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余秀华之浅说

本文已影响 2.33W人  月上千风

最近的余秀华又大大的夺人眼球一回,缘由一首《给朵鱼的诗》(名字是我给添加的,诗歌的原名我记得不太清楚),有着超重的精神宣泄。

余秀华之浅说

她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满足她的性需求,该归属她原始的苦衷,她也很苦恼自己的身世, 经历,以及相貌存在的缺陷而一一不能完成内心所渴求的东西

一个人可以宣泄,也可以隐忍,宣泄不当就等于把自己扔进了黄河,深谷,让自己从此直入深渊不得自解的同时,别人也不会轻易替她救赎上岸。隐忍的结局是自行把自己驾驭一个恰到好处的位置,不让自己失去自我平稳生活的扶梯,隐忍到最后是遍布阳光恩赐给的幸福阅卷!

其实,对一个人不能以评价的态度出现,毕竟,生活万象造就了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维世界, 不同的人生结果,开始终落中背负是自我削尖后的沉淀,他们的经历,我们的经历,有着同等经历的人,大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他人的世界要么认同,要么排斥,认同是接轨,排斥是封闭,而对于活在他们自己世界中的人,我们更应该去同伍而悟,理解而去慈悲。

对于余秀华,暂且不论她的诗歌文艺才华,从一个蜗居在家的残疾女性而言,能写诗已经很容易,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玩文艺,的确不同寻常非同一般了,正因为她太渴望把属于一个女子内心真正的欲望喷发出来,宣泄出来,与世界同谋,与人群串联,她不拘一格不惜用超重的手段出示自己,这是一种属于余秀华的悲哀。

如果从艺术角度来看,基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观念来定位余秀华的艺术品味,她亦不能真正抵达传统的, 规范的,系统的, 合乎人情常理的文艺典范之标准,她的艺术更像一颗陨星,随时都会因触礁而落下,延绵的怀念只是一个奢望,而短暂的璀璨是应有的。

“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鲁迅一语道出中国人的人性之端倪。面对余秀华的种种,国人一波三折,大肆渲染,甚至强加污秽,而余秀华的思维角度也让你大跌眼镜:她用她自己的方式活着,你奈何?你敢奈何?余秀华也许很明白,宣泄带来的喧闹是必然,而隐忍绝不是这里要谈论的话题,她就这么爆吧,那么媒体人言就这么露吧,一宣一闹,一爆一露给了余秀华一个市场,给她一个更大的活法,你能说她真的糊涂?不明就里把自己扔进染缸吗?那就彼此乐此不彼吧。

“梨花带雨风萧寒”,我这么形容余秀华的诗歌,是她诗歌语言特点所决定的,你说一个脑残人写诗,还写出那么多的诗,且诗歌语言虽然不是禅月似水,也兼备梨花带雨的风潇之情,她用她独特的语言创造了属于余秀华风格的文字分行,就不能不让人佩服,她有她的悲情所在,也就缔造了她的诗歌所在,而作为大众的我们没有什么来厚此薄非的,加盐添醋。

我也写文字,这是一个最艰辛的活,我写了半生也没写个什么名堂,我父亲写了了一生也没登个大雅之堂,因为写字走出去的人毕竟为少数,余秀华就是一个个案,一个奇葩,大观园里生生窜出来的刘姥姥,有人戏弄,有人喷粪,还有那么一个两个同情她的,你能说刘姥姥就不是文化遗留的影子吗?

作为余秀华,我想她最初的初衷也许没这么想过,她原本的状态应是写诗而写诗吧,没那么巨大的顶冠之欲望, 促成她这样欲望境地的定有媒介介入,刘年成了她星星的点指人。她的诗歌有依据,有真材实料,有赋予原始冲动的感情,成就了她的诗歌,这个也是毋庸置疑的。诗人刘年发现了余秀华这块黑土地里埋着的土豆,红薯,她是土味的,也是乡情的,更是原始蒙昧的野马不羁。余秀华应有另一个自己,那个自己是她本身所不知道的,所以她走错了轨道,偏离了创造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

而我们在对待一种文化现象或者一个突然爆名的人,需要安静的去聆听,思索,拓展,查找一种适合我们心境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认可或者排斥,而不是按照自我意识来强加于这些对象。你的聆听会让你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静怡心境,你的思索也一定会让你从某种背景里抽出能够打动灵魂的东西,最后是从这些现象中拓展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思维风向,目标可及,心思皆寻,没有不通的大路,只有闭塞的心灵!

====河南。南阳====

====2016-9-6 14:45:5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