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父亲砌锅灶

本文已影响 2.43W人  雨露滋润58

编辑荐:袅袅炊烟,顺着烟囱飘向远方,屋内鱼香酒香香气扑鼻,欢声笑声在老街久久回荡……

父亲砌锅灶

前不久,在纪念父亲诞辰百年的追思会上,我又回忆起他6O年代初以一个医务人员的身份,大胆的砌锅灶这件往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件事现今看起来微不足道,但父亲那种好学上进,跨行挑战的生活态度在我心灵上烙上了印记,并潜移默化的引导我人生追求。那时,苏北农村还未通上电,烧水做饭基本上用锅灶,个别人家用煤球炉。所以,锅灶在一个家庭有多重要就不言而喻了。

我家没有单独厨房,锅灶就设在老宅主屋内,俗说"连锅灶"。由于主屋较高,出烟的灶头相对也得升高,设计的不好经常会"倒烟",呛得烧锅人睁不开眼,甚至喷满脸烟灰,无形中也浪费了更多柴草,延误做饭时间,吃到的大多是夹生饭。为此,家人埋怨不断,也请小有名气瓦匠师傅临场"诊断",伤筋动骨般的"改造"过二、三次,但均是希望没有失望大。怎么办呢?一连多少天父亲为锅灶问题吃饭不香,睡觉不沉。后来有几个晚上,父亲很迟才回家,总是吱吱唔唔说医院太忙,大家也不当回事。大约半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天早晨,父亲向我们宣布一个重大决定:"这2天我请假不上班,我们在天井里埋锅造饭,我要把这锅灶全部拆除,自己动手重新砌一个,保证第3天可烧早晚饭"。呵呵,这个决定真是蛮重大的,我投去怀疑的目光,可母亲笑着说,他很聪明,也有能力,我们支持他,第3天肯定能吃到早晚饭。那时,我可能年纪还小,根本不在意父母是否真有本事把锅灶砌好,只知道拆灶、拌泥灰很好玩,高兴得跳了起来。

好在周末,全家齐动手敲、砍、推、拌、抬,不一会旧灶就拆了。父亲身上裹着旧衣服,头戴草帽,挥动着他早已借回来的小瓦刀,定线、选砖、构缝,看起来也有模有样,没多少时辰锅灶已现雏形。闻讯赶来的外婆、舅舅也加入建灶队伍,需要搭脚手架,舅舅喊人来帮忙。他悄悄告诉我们,我父亲读书不是很多,但心灵窍,喜欢钻研,58年大办食堂时,他被抽上过工程队,常受到一些老瓦匠夸赞,这几天又挤时间跟着老师付学了不少砌锅窍门。这时,我才恍惚明白父亲为何自信,母亲为何全力支持他的原因。

第2天放晚学回到家里,我看到灶已升到供灶神的位置,心里很是高兴,但看到父亲坐在那里一边抽烟一边苦思冥想样子很是不解。他告诉我说,用草烧火试试改改5次还是倒烟,不知怎么办?我很好奇,非要看个究竟,父亲估计也是"病急乱投医"了,尽管他不相一个小孩有什么能耐,但还是把灶膛内部型态亮在了我眼前。我看到他用一块砖横在烟道口,以求减缓排烟速度,引导烟气上吸,这也是一般瓦匠师傅的做法。顿时,我想到和同学们在河边沙滩上筑坝打水仗游戏的一些事,受到了启发。要求父亲把烟道的一块整砖改为两块半截砖,把本来横着的砖改为人字形状,他问我是什么道理,我只是摇头说不知道。父亲用很怀疑的眼神瞟了我一下,但还是"按令而行"。一把柴草放进锅堂,燃起熊熊大火,草烟很乖巧的成旋风状直达烟道,倒烟问题解决了。原来我家房子较高,烟囱太空有回旋,太小出烟又慢,只有既保证一空空间,又必须分隔吸排才能凑效。父母向我投来了赞许而又自豪的目光。尽管我的"歪打正着"让父亲很高兴,但他仍摆出一脸威严,正腔正调的说,"好好读书去,今后不许你碰这些"。我似懂非懂他的用心,但还是去学习了。

先生砌灶本就令人惊奇。第3天下午,我家灶头烟囱已竖上了主屋的第二根与第三根桁条的屋面,左邻右舍一下子来了有几十人,远远的望着我父亲瘦小的身影在屋顶南坡上精心砌烟囱。人群中有佩服,有担心也有嘲讽的声音,但父亲全然不顾,全神贯注,一板一眼的在上面操作着。现在,如果把时光穿越到当时,我想父亲居高临下,一定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觉得自己多么高大,多么自豪?可就在当时,望着自已亲手创造的"作品",他仅仅是一笑而过。

炕灶,苏北人家的习俗,意思是凡新建好的锅灶,必须红烧活崩乱跳的鲜,油煎豆腐等以图节庆。那天,太阳未落山前,父亲真的把锅灶砌好了,用早就谁备好的青黑色油石灰把锅台刮得平整光亮,用两口生铁铸的黑锅在上面反复试放,以达到严丝合缝,不漏一点烟气为标准。一切就绪后,他长嘘一口气,满脸泥灰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单位的同事、亲友十多人齐聚我家,见证奇迹,喝酒祝贺。

袅袅炊烟,顺着烟囱飘向远方,屋内鱼香酒香香气扑鼻,欢声笑声在老街久久回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