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办年

本文已影响 2.06W人 

在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办年。

办年

过了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从农村到城镇就进入了繁华的办年时节。不管是买还是卖,家里的主人每天都要忙着赶集,一般都是把家里一年囤积下来的粮食或物品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些钱来,再购买一些家里过年用的必须品。

一开始,家家都是以购买新衣服、家具、厨具为主,准备一些过年用具。到了腊月半,香、蜡、纸、炮就成了家家户户购买的重要物品,而且购这类物品不能说是买,要用“请”字,如:请香、请蜡、请纸、请炮,这不仅是对祖先传下来的过年习俗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过年这件事的重视。

过年,烧平安香、点蜡烛、放鞭炮、贴春联这四件事一件都不能少,这可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听老人讲,“年”是一种怪兽,因罪大恶极被玉皇大帝每天都关在笼子里,只有每年的除夕夜才把它放出来,放出来的“年”仍是祸害民间,它走到哪里,在哪里驻足,哪里来年就会灾祸不断,影响人们的幸福生活,所以每年的除夕家家户户都要烧平安香、点蜡烛、放鞭炮、贴春联,目的就是为了驱走“年”这个恶魔。

随着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裕,每年过年购买的香、蜡、纸、炮的重量和样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过去人们购买香只是按“把”请(一把约有一斤重),一把香基本上从初一到十五就够用了,每天烧一炷香,图个平安吉利,也能净化一下空气里的异味,人们过得也非常惬意。前几年人们“请香”却改成了按“斤”请,十斤、二十斤、五十斤的香塔充满了乡村的大街小巷,人们一般都是到集市去“请香”。近几年“请香”的方式又发生了变化,由于香塔的重量越来越重,体积越来越大,商人门却来了个上门服务,大的香塔,一辆卡车也只能载一个,价钱也从原来的几元钱升至现在的几千元,甚至过万元。

过去因为没有电灯,过年了人们请一两对蜡烛,除夕夜点上蜡烛,能把室内、室外照的通明,图个亮堂和喜庆。现在有了电灯人们也不忘记传统,过年时依旧有“请蜡烛”的习俗,而且重量越来越重,从除夕的晚上一直点到初一的天亮,每家的庭院整夜里灯火通明,十分的喜庆。

“请纸”就是买红纸写春联了,过去人们都是把买好的红纸,早早地送到村子里有知识、字写得好的“先生”家,请先生帮助写一幅喜庆的春联,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家和年丰。

“请炮仗”也是一件大事,同“请香”“请蜡烛”几乎是同步的,鞭炮的头数也越来越多,过去放鞭炮用一支竹竿举着就可以放了,现在鞭炮变得越来越长,除夕那天,天黑之前,人们预先把绳子拴在高高的树枝上,放鞭炮之前再把绳子放下来把鞭炮拉到空中,头数较多的鞭炮有时还需要几根绳子一起来拉才能把鞭炮拉到空中,到了夜里十二点,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响声震天,甚是热闹,把过年的氛围,一下子推上了高潮。不过现在人们都重视环保了,改为“没声大发财”了。

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再赶集就以买菜为主,人们为了过一个安详、幸福的春节,就开始忙乎吃的了。把买来的鸡、鱼、肉、蛋进行加工,蒸炒煎炸必不可少,以备过年之用。这个时候亲朋、邻居都会结成友好的帮扶家庭,今天帮这家蒸馍馍,明天帮那家烧炸年货,一直忙到腊月二十六七,二十八全体来个卫生大扫除,这年就算办完。

大年三十,各家一大早就开始忙着贴春联、点蜡烛、放鞭炮……张灯结彩,迎接新年。晚上,一家人或几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家家都把自己家最有特色的年货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大人们端起一杯一杯的美酒互相祝福,感谢一年来的风调雨顺,感谢一年来的幸福安康,感谢一年来左邻右舍的帮忙照顾,更感谢美满幸福的好生活,共同祈祷新年的幸福平安、吉祥如意,孩子们却在忙着磕头挣压岁钱,抢着放花炮去了。

这就是我家乡的办年习俗,不变的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习俗和人们写在脸上的喜悦和幸福,变化的是人们对文明、健康、环保和高质量幸福生活的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