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新疆纪行45: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

本文已影响 1.43W人  黑桃K

在吐鲁番,除了声名远扬的哈密瓜、葡萄、火焰山等,还有坎儿井。

新疆纪行45:交河驿.坎儿井源景区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摘自百度百科]

我们要去的,是叫做[交河驿—坎儿井源]的景区。

小巴驶入吐鲁番高昌区,看到的城市景观和普通城市没什么区别,繁忙的街道、公交车、红绿灯、水泥楼房、街道两旁的绿化植物,一切都很普遍。在小巴远离市区后,就能看到公路边晾晒葡萄干的荫房。

荫房为土木结构,平顶,墙壁用方形土块砌成,留有许多方形孔,以便于通风,又不使阳光直接照射在葡萄上。此外,还能见到民居,仍是平顶房,大门朝向街道,墙壁是土黄色的,有的民居还装有空调,这让我觉得很意外。

小巴的车速一直很慢,好像还没从高速的限速中调整过来,车子缓缓到达景区的停车场。在车上,我用手机查了天气,此时的气温是41摄氏度,我瞬间没了下车的勇气。

在听着大家对这炎热的天气叫苦连天的呼喊中,我最后一个下车,撑着伞走向景区的入口。

下车后,先看到的,是高高的、土黄色的围墙,墙顶有垛口,垛口上插着多色的方旗;墙中央是高高的方形大门,就像是古代的城门,城门上方有一块写着“交河牌”三个字的木制牌匾,城门顶部还有两座亭子。第一眼看到,仿佛来到了某个古代都城,高高的城墙作为防御,只留下一道城门通行。城门城墙皆为沙土的黄色,这是大漠的颜色。

在大门处过了安检,再走一个小平台,才进入景区大厅。大厅的墙体厚实,没有窗户,阳光照不进来,瞬间觉得凉快多了。

我们在大厅等了一会儿,有位女讲解员出来给我们讲解。我以为她会直接带我们去坎儿井,但她带着我们在大厅内兜了一圈,也没见到坎儿井。

她走得很快,人还没跟上她就快要讲完了。

大厅内的观光项目重现了交河驿千年历史脉络,主要包括交河驿景观城、观光烽燧、交河驿展陈艺术馆、马帮、坎儿井源地上地下观光区、世界大晾房等。[摘自新疆网]

内景以驿使传送公文的行程经历及所见为线索,把文书分发、驿站补给迎送等环节和沿线的地质景观串联起来,大厅的墙壁有电子大屏幕以视频的形式解说,这也让我有机会记录信息。

(以上两段内容,讲解员介绍的时候有和我们说起,只是我没记全,整理笔记的时候摘抄了部分网上的内容。)

内景重现了许多场景,比如驿站的官员人像、存放文件的书柜、马厩、玉门关、骆驼等等,并且还原了新疆干旱、寸草不生、雅丹地貌广布的特色景观。虽然还原了,但毕竟是室内,灯光昏暗,没有实景那么壮阔、震撼,我们也是走马观花的看一遍。

之后,讲解员带着我们兜到另一个出口,门边站着两位维族姑娘,她们把一边裙摆提着,摆出裙子飞舞的样子,三步之外站着一位男摄影师,我们要排着队和维族姑娘拍了照才能出去,当然,这是免费的。

出了大厅,走到另一小段户外的路,让我惊奇的是,路边竟然种着蔬菜。我没有注意到路上是否有指示牌,我只跟着前方的人群走,又来到另一个入口,检票之后我们才算真正来到坎儿井观光区。

刚刚的各种介绍、各种还原的场景,只是前奏。

检票进入一个通道,在通道的入口中央,有一块青色的大石头,比人还高许多,上面刻着“坎儿井源”四个大红字,石头顶部放着个绑着麻绳的竹篮,篮子旁边亮着一盏灯,石头左侧刻着“5272”,我不明白这数字的含义。

沿着通道往里面走去,两侧的墙壁有小电子显示屏,对我国的降水分布、坎儿井等进行科普。走完通道,再坐电梯来到地下,才能零距离接触坎儿井。这才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刚刚所见皆是可有可无。

一出电梯,一股透到骨子的凉爽蔓延全身,地下的凉爽和地面的炎热形成巨大反差,十分舒服。

坎儿井内人不多,零零散散的,终于来到一个不是游客摩肩接踵的景点了。因是景区,所以修建的坎儿井的空间较大,就像是电影《地道战》里的地下场景一样,墙壁仍然是土黄色的,墙壁上的灯光照亮井内的一切。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明渠、暗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摘自百度百科]

有潺潺的流水在地面流淌,这模拟的是明渠,流水的源头放着一位开挖坎儿井的古人塑像。导游介绍说,当时开挖坎儿井,是人工挖的,利用定向灯定方向、照明,用篮子把开挖的泥土吊出去。因此,眼前的古人塑像的手上还拿着一把铁锹,还挂着定向灯、竹篮。

流水的尽头,有个小水坑,散发着一股凉意,这模拟的是涝坝,涝坝又有个出水口,又形成了另一条明渠。把手掌淹没在涝坝的水中,温度刚刚好,不冷不热。

沿着小路一直走过去,看到的塑像又有另外的模样,有坐着休息的,有弯着腰在开挖的,而地面的流水却没了,出现了长方形的暗渠和水井模样的暗渠,流水皆在暗渠中继续奔腾流淌,因有了落差,水声更加响亮。

这是来自于天山的冰雪融水,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旅途来到吐鲁番,给这片炎热的土地带来生机。

我们按照指示走着,一路观看了明渠、暗渠、涝坝,坎儿井内的灯光不是很明亮,较昏暗,这让我们的观赏更加有味道。

我们观看的坎儿井,面积不大,很快就观看完。待大家集合后,坐电梯回到地面,又回到了热浪的包围中。

沿着原路返回检票处,在一旁有工作人员摆着刚刚和维族姑娘拍的照片,全是放大冲印的,十分清晰、好看,有着浓浓的西域特色,只不过我没买,因为我在新疆的其它地方也拍了有新疆特色的人像合照。

按照景区出口提示,在阳光的相伴中,我们回到景区的大厅,稍做休息,便坐车前往鄯善县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