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边缘上的人生逆转

本文已影响 1.37W人 

《末一块钱》是老舍先生以心里分析见长的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靠乡下哥哥供给的穷学生,拿着仅剩的一块钱跑到戏楼听大鼓书,因滋事被赶出来的故事。在叙述的整个过程中作者把主人公的言语巧妙的改造成转述者的话,变成了“被叙述的内心独白”,叙述者与文中人物的界限变的模糊,为作者更精准的描摹人物的心里活动创造了条件。“一块钱”是小说的中心物件,与人物紧紧相连,由它引起人物的种种反应构成了整篇小说。

边缘上的人生逆转

在“愤青”林乃久的心里以这“末一块钱”为界划分出了几种对立关系,使他的愤怒层层叠加直至爆发:哥哥不再给他钱而产生的怒,哥哥是个“一辈子不肯吃肉的乡下佬”,而我却“要交际,要穿衣,要敷衍朋友。”因为这末一块钱他不能再交际、穿新衣和敷衍朋友林乃久的虚荣心使他憎恨自己的出身,羞于示人。碍于尊严不肯同自己的好友老何借,走头无路。因为这一块钱,无法捧自己所钟爱的戏子,莲霞那“瘦溜的脚,穿着白段子绣牡丹的薄鞋”使他神魂颠倒,却只得终日对着“大黑扁脸,大扁脚,穿大红毛绳长坎肩的女学生”,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使他懂得最终还是要娶大黑脸女学生,而对所谓钟爱莲霞的态度也只是玩玩,因为这一块钱使他不能玩玩而产生的怒。当莲霞出场时几个摆旗老头拿烟袋向上指,在林乃久看来是“老不要脸的”,他忍不住为莲霞叫好,却遭到了胖子点曲人的嘲笑,因为这末一块钱,不能点莲霞的戏,好也不能叫了,所以他更加愤怒。最终这几种怒“”捻成了一股邪气”,“抄起茶碗向窗户扔了去”。愤怒全面爆发了。

林乃久退场之后,老舍先生的处理是相当幽默的,颇具有阿Q的风范。末一块钱丢了,愤怒的界限消失了。心中的怒一退再退:没钱买安眠药水,没钱买煤油,又不愿意把自己投进冰冷的河水里。认为那样太便宜。最后终于退回了充斥着渺茫和混乱的被窝里。

在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想到了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虽然年纪与国籍不同,但杨乃久与霍尔顿身上都有同样的愤恨,他们的结局都落到了一个“退”字上,而这个“退”是有现实意义的,他在避免了愤青们效仿的同时,给后来人留下来思索的空间。

我相信,现在心中存在怨恨心绪的青年不在少数。涉世不深,情窦初开的年纪。急于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对异性的想往及在同类攀比时争强好胜。稍有不满,便把矛头指向自己的家庭出身,怨天尤人。这种怨怼心里的根源在于家庭对孩子的宠溺,竭尽所能的满足。父母往往忽视了自身勤劳质朴的本性才是子女更应该学习的。要让他们知道通过努力才会有收获,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他们什么是好的品格,知孝悌、明仁义、尚勤学。通过德与识的内外兼修,化解他们身上的戾气,顺利的度过青春叛逆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