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记忆中儿时的那些事(二)

本文已影响 3.14K人  幽雅

(二)小小音乐人的幸福时光

记忆中儿时的那些事(二)

记忆的闸门一打开,各种画面就喷涌而出……

儿时的我,是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大人爱逗我,老师喜欢我。并自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表现出音乐天赋,真的。

妈妈说我几个月大时,如果哭了,一听到歌声,马上就会静下来。还说,我们生产队,有个孤寡老人,日子不好过,每天纺着线唱歌解闷,我呢就站在她面前蹦蹦跳跳的学她唱歌开心。一老一少,一愁一乐,鲜明对比。一个孩子哪里理解大人的心思?

奶奶唱的是《东方红》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这两首歌。那个画面我隐隐约约还记得,她满头华发,乱糟糟好像从来都不梳的在后脑挽个缵,住的是一间小而黑的屋子,除了炕就是杂物,吃饭的小铁锅总是有剩饭在里面,锅好像也不曾洗过,结着厚厚的嘎巴。她总是坐在门前太阳下纺线,嗡嗡纺线声伴着她的歌声,讲述着我听不懂的故事,我只管天真的跳着唱着陪着她……其实现在想来这个画面好温馨的。

还记得儿时老家的房子都是平顶,为的是好晒粮食,所以家家房沿前都搭着一把梯子。那个时候的我,总爱坐在半空的梯子上,望着远处的天空,若有所思,自编自哼歌曲,反复哼唱,享受自我创作的乐趣,陶醉在自己的小天地,不时还想:怎么才能把它记下来呢?说到这,耳边似乎又回响起女儿的声音:“姥姥好几次对我说了,说你妈如果落在现在这个社会,也一定是个小明星”,我知道妈每次看到电视上小明星表演,妈都会这么说的。我自嘲:“我也这么认为”。

上学后,我就一直是在宣传队,只要有活动,演出都有我。那时候村里的广播喇叭整天放的是革命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上的歌,我几乎都能完整的唱下来。

记得有次晚上排练节目,我怕黑,偷懒没去,早早钻进被窝。后来小伙伴们等不到我,集体找到我家。奶奶心疼我,骗他们说我不舒服,不去了。但是我没听奶奶的,还是和小伙伴一起去了。当晚排练的是《拾麦穗》这首歌,动作都是小小的我们自编自导。

那时的老师咋那么信任我们,就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呢?到现在我还记得,有句歌词:“贫下中农好品质”,小小的我不懂得品质是什么意思,就编了一个手摊开平划一下的动作,我的理解是很直,(后来竟然就是这么表演的)哈哈,好玩,有才吧?

我们排练的场地也多种多样。可以是麦田边,可以是教室里,还可以是沙岗上……记得有次在同学家院子里排练,晚上没有电灯,就在月光下排练,很晚了我们就都住在了同学家,她家东房有个大炕,躺了我们一溜人。现在想来那时社会真安定,大人们真宽容,(现在谁家乐意留宿那么些小孩子呢?)也不烦我们,给我们充分自由,这点比起现在的孩子们,我们可是幸福多了。

还记得我们的老师也很好。有次在公社晚上汇演,演出完,时间已经不早,回来的路上,我困的坐在老师的自行车上就睡着了,是老师把我送回家。还记得我心里素质不好,起初不敢单独表演,除在自己班里外。老师就鼓励我上台,开始表演了,中间我紧张的打了个磕巴差点忘词,下来后校长笑着拍拍我的头,爱抚的说好着呢?不错。后来我舞台的从容说不定都是得益于此。几十年过去了,老师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离开家乡这么久,也不知老师还健在不?真该去看看他们。

还记得当时我表演的是一首带动作的儿歌,我就奇怪了,长大后的歌词不一定记得,儿时的东西怎么就记得那么清楚:

小玲玲小红红

二人坐着小板凳

蓝蓝的天吆做教室

高高的葵花做凉棚

手捧纪念白求恩

行行字字细用功

……

更记得那时的我好羡慕东村的小朋友,他们表演服装不但统一,而且是裙子,白上衣黑短裙,可我们就是衣裤,还不统一,好古板,好不讲究。

说起新衣服,记忆里一年中最高兴的事就是六一和春节,只有在这两个季节我才有新衣服穿。六一穿夏天的新衣服,因为我要表演节目,记得那时妈妈总是给我做一条天蓝色的洋布裤子,一件白底红花的洋布褂子;春节是一条斜纹布天蓝色裤子,一件黑红绿格子的褂子。

每年的衣服样子大抵如此,就只是花的种类有变,格子的大小颜色有变,裤子就只是薄厚之变了。即便如此单调,我还是乐此不疲,年年盼着。怪不得老人说,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有点道理,我到现在都一直对穿着有所讲究,嘿嘿。

我还羡慕东村道具做的好,他们表演的收南瓜,有一个画面到现在记得清清楚楚:一个小朋友坐在一个披了彩的大大的黄红南瓜上,手舞足蹈,被一群小朋友用绳子肩拉,手推的下了场……

记忆的闸门真的是打开就收不住了,这都源于音乐。音乐帮助记忆,音乐开发智慧,音乐给人快乐,音乐增我灵气;有音乐伴随的我,童年是快乐的。

再次感谢音乐,没有你,我怕是不会回忆起小小音乐人这么多幸福时光的!

14.9.29.夜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