将工笔和写意融为一体,整幅画卷浑厚而不失娟秀。何海霞代表作品有《陕北清秋》、《看山还看祖国山》等。

张大千作品爱痕湖

张大千爱痕湖又名《爱痕湖一曲》,是著名画家张大千泼墨山水画代表作品。张大千爱痕湖共长264.2厘米,共宽为76.2厘米,是张大千作于1968年,描绘的是亚琛湖的景色。这幅《爱痕湖》中,前景为绿色的山峦,后景则为一泓平静的湖水,在湖的后方,还有一座茅舍。

从画面的意境来看,张大千爱痕湖意境深远,用山水衬托出现实世界的静谧和安宁。张大千在这幅《爱痕湖》中,采用了泼墨的表现手法,为了突出山峦的重叠性,张大千又用泼彩手法展现出景观层次美。其次,为了凸显茅舍,张大千用了勾勒手法,将茅舍淡淡的勾勒出来。这幅画最大的特色在于静与动的结合,张大千为了表现山的动态,他使用泼彩手法,让山如同波涛一样富有动感之态。如果说湖水和山峰具有动感美,那么屋舍则是静态的象征。为了突出房舍的静谧,张大千用淡彩勾勒出屋舍的轮廓。这样一来,整幅画面有动有静,也体现了中国文人画与西方油画的结合。后来,绘画界专业人士将张大千爱痕湖评为中国传统艺术最成功的现代性画作,有非常高的品鉴价值。

据说,张大千爱痕湖创作背后还有一个故事。1965年,张大千和好朋友张目寒等人共同前往瑞士等国家游玩,到了奥地利著名景观亚琛湖畔时,张大千醉心于亚琛湖风景。他逗留了数日,仔细观察亚琛湖周边景色,后来张大千在亚琛湖邂逅了一名美丽的女子。回国后,张大千对这位女子念念不忘,便将亚琛湖改为爱痕湖,并以“爱痕湖”为景点,作了一幅山水画。

张大千花鸟的故事

张大千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画家,特别是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上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张大千花鸟艺术可谓是达到一种高度,张大千早年举办画展的时候就曾经得到了人们的追捧,展出的画作被抢购一空,后来张大千开画展,所做的画作供不应求,使得人们只能是抽签决定是否能够购买张大千的画作,现代张大千的画作动辄就拍卖出几千万的天价,让人咋舌。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幅张大千的花鸟画《红叶幽雀图》。

款识:空阶喧叶落,老树识秋痕。鳷雀凝无语,栖迟护晓暾。昆明湖上尤多山喜鹊,朝暾初上,翔集庭树,如观宋人画本也。丙戌十一月,养云轩记,张爰。丙辰夏日,持赠国桢先生正之。钤印:张爰、大千、张爰之印信。

这幅《红叶幽雀图》创作于1946年,图画中一只鳷雀站立在一支枯枝上面,此《红叶幽雀》画于1946年,在这幅画中张大千将浓淡变化的墨色及勾、点、皴、擦的笔法相结合,将枯树斑驳沧桑的的感觉表达得淋漓精致。鸟雀形态表现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在画中张大千将鳷雀经过精心设计安排,作者细致入微的安排了鸟雀的眼神、头部的方向以及鳷雀的站立姿势,将鳷雀表现得非常富有变化、并且描绘得自然生动,没有丝毫的造作之感。画面中的枯树之上还留有几片红叶,让人不禁在萧杀的秋意之中感觉到一丝温暖,这些叶子形态各异,前伸、后延、向背,正侧,作者细致到将叶脉、叶边和叶面的弯曲、凹凸和深浅的变化都展现的非常细致入微,使得叶子的姿态和厚实的质感表露的恰当好处,张大千甚至在几片叶子上还安排上了几个虫洞,将整个画面变得生动有趣,整幅画虽描写万物凋零的秋天,但由于巧妙地在画面中安排了鳷雀和红叶,从而使画面呈现出难得的生机与活力。

从上面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到张大千花鸟画的功力,张大千的画作之所以得到人们的追捧是有着必然的原因的。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欣赏

张大千,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有名的画家,其作品享誉中外,开创了我国泼墨画画风,为我国艺术界的先驱人物,那么作为张大千代表作的《长江万里图》,这幅画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在这幅画里作者究竟是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长江万里图》的价值几何?

《长江万里图》之所以能成为大画家张大千的代表作,肯定是有着它不同寻常之处,且听小编的一一分析。

其一,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在我国地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能画长江者一定是有胆量之人,毕竟长江的气势是能够气吞山河的,如果画功不足者,很可能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的。

其二,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并不同于其他作者的,它的篇幅之大真可谓令人叹为观止,张大千的这幅画并非常规之作,而是一副令人心生惊叹之作,此画作长度近二十余米,整体气势恢宏,实在是上等的佳作。

其三,张大千作此画时,已到了他的人生晚年,他越发的思念家乡,兼职他的画作的技巧更加娴熟,画技更加高超,再加上思乡之情的浓郁,三者合在一起,便成就了这幅《长江万里图》,在这幅图中,张大千的破魔之画风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正是这三点,奠定了《长江万里图》的地位,将它的身价抬高数倍。也正是这幅图,将张大千的思乡、爱国之情抒发的令人感慨万千。

张大千扇面作品欣赏

张大千是我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大家,在书画之上的造诣堪称一绝,张大千的书画作品现代拍卖价格一涨再涨,动辄就是几千万,甚至是几亿元,让人咋舌。张大千的扇面近年来也的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在张大千扇面作品中大多数山水画,虽然是小小的一帧扇面张大千却可以在其上展现出壮丽的山河画卷,其美感让人叹为观止。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幅张大千的扇面山水画。在这帧扇面中让人一眼看去就产生了天高地阔的感觉,虽然扇面空间很小,但是表现出的却是万里河山。高山突兀,微绿的颜色让人想象高山之上肯定生长着众多的植被,小山之上高大的树立点缀着,这里一株,那里一株,让人感觉到蓬勃的生命力,小山坳内错落的分布着民房,甚至是小桥也依稀可见,远处两个白色的船帆映入眼帘,但是看不到船,不禁让人想起那首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但是却不是孤帆,不会让人产生孤单无助的感觉。天上一群候鸟正在翩翩飞翔,忽然就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图中还有一条石路蜿蜒到达小山的背后,让人充满了想象。整幅扇面清洁雅致,意蕴无穷。让人胸襟大开大合,甚至是有觉得朵朵白云就在自己的脚下。

张大千的这幅扇面在方寸之间就表现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意蕴悠远,堪称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扇面佳品,欣赏这样的画作,让人觉得“荡胸生层云”,于是又想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