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从慈云寺到南华寺

本文已影响 1.14W人  赵式

我的同胞长兄从青、中年到耄耋之年,皆在广东韶关生活和工作、我对韶关的一草一木总关情,这大概是现实版的血浓于水吧。多年来,到长兄生活和工作的韶关一游,成为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从慈云寺到南华寺

其实我还有一个铭刻在心的夙愿,就是去参拜悟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句偈子的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真身。

我的先父是个高级知份子,精于文、史、地、地方志等,对书法、诗词也颇有造诣,节假日常带我们几兄弟到寺院游览。从孩提时代起,我耳濡目染,经年来对佛学也产生了些许兴致。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春节期间,我到遐迩闻名的重庆慈云寺游览。慈云寺是全国唯一的僧尼共处的寺院,建筑具有中西风格,在中国佛教寺院中独树一帜。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普贤殿、三圣殿、韦驮殿、藏经楼、钟鼓楼等。慈云寺所藏文物玉佛、金刚幢、千佛衣、藏经、菩提树等并称五绝。菩提树系上世纪初自印度移植,文化大革命中被火焚,但后来奇迹般的再生,如今枝繁叶茂。

那时候我和众人肃立在菩提树旁,一个老和尚热情地介绍了菩提树的前世今生,念出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老和尚口宣佛号后说:众位施主,可知晓个中禅机?众人沉寂,默默无语。我说:据我皮毛之见,菩提本是希望的意思,这偈子大概是要我们清静无为吧?老和尚口宣佛号又说道:施主已始入门。我双手合十道:冒昧冒昧,班门弄斧而已。

打那以后,我注意收集有关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资料,不时品味其偈子的真谛。据资料介绍,当年佛教禅宗五祖弘忍渐渐的老去,他打算在五百多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要求写一首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神秀是弟子中的佼佼者,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厨房里的火头僧慧能是个文盲,听别人说了这个偈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做了一个偈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偈子的旁边,那偈子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顿悟的理念。得到了弘忍的首肯。

虽然这方面的资料不少,版本繁多。但我始终如一的认为,其精髓就是要抗拒外部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最高的境界。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我转眼已跨知天命年。同胞长兄是一九六九年底从重庆大学毕业分配到南国工作的,屈指算已过三十多年了。人生有几个三十多年呵?我痛下决心,摈弃俗务,到韶山关一游。目的有俩:一是看看长兄成家立业的地方,二是参拜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真身。

那年春节前的大年三十凌晨三点多,我乘火车到了韶关的老火车站。冒着刺骨寒风走出站台,就看见了等候多时的长兄。岁月不饶人啊,他早已过耳顺之年,两鬓斑白,脸上的老年斑约绰可见。幸之精神尚可。真是悲喜交加矣。

大年三十晚,长兄在韶关的家乡朋友老马,拿出他当厨师的看家本事,做了一桌湘菜给我接风并共度除夕。这湘菜和川渝菜味道有些相仿,就是缺少麻味儿,不过总的来说不错。

初一大早,我们一行就乘车到南华寺去。

来之前,我已从资料上得知:南华寺又称宝林寺,位于广东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以东七公里曹溪河畔,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也是禅宗六祖慧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南华寺内珍藏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最珍贵的文物,就是镇山之宝的六祖慧能真身像了。

六祖慧能造像的确是以其肉身为基础,用中国独特的造像方法——夹纻法塑造而成。这尊中国式的“木乃伊”是由慧能的弟子方辨塑造的。方辨是慧能的弟子,对他的音容相貌、气质神态有深刻的了解,因此这尊塑像很成功的反映出慧能超脱的气质和高僧的形象,成为流传万古的真身像。一九八三年南华寺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寺庙。新世纪初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首屈一指的佛教圣地。

车距南华寺还有二三千米之遥,就无法前行了,公路两旁停满各式各样的车子,中间来来往往的人摩肩接踵。我笑着说:活脱脱一条步行街。长兄说:据估计,每年春节到清明,上这寺院的人不低于十万。除了本地的,其他省市的,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来的也不少。

我们步行来到南华寺山门。举目四望,南华寺依山建造,视野开阔,寺中草木葳蕤,真是一个修行的绝佳圣地。六祖慧能真身像供奉在红墙绿瓦、古色古香的六祖殿内。按照寺院的规矩,我们先进殿虔诚地给六祖慧能磕头,礼毕双手合十,抬头久久瞻仰玻璃罩中的圣像。

坐像通高80厘米。六祖慧能结跏趺坐,腿足盘结在袈裟内,双手叠置腹前作入定状。头部端正,面向前方,双目闭合,面形清瘦,嘴唇稍厚,颧骨较高,表情生动,栩栩如生。我从塑像中依稀可以看出这位饱经风霜的高僧不同凡响的才智和自悟得道的超然气质。然后我们出殿在指定位置点烛烧香化纸。

接下来,我们游览了南华寺内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等处。快到晌午时,我们坐在林中的石凳上小憩。

随行朋友老张说自己像陶渊明一样好读诗书,但不求甚解,问出家人六祖慧能的偈子对在家人有啥现实意义。

我请长兄发表高论。长兄笑着说:我家四兄弟,就我一个是学理工的,讲文的东西是我的短板。长兄示意我来说。

我沉思良久后说: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是禅宗最高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宗旨。要达到这个境界,抗拒外部的诱惑是一个重要方面。世上本来没鬼,为啥有人怕鬼?说白了,就是看了写鬼的书,听了讲鬼的故事,外面的鬼变成了心里的鬼。学以致用好了。简而言之,当领导不要去贪恋权钱色,当好人民的公仆。俺们老百姓嘛,不要受酒色财气的诱惑,和和睦睦过日子。

长兄紧追不舍,问我:另一个重要方面呢?

我指着脑袋说:这也是一个重要方面,要有自己的东西。

不知不觉有好几个游客围了过来,颇有兴趣的听我们高谈阔论。我知道游客感兴趣的道理,优美的风景加上声情并茂的讴诵,那才叫真正的享受哩。

我说话的兴趣大增:一个人终身做到两个字,一是“悟”,二是“恒”,就好办了。不是吗?六祖慧能是个文盲,他的师兄弟神秀肯定是个秀才。六祖慧能用顿悟的理念改写神秀写的偈子,就化腐朽为神奇了。我不是说学知识无用,知识越多越好,是说学了要会悟才行,否则就成孔乙己,只能说说回字有几种写法这类事儿,成为不是人对牛弹琴,而是牛对人弹琴的笑话。

长兄、老张和旁听的几个游客哈哈笑起来。一个中年女游客递我一瓶矿泉水,说到:讲得好,喝点儿水继续说。

的确我已口干舌燥,喝了几口水后,说到:“恒”就不多说了,要有铁杵磨顾针的精神,认准了奋斗目标,一段时间也好,一辈子也好,就要始终不渝地干下去……

而今我已早过耳顺之年,长兄也到了“己所欲,不逾矩”的年纪。今年春节,我回忆起这段尘封十年的往事,浮想连翩,谨赋诗一首敬献给禅宗六祖慧能真身:

六祖西游逾千年,

如磐道心天地间,

吾辈竭力培禅养,

风雨如晦皆安然。

——赵式

2014年5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