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儿子成长花絮

本文已影响 1.96W人  铁人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淅淅沥沥”的雨声犹如一支催眠曲让他的睡意趋于完美。朦胧中他似乎听到儿子在叫他,一声“爸爸”把他从梦中惊醒。他睁开眼睛向右边后窗户看去天已放亮,转过头来再向左边时钟看去,电子钟的指针正向7点。他伸了伸双臂,蹬了蹬两腿,“哎”了一声便穿衣起床了。

儿子成长花絮

他打开了厅门,站在屋檐下。一条条雨线形成水帘从他眼前垂过,打在雨棚子上的水珠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顺着水槽向下倾泻,落在地上溅起水花,然后又汇聚成涓涓水流呼呼噜噜地注入下水口。他仰望着黑压压的天空,身体遭受着低温空气的缠绵,他双手抱臂感觉全身冷意多多。一场夜雨把多日的燥热赶走了,空气新鲜了,温度适宜了,人们感觉舒服了。他料理完自己的事务,按照日常行为本该送孙女上学了,可昨晚孙女被儿媳接走了,刚才他又从老婆给儿子打电话中得知,儿子中午接孙女回来吃饭。这样,他就免去了一送一接孙女上学的往来。在闲暇之时,他坐在了电脑桌前,梦中儿子的呼喊勾起了他对儿子成长的回忆

他打开屏幕上的“365电子日历”,显示的是2015年6月3日,农历四月十七,他掐指一算,再过28天到五月十五,儿子就满34周岁了,已步入“而立之年”。如果用中国老祖宗的理念——“30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能坦然地面对一切困难,能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来审理儿子,他感觉是满意的。如果用一段感慨词来概括儿子的话,他会这样写到:一个“八零后”在社会大改革、大变动中能站稳脚步,充分体现了他置身社会的能力;对突如其来的工作改革,他能从容面对,展现了一个年轻人超强的心理素质;对大学毕业后的去向,他有预测并及早进入,反应了他睿智头脑思维的瞻前性;在社会上诚实做人,老实干事,说明了他面对人生和面对事业的确定性。

他是“五零”后,儿子是“八零”后,一个跨越30年时空的两代人从各个方面都是无法相比的。一个是在艰苦年代成长的爸爸,一个是在富裕年代茁壮的儿子;一个是戎马生涯的老兵,一个是置身社会的工仔;一个是在传统理念中孕育出的公仆,一个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洗礼出来的游子。两者虽处地位不同,从业有别,生活有异,喜好独特,但做人做事的趋向和本质是一致的。趋向——先做人,再做事;本质——诚信做人,诚实做事。

在儿子工作上,对他触及最深刻的是‘内疚’和‘欣慰’。内疚的是他自己干了一辈子公家的事,到头来却无能为力为儿子获取一份行政或事业,乃至企业单位的名份;欣慰的是儿子胆识并举,踏破红尘,自食其力,干出了自己的事业,在同龄人中略胜一筹。解除了房子、车子的困扰。事业从无到有,工程从小到大,朋友由少到多,声誉由渺到庞,家庭、事业有了立足之地。他为儿子的不懈努力和工作业绩感到自豪和欣慰。他也为自己的晚年幸福生活坚定了更大的信心。

键盘在“滴滴答答”作响,光标在不断推移。儿子的成长花絮在他的笔下显影。

“那是1981年的6月16日(农历五月十五)9时许,儿子诞生了。顿时,全家沸腾了。开心,高兴,欢呼,大家陶醉在欢乐的氛围里。”唯一遗憾的是他那时在部队,由于部队要执行任务,参加华北“802”演习,未能亲自伺候“月子”,这也是他这辈子的最大遗憾。他当时在部队任侦察连长,为了国家,他只能舍去小家了。虽说没能和家人一同分享有儿子的兴奋和快乐,但在部队也感受到了有儿子的自豪。就在部队去张家口执行任务出发的头一天,他接到家里来信,说有儿子了。那会别提多开心了,战友们祝福,老乡们恭喜。指导员问:“啥时候喝喜酒?”他笑嘻嘻的说:“你不也快了吗?等你有了儿子我们一同庆贺!”指导员说:“那不行,我是我的,你是你的”。他犹豫了一下说:“明天部队要出发,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合适,等我们到了河北再庆贺吧。”指导员用浓郁的河南夏邑话回应:“那管!”就这样,他带着当爸爸的自豪率领部队踏上了赴河北张家口执行“802”演习任务的征途。

演习任务结束后,当他探家见到儿子的时候,已经是6个月了。他在抱起儿子的时候,还有些难为情,有点不适应。休假期间,他倾听了爱人生养儿子的心酸故事。爱人在生儿子的时候经历了三天的阵痛,那时农村医疗条件很差,村里的接生婆也没有啥高超的接生技艺,单等自然分娩,爱人经受着痛苦的折磨,后来请来了公社卫生院的医生才安全分娩。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她三天的煎熬,遭受的痛苦可想而知了。听到这里,他的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的对爱人说:“你辛苦了,谢谢你啊。”爱人听到他安慰的话,脸上露出了喜悦。他们家乡有个习俗,那就是谁家有了孩子要在12天或满月的时候进行庆贺,他家选择了过12天喜庆。他儿子诞生后一直很好,可到12天喜庆的时候,儿子大哭不止,搞的人心惶惶。他儿子哭,牵扯到老婆也自然难受,全家人都心神不定。最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把孩子抱到公社卫生院,经检查是受风发烧感冒了,通过医生的退烧处理孩子情绪稳定了,这才解除了全家人的惆怅。得知这些情况,他很是内疚,他没有更多的语言,沉思了片刻说到“好人会有好报,一切都过去了,以后就好了。”和儿子的几天相处,儿子似乎知道了他这个生疏的面孔。在他逗儿子的时候,儿子不断的发出笑声。

时间过的真快啊,一晃一个月的休假期就要到了。晚上他在问爱人,“你跟我去部队吗”?

“不去,等孩子大些了我们再去,在家里有全家人的照料,我会方便些。”爱人婉言谢绝了他。

“那也好,孩子大些去了就好照看了”。他顺从了爱人的意见。

翌年冬日,他儿子已经一岁有余,他爱人带着儿子去部队了。那时候部队条件也差,没有招待所,在营房临近村里找了一间很简陋的房子就住下了,通信员帮着生起了火炉子,就这样取暖、做饭、就寝、会客多位一体的生活环境酿造成了。他白天在连队忙,晚上才能回来会见爱人和儿子。由于孩子小,他又没有时间照料,搞的爱人有时候连饭都做不了,无奈之下,他就让通信员在连队灶上打些饭给爱人送去。这样的生活虽单调枯燥,可在那个生活艰苦、物质匮乏、经济贫穷、生活拮据、文化落后、娱乐无术的年代里,他们感到还是满有情趣的。军人一年一月的回乡探家,妻子一年一次的去部队探亲,他们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于这两个相会期了。

一年,两年,儿子在长大。这时,他在部队已经9年有余,已由连职晋升为副营职,爱人和儿子随军的条件成熟了,他就办理了干部随军手续,把爱人和孩子的户口迁移到了部队所在地。爱人和孩子随军后他欣慰多了,一来证实了一个农家孩子在部队是出类拔萃的;二来爱人跟自己辛苦多年,把爱人随军由农村搬到城市,也算是给爱人和孩子的交代。

那时,他儿子才两岁,由于爱人到部队要上班,带孩子就是问题,无奈之下,他就把儿子留在了老家由妈妈照看。就这样,他儿子在离开他们的情况下跟爷爷奶奶家人生活着。一年过去了,他爱人非常想孩子,就让孩子来部队了。记得他儿子来部队的时候是他弟弟送来的,儿子来了不认得他们,只跟着叔叔玩。他和爱人一年没有见到孩子了,现在见到孩子了,那是可亲可爱。可面前的现实是孩子不认识他们,这倒显得有些尴尬。晚上,他给爱人说:“仅仅一年的时间,孩子就不认识咱们了,时间长了就更难说了。这次孩子来了就留在咱跟前吧,找人看。”爱人欣然同意了。

儿子在和他们生活一段后,一切都自然了,爸爸妈妈叫的好亲昵。母子团圆了,可难题出来了,这就是照看孩子的问题,他在部队无时间看管孩子,爱人上班三班倒也无法看管孩子,无奈之下,他让70岁的奶奶来照看孩子。一个月,两个月……,毕竟是70多岁的人了,奶奶照看孩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道是因水土问题还是年迈体弱问题,奶奶出现身体不适,他害怕出现意外,就把奶奶送回了老家。后来,他又同岳母商量让爱人的妹妹来看孩子。几经周折,他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孩子一上幼儿园,他们轻松多了。

他儿子是家里的长孙,备受家人的关爱。老奶奶、爷爷、奶奶、叔叔都把他视为掌上明珠。爷爷和奶奶每年都要去部队看望孙子。尤其是爷爷,每次来到部队家属院大门口就大声吆喝孙子的名字。这一举止,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爷爷对孙子的爱戴和器重。

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也有很多泣笑皆非的故事。开始儿子不习惯去幼儿园,尤其是去了三天后死活也不去了。他就在接送途中把儿子领到法制宣传栏旁边,儿子看到被捆绑的犯人就问:“爸爸,为什么捆住他们啊?”他给儿子说:“因为他们家的孩子不去幼儿园,人家就捆爸爸了。”儿子忙说:“爸爸,我去幼儿园。”他看着儿子的眼睛里还滚动着泪珠。他在想,看来儿子还是懂事的。虽说今天给儿子说了个谎言,这也算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吧。从那以后,儿子再也不说不去幼儿园了,可每当他把儿子送到幼儿园大门口看着儿子进去的时候,儿子总是要返回来叫两声“爸爸”,这才了事。有时候儿子在踏进幼儿园大门的时候还小声哭着,一边摆着小手一边说:“爸爸,我去幼儿园,你走吧”。看到儿子难为情的样子,他也多次留过眼泪。

1984年10月,他去长沙解放军干部文化学校学习,后来又到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深造。三年中,他无力照管家庭和孩子,小姨子因事也不能长期照管孩子了,他就让妈妈来部队和爱人一起照料孩子。期间,儿子还得了急性肝炎住进了师部医院,全靠妈妈和爱人在医院陪床照料,他在放假期间回来看了一下就走了。是他对家庭、对孩子无情无意吗?不是,这是由军人的天职所决定的。正是由于军人这样“缺情欠意”的品质才铸就出了钢铁般的军魂。

他儿子上小学了,实验小学与部队仅一墙之隔,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就跟随者上学去了,免去了家长每日来回接送的麻烦。在小学期间,他儿子在学习上还跟得上。让他感到儿子独特的有三点,一是喜欢画画。那时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正在上演,轰动了全国儿童。他儿子看着电视画面就趴在小凳子上画起了阿童木,有时候画的就伏在小凳子上瞌睡了,醒了再接着画,真是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了。看到儿子的喜爱,他就让儿子参加了美术学习班。多期的美术班学习,儿子美术技能大有长进。1992年,他让部队的一个画家看儿子的画画技能,那个画家在测试后说:“你儿子已经有了12岁孩子的画画技能,现在他已经超越了他8岁的年龄段所达到的技能,要好好培养,我经常不在家,否则,我就培养他了”。

画家对他儿子的绘画技能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二是喜欢小制作。他看到别的孩子放风筝,他没有找爸爸妈妈去买,而是自己找材料去做。他看到儿子拿着刀子、剪子、竹条子、硬纸、绳子,就指点着儿子做好了风筝。三是头脑睿智。一次,他和爱人在包饺子,儿子在一旁叫“爸爸”了,他一看儿子在做手工可能要他帮忙,他就给儿子说:“爸爸给你讲个故事好吗?”这时儿子急忙说:“你别讲了,我知道你讲啥!”哈哈,他一笑说:“我没有讲你就知道我说啥吗?你说我要讲啥?”儿子说:“你说的是你们包饺子不让小孩子捣乱”。他说:“儿子果真聪明,那好,等我包完饺子帮你做好吗?”儿子说:“好”!他为儿子的机灵自豪。

初中期间,他儿子在学习上不是太投入,主要是受当时游戏厅的影响。那时候游戏厅很盛行,下学后儿子就和同学进游戏厅玩去了,家人给他的零花钱都扔进游戏厅里了,他妈妈多次在游戏厅找到他。他为了杜绝儿子进游戏厅影响学习的问题,他和爱人商议后给儿子买了“小霸王”学习机,想以趣味学习的方式来扭转他“泡”游戏厅的问题,尽管如此,收效甚微。他感到儿子在数理化学习上不可能由很大的造诣,就鉴于儿子爱好美术的特长进行重点培养。每次假期他都让儿子参加美术班学习,三年下来,儿子果然进步很大。一次他看到儿子根据他的照片画出了一张像,他很开心,这就更加鉴定了他对儿子在美术方面培养的决心。凡是儿子购买美术用品尽量满足;凡是儿子参加美术活动全力支持。他决心把美术作为儿子以后发展的方向和升学的突破口。他经常和爱人讲:“儿子的未来希望也就在美术方面了”。因此在初中三年里,他儿子走的是按部就班文化课程,强化美术技能的路子。他儿子从小在部队长大,独立生活能力较强,上下学都是儿子自己骑车前往,上初中三年骑坏了两辆自行车。好多的家长车接车送孩子,考试的时候在门口等着孩子,他的儿子从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他儿子上高中时,正遇他从部队转业,他就把儿子学业转到了老家。在高中三年里,他依然鼓励儿子把美术作为进军大学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他找到美术培训班的老师,介绍了儿子的情况,并对老师说:“我把儿子送到那么这里来学习,我是看到了你们多年来的美术培训的业绩,我不是把儿子送来让你们管理的,而是想通过你们的教育培训攀高技能的,为将来上大学美术考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他非常看好儿子在美术方面的悟性,一年过去了,他想测试一下儿子的画画技能,就在周日给儿子当起了画画模特,半个小时过去了,他坐在那里很像“泥塑”,儿子不断的打量着他,拿着铅笔的手在不断的勾画,儿子看着他难受的样子,边画边说:“坚持一下,马上就好了”。“没事,你画吧”!他说的倒是轻巧。其实儿子非常知道当模特的拘谨,嘴上表现出的“没事”不过是“面子”罢了。“画好了”,儿子说着把他的素描像递过去了。他一看,高兴了,画的还真像他。“儿子,好样的,好好画,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他在鼓励儿子。为了熟悉大学美术考试环境和内容,他儿子曾两次去省城参加大学美术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儿子多年在美术方面的努力经过参加省高校美术专业考试圆满通过,这就意味着儿子取得了参加高校应考的资格,他为儿子的成绩很欣慰。高考中,他儿子的文化分数划进了录取分数圈。后来,被榆次高专美术专业系录取,在校三年,学习努力,不断进取,油画专业颇丰,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可惜的进步,工笔画,贴花等大有长进。放假期间,他在家做了油画框,购置了画笔,油彩、水粉等,开始了他自己的“作业”。虽说创作技艺欠佳,但临摹的风景、人物、动物油画细腻入微。现在家里依然保存着他的临摹作品《人身兽头》、《老妪》、《黄土情韵》等,他喜欢写实,采用层次画法,将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体现的完美。他跟随老师到西藏高原写生,了解了那里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自己的创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在他的用意下,藏族《老太太和孙子》、《藏童牧歌》、《女汉子》等针管笔画诞生了;他喜欢多种艺术,他用鸡蛋壳等材料制作出了人头油漆画。在高校三年里,他学到了一定的美术教育专业知识。

21世纪初,正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改革的大局,大破大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师范学员传统的“派遣”模式受到挑战,国家不再实施统一分配师范学员,而是采取全社会统考的方式选拔教师。这样,对一大批师范学员的趋向就带来了压力。面对这样的问题,他儿子早有考虑,在大专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假期到开放前沿地带——珠海、广州考察,回来后鉴定了自己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信心。他在想:如果立足自己所学的油画专业难以事业有成,结合油画基础拓学装修设计倒是一条途径。儿子给他汇报了想法,他支持儿子的思路。当即给儿子打去了购置电脑的钱,儿子开始了他的人生轨迹的开头——学习装修设计。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他学到了装修设计基础知识。为了实践自己的才识,他在学校当地练习了装修设计公司,在公司兼职做设计效果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他儿子长进了,老板看到他设计理念和效果很欣赏,就第一次付给了他的辛苦钱。拿到第一次血汗钱的儿子很是开心,这就更加坚定了他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在校期间,他查看了当地大大小小的装修公司,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他跑到省城装饰城来一饱眼福。高校毕业后,他根据毕业要求回老家教育局报到后,

就到省城打工了,开始构筑他步入社会的第一里程碑。

在太原装饰城一年的初步实践,让他看到了大都市在装饰装修上的风格,领略了装饰材料的风韵;体会到了大城市人在装饰装修上的施舍;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摸索到了装修从洽谈、设计、施工、管理、监工、交工等各个环节上的关键所在。

在临汾神州装饰城当主管的一年工作锻炼,他熟练掌握了设计、预算、选择材料、组织施工等方面的技能,恰如“英雄有了用武之地”,他认识到了自己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几年来,他从家装到工装,从居室到门店,从旅店到宾馆,从低层到高层;从设计到施工,从当地到外地,干了大大小小的工程,在当地装饰装修业颇有名声。

目前,他以自己独具的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在迎接新时代的挑战,我们相信他会在自己的事业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金光大道,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