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本文已影响 2.88K人  来自90年代的人

正如开篇所言“幸运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从结局来讲,安娜是悲剧的,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源于对真挚爱情的追求,而这正与上流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相违背,但沉浸在爱情里面的安娜却是幸福的,因为她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爱情,而这在当时俄国的贵族社会里是很难实现的。

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小说中描绘的安娜朴素、自然、优雅而又活泼。伏伦斯基第一次见到安娜时,便被安娜深深迷住了,不单是她的美丽与全身焕发出的优美、谦和、娴雅气质吸引了他,还有当他俩擦肩而过时,她秀美的脸庞散发出的亲切柔和的神色。就这一次邂逅,让这个富有、聪明、高贵的武官辗转难眠,以至于让他从莫斯科追到圣彼得堡(安娜的住处是在圣彼得堡,来莫斯科是为了化解哥哥斯捷潘和嫂子多丽的家庭矛盾,当事情成功解决后安娜毅然决定回家,因为安娜对伏伦斯基也颇有好感,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回家是正确的选择,更何况家中还有她十分疼爱的儿子谢廖沙等着她,只是没料到伏伦斯基抓着安娜不放,追她至圣彼得堡)。

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她对受了欺骗的多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如此一位优美的女性,她所追求的不过是真挚的爱情与母爱,可她的追求由一开始便注定了无尽的悲剧结局。

安娜的丈夫卡列宁是个残酷无情的沙皇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可想而知,安娜被困在这样一个华丽的牢笼里,虽不愁吃穿,但心里是空虚的,作为一个正常女性来说,她也渴望爱情。

安娜是一个诚实、勇敢、正直、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接受伏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了。安娜挣扎在贵族社会虚伪的污泥里,极力想得到超脱,她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这种爱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目标,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也正是放弃了这一切,使得安娜进不了社交圈、看不到儿子,她生命的全部就只剩下伏伦斯基,安娜对伏伦斯基的爱也愈加浓厚,但爱得愈深愈没有安全感,到最后安娜企图用自己的姿色去牵制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为了抓住伏伦斯基的爱,她甚至勇敢地向丈夫提出离婚(这意味着她将永远失去自己的儿子),但不幸遭到丈夫卡列宁的拒绝,这使安娜的内心更加矛盾复杂。

安娜内心永无休止的矛盾与痛苦源于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处境的迷惘与恐惧,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

安娜正当地追求爱情与母爱,但冷酷无情的社会却把它们分裂并对立起来,作为陷害安娜的工具,逼她走上悲剧的绝路。

当失去母爱的权利之后,就连爱情也不受安娜的控制了。故事的结尾伏伦斯基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仕途,他带给安娜的永无止境的痛苦矛盾与恐惧,远远超过他带给她的生之欲望与欢乐。爱情消失后,安娜只能以死来做最后的反击。

安娜的悲惨命运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特别是它的上流社会的和黑暗。她的死,是对黑暗社会的一个反抗,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的。

安娜的死也让我觉得十分惋惜和同情,也不得不让我觉得生活在当今这个社会是有多幸福,因为我们有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我们中国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必受制于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