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人生感悟

“东郊记忆”随感

本文已影响 2.46W人  瞬间

2014年2月,挟裹着西北第一场春雪后的料峭寒风来到了蓉城成都,虽然这段时间也是成都较冷的日子,但对于长期生活在北方的我来说这样的温度已经算得温婉宜人了。这次呆了近20天,宽窄巷子洛带古镇、龙潭水乡、幸福梅林……到处花团锦簇、春意盎然,一路走来,带给我与北方截然不同的氛围与惊喜,让我记忆最为深刻的却是一个名叫“东郊记忆”的地方。

“东郊记忆”随感

“东郊记忆”是原国企红光电子管厂旧址改建而成的开放式景区,距我暂居的小区不远,晚饭后溜达着就到了,原来工厂里高大的厂房、冲天的烟囱依旧傲然矗立,大多数建筑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工厂本色,墙上那些具有时代色彩的标语也都还依稀可辨,就连若干年前厂子里生产用的车床、模型、锅炉等都停放在路边,向川流不息的人群诉说着一个时代的辉煌。它们和鳞次栉zhi比的酒吧、画廊、咖啡屋、各种稀奇古怪的商品,还有喧闹前卫的音乐会一起作为4A级景点的噱头被完整保留了下来,也就是传说中的工业遗存和文化产业相结合。

在我看来,文化,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积淀与传承,而不是讨巧的创意,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催生出的所谓的文化更像一份让人没有食欲的快餐,所以与其说是文化产业,倒不如说是城市的疤痕。像我这样在工厂长大的孩子对这样的国营老厂多少有些感情,这些年国企大刀阔斧的改革声不绝于耳,很多这样的厂子都在近些年的改革进程中销声匿迹了,公平的说,这样的保留已属难得。

缓缓的游走于这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有着“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美誉,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最为辉煌的工业时代的工厂,我分明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林立的红砖厂房和具有工业符号感的建筑物保留着五十年代原苏联援建的风貌,随处可见的毛泽东语录和各种标语口号是六十年代经济狂热和政治狂热的遗留产物,数十米高的烟囱让人无法想象当年有着怎样震耳欲聋的轰鸣……许许多多被记忆封存的时代的印记喷涌而出,而如今它们都安静的站在那里定格为一段不可重复的历史供人们怀旧,丝毫不介意与它们形成巨大反差的灯红酒绿,就像大浪淘沙后一望无际的海岸,平静的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这里在七十年代曾因制造出国内第一批彩色显像管而闻名于世,他的名字却在数次的改制更名中灰飞烟灭。

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感受,我站在这人头攒动的喧嚣中,却觉出一丝悲凉。我不懂政治,也不懂经济,改革或许是国企的必由之路,也许这已经算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国企因为这个创意而华丽转身,背后有数不清的人获益,而一个时代、一个企业、一群人,在岁月的长河中就像海里的扁舟、风中的落叶一样无声无息的被淹没了,其实也就是三五十年的光景,在改革的洪流中迅速的演变为过去式,国企的如此结局让依旧在国企中混迹的我们情何以堪?我到底是应该感慨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下工业文明的一去不复返呢?说不清楚。大道至简、顺势而为,或许这就是时势。都说时势造英雄,在当下急功近利的时代会缔造出怎样的英雄?我们和我们所处的时代都将拭目以待。

忽然想起镌刻在春熙路的一段文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熙熙攘攘之中,我仿佛听到一声叹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