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故事

张良进履的典故及故事翻译、道理

本文已影响 1.65W人 

张良进履的典故及故事翻译、道理

原文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在圯上(即桥上)漫步,适遇一年迈老人。只见老人故意把鞋摔下桥底,慢慢地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给我拾鞋!”张良感到太突然,想上前教训老人,但碍于老人的年纪,不忍下手,只好下桥取鞋。取鞋后,老人又令张良给他穿上,张良膝跪于前,小心帮老人穿鞋。事毕,老人非但不谢,反而大笑而去。片刻老人又返回,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日后的黎明,与我会此。”二次会面,皆因张良迟到而散,第三次张良夜半赴约,先老人一步,老人才授给张良一本书,对他说:“读此书则为王者师。后10年天下会大乱。13年后你会见我于济北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就很快走了。张良很奇怪,次日天明一看书,方知书名为《太公兵法》(太公,即姜太公,周武王的军师)。张良就日夜诵读此书,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足智多谋、文武兼备的“智囊”。10年后果然陈胜起义爆发,13年后张良去谷城,山下确有黄石一尊,老人的预言神奇般地得到应验。这个故事虽属后人虚构,但他赞扬了张良的聪慧过人。苏轼在《留侯论》中曾对张良的涵养评论道“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张良进履的道理

一个人是否值得指导培养,老人用了拾鞋、进履、相约一系列细节进行考核,最终方肯授书指教。张良由怒而忍,由忍而拾鞋进履,由多次相约迟到到守时相约,得以受书获教,最终成为栋梁之材。这个故事似乎带有传奇色彩。但它说明,敬老、守时、诚信等是作为人才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