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人生感悟

品《人为什么不能太穷》

本文已影响 2.58W人  程前

《人为什么不能太穷》他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品《人为什么不能太穷》

我昨天看过,也只是无心无意的算是浏览一遍。它和所有我浏览过的文章一样,看过就翻过去了。文章虽然不长,其中不泛有很多哲学思考,我喜欢这类文章,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千字文,精短,启发性强,最适合我无暇式阅读。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我没有分神之前,就已经读完了。

我闲来就是这种浏览式的生活,年龄的增长,视力的下降,让很多时间遛走了,虽静,但看书读报的时间不能太长。

昨天没有看完的《读者》,今天还要继续。我随手拿起刊物,《人为什么不能太穷》就在眼前。

这应该是看过的,只是翻过去,什么时候无意中又翻回来了。我有些惊讶,看着标题,发了一会懵。这是很少有的现象,今天第一次发生了。

想不起来就算了,重新看一遍。但问题是我被题目吸引了。

通常我们避讳“穷"字,一个人再神气,他肯定在穷字面前低头的。你不得不被现实生活击败,这方面的例子实在太多,也很残酷。

至于一个穷字,如果追叙起来,是无尽途的。

我盯着题目,似曾我也困惑过“人不能太穷”的问题,时间过去几十年后,只因怕“穷",也就不在想它了,更何况,人已老,青春已不在了。

人不能太穷。这真是直白的问题。我想,他到底想说些什么呢?

我在找它的答案,应该在这篇千字文里。

这是一篇翻译德国作家阿图尔.叔本华的作品,从异国他乡来看,风俗和文化的差异是存在的,但从人的习惯和本性来看,差异在缩小,根本的问题就是生活和享受。

“比起从没真正体验过贫穷的人,那些经历过匮乏的人更害怕贫穷,也更容易铺张浪费"。阿图尔.叔本华说。

我反复琢磨,这里面是不是有错误存在,“经历过匮乏的人更害怕贫穷"。是的,我们确实是害怕贫穷。

在德国,叔本华观察到这些富裕之后的人,“更容易铺张浪费"。这正在我们身边发生,可以定性是一种不分国界的现象。

作家洞察后有一种担忧,“铺张浪费”,多是怕失去富有。

他用两种对待生活态度不同的群体来阐述他们不同的命运。

“贫穷似乎并不是太可怕”。这完全是一种鼓舞士气的话,如果因为可怕,就无法改变贫穷。

人,不是生来富有,靠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他们“将财富看成没有它就不能活的东西,如同空气"。他们“精打细算,并且勤俭节约,终其一生都在守护自己的财产”。他论述贫穷的人,为什么贫穷?他们“对贫穷早己习以为常”。

这是不求进取的现象,阿图尔.叔本华用很多笔墨叙述他们时,有恨铁不成钢的惋惜。他们责怪命运不公,根本就不知道从头再来。

穷人和富人的差距,作家做了很多对比,“富家千金带给丈夫的,不仅是一笔财产”,更重要的是“还有血液中那股比贫穷女孩儿更强烈的想要守护这笔财产的热望"。

阿图尔.叔本华为了不使自己的观点出错,他找到阿里奥斯托的讽刺作品,约翰逊博士也同意他的观点。

他说:“一个富有的女人,习惯运用金钱,会明智而审慎地花钱”。相反“婚前出生贫寒的女性有更多欲求,更容易挥霍浪费"。

这些观点确实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也印证了《人为什么不能太穷》的说法。其实,在收入方面,1比10的差别不是太大的距离,精神高度决定富有高度,每个人得奋斗,发挥出最大价值,这可能就是你未来摆脱贫穷的路径。

文章在最后他告诫人们:“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做,也不打算尝试去做,甚至没想过要学习一下,提升自己,那么即便他生来富有,他也只是一个懒汉,一个时间的小偷、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

“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这是可怕的。

穷,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就是“一个懒汉,一个时间的小偷、一个可耻的游手好闲的人“。这应该警醒我们。

穷人有骨气,在我们骨子里,同样可以做到。

人穷,志不穷。这句话流传下来的历史,无法溯源。

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个体和集体像是同道而行的人,互相的作用着。

我们从苦难渡劫中走过来,我们虽不是富有,还在负重前行的路上,怎么不可以深思一下呢?

我为此看到这个题目发呆,可能是因为“人不能太穷"了而忘记昨天读过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