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年在我家多有味——读黄荣久主席《过年》感悟

本文已影响 1.94W人  寒梅着花

刚读完您的文章,满满的年味,浓浓的亲情,又和着一丝惆怅,让我不禁又重读了一遍。读完,我仍是感动满满。

年在我家多有味——读黄荣久主席《过年》感悟

您从大处入笔,写中国年,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春节这个团聚节日的看重,随后笔锋自然衔接到女儿一家人回家过年,您置办年货,拉开了您一家人过年的序幕。

母亲在哪儿,年就在哪儿。一句入题,话朴实却是现实真理。过年期间,母亲生病,给这个家庭带来一些担忧,而小外孙的到来,他机灵、聪明、可爱,给您们带来了亲情的无限欢乐与生命延续的高兴。妻弟一家的善解人意,做团年饭时,一大家人齐动手,其乐融融。

此时,您又担忧起母亲的身体,和母亲过年的情景一一回忆起来,接着展开叙述了年少时农村过春节的习俗与那时的光景。过渡的自然流畅,毫无做作的痕迹。

五六七八四个章节就是围绕您的回忆展开的,贴奖状、扫阳尘、祭灶神、除阳沟、炒年货、打豆腐、做米酒、过年期间小孩子们说话的“自由”、穿新衣、写春联儿,贴福字、祭祖宗、吃团圆饭时的讲究、送灯上坟、抬大树兜烤火、三十晚上清扫干净,初一不倒垃圾等等。这些我都不陌生,读来倍感亲切,竟仿佛那些过年的情景,在我的眼前鲜活了起来,一下子惹出我无限的思绪。时间过得太快了!

想起了已离世的我老公的婆婆。嫁到老公家,我和婆婆的关系甚好。她老人家生病时,恰好在春节期间。腊月二十八出院回家,吃团年饭时,我们把她扶到桌旁坐下,她只吃了一小口。但我们的心里还是有点安慰的,毕竟一家人吃了一顿完整的团圆饭。随后直到她老人家去世时,没再吃一口干米饭,每天稀粥、牛奶、葡萄糖度日。

直到她去世前的头天傍晚,我从店里回家,照例去她房里看她,那时,几个姑姑已轮流来照看她了,我和婆婆在房间里,我用小勺舀了一勺牛奶喂给她喝,她咽下去,我接着又舀了一下,她又咽了一小口,再喂时,她猛然被呛到了,牛奶从她的嘴边流出来,看起来非常难受。我快速擦去她嘴边的牛奶,把她半抱在怀里,用手轻轻拍打着她的后背,直到二姑进来,和我一起给她擦被牛奶打湿的一小块衣领。

后来每想到这个情景,我都难过的想哭。前几年,我看到一篇文章说,人临死前,亲人们看似好心的做法,却会给病人带来莫大的痛苦,比如盖厚些的棉被,喂食营养品,穿很多的衣服等等,这些都会让病人很难受,但是他们也说不出话来,亲人们也无法知道。

看完那篇文章后,我怔了好大一会儿,我想起婆婆去世前,我怕她冷,给她加的毛毯,希望她多吃点儿,每晚回来给她喂的糖水、牛奶,是不是我无形中给已经病入膏肓的婆婆增加了太多的心脏负荷呢?我无从知晓了。我为我的无知深深的懊悔。

前两年,我也写过一系列春节习俗的文章,刊发在川文学社的公众平台,记得那时女儿还上初中,对我文中叙述的一些春节习俗,她是有点不当一回事儿的,也许,有些逝去的东西与我们这些经历者来说,倍感亲切,不仅是对那时候年味的怀念,也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而那些旧去的、远去的、甚至有的已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中慢慢隐去的,对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来说,已是遥远的,不值得他们去追问惦念的。旧的在去,新的在来,年味已经在慢慢的变化着了。

所以,我理解第八章中您的怅惘,您的愿望。在老家再盖一所房子,种花种草种蔬菜,邻里乡亲互相串门子、拉家常。可真要实现,又牵涉到太多的现实问题。

我忽然想起有位作家在他的文章里写过的一个情节:心心念念的故乡,回去时看到的已不复是记忆里的故乡,故乡,就是走时牵挂,回来遗憾,离去后又想马上回去的地方。备受煎熬的乡愁啊!

回忆停止,又回归现实中来。

过完年三十,您一家人初一又匆匆赶到母亲跟前,给老母亲拜年。祖孙互给红包。此间回忆起老母亲与孙女儿之间的祖孙情份,又说起母亲照顾五个子女的孩子及照顾您一家人的生活,买菜等这些平常琐事,点点滴滴都洋溢着亲情与爱心,折射出的是众多中国家庭的现状。

过完元宵节,孩子们都赶回去上班了,家里变得冷清,您和兄弟姐妹轮流照顾母亲。“母亲的情分只有今生,而且刻不容缓,下辈子不管我们怎样寻觅,恐怕都认不出对方了。”这一句警醒着我,趁父母还在,多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吧。

老母亲的健在是儿女们的幸福,也许与孙辈,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父母有“妈”可喊的幸福。

记得我太祖公去世的时候,闰年闰月刚好百岁,按理说是“红”事了。我的几个外公外婆们一个个跪在灵柩前,孙辈重孙辈跪了好大几排。外婆悲怆的一声“爹”的哭喊,瞬间让我们的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父母是这世上对我们最亲近的人了,最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们一切的人了。

祈盼您的老母亲健康活到一百岁!

我提不出意见,因为我的水平着实有限,相反,我从您的文章中学到了一些写作方法,比如场景轮换,回忆与现实交错着写等等,而且读完您的文章,牵惹了我诸多的感慨与怀想,湿了双眼,润了心怀,立马动笔写了这篇。

我时常觉得,其实有很多的好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显摆式的众多的引经据典,却真情朴实,感人泪下。那些看似朴实、实则睿智的语言,写出的是生命的本色,透露的是对人生的领悟,读懂终生受益。

感谢您让我拜读您的大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