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诗

高考逸事(二)

本文已影响 8.21K人  王新火

回高考往事
心中沉淀
己久的经历
再次浮现脑海里

高考逸事(二)

众所周知的原因
学校变成荒原
高考被取缔
大学凭推荐
传承几千年的
教肓事业
遭受严重摧残

一九七六年
过去时代终结了
往过拨乱返正
如久旱之后
遇逢甘霖
恢复高考的消息
一夜之际
像春风一样
传遍神州大地

迷茫彷徨的
青年们如迷途中
寻到路标
绝境里看见
希望的灯塔

他们奔走相告
纷纷拣起
放弃己久的课本
重温紧张的
读书气氛
走进曰夜梦想的
亲切校园
坐在温馨的课堂
跟班学习

更多的人不能
到校读书
只好四处搜寻
过去的教材
和学习资料
自己悄悄复习

1977年初
神州大地进行了
恢复高考后的
第一次考试
过关的考生
云集在
平邑县师范
的校园里
排队接受
上大学的
健康体检

当时的我
刚上完初一
被抽去帮忙
工作任务很简单
和教育局的
几个孩子
当跑腿的小勤务
拿着一摞
考生体检表
在各个
科室间传递

我们站在门口
按体检表的顺序
喊考生的名字
听到名子的考生
进屋查体
看完一个科室
再去另一个

由于那个时代
学生们连续
十多年不学习
首次高考
参加者水平
普遍很低

记得有一个
考外语学院的
男性考生
根本不会英语
在考场上
凭着连抄带蒙
得了23分
竞然也被录取
因为他是
全县英语笫一

在今天看来
多么不可思议
这不是笑话
这是真实的历史
这人幸运地
考上外语学院
对于他
今后的发展
我一无所知
毕竟当时上大学
跟一个
懵懂少年来说
毫不相干
实事求是地说
当时的我
真不明白人们
为什么上大学

然而我大哥
虽然仅大我两岁
他不但明白
而且他还提前
参加了高考
他的成绩还不错
中专过线
离大学也仅差
十几分
结果名落孙山

因为当时是
大中专分报
报了大专的
只能上大专
既使超过中专线
也不录取
不够大专线
必定落选

大哥只好来年
再考一次
也超出中专线
离大专仅
几分之差
再次落选
因为执着于
非考大专

二次落选后
他先去师范
上复习班
再到白彦中学
复习了半年
当时全县
举办招干考试
父亲动员他
报名参加
考了全县第一

录用后进银行
当了职员
就这样很遗憾
与大学梦想
失之交肩
此后边工作边学习
考上银行职大
到滨州
学完大专课程
并自学
拿到经济师
资格证书

他和我情况
完全不同
从上学一直是
优秀学生
品学兼优
年年三好
一直是老师
欣赏的班干部
在一中上初中
学习在班里
名列前茅

因父亲当局长
工作中讲究
先人后已
大公无私
坚持送他到
新建的城关中学
去上高中
他成了城关中学
第一届高中生

城关中学建在
莲花山南坡
新校到处是
采石场留下的
石塘坑
学生和老师
干活为主
学习为辅
每天带着工具
参校劳动

从78年高一级
开始劳动锻炼
到8O年
我考入城关中学
成为第三届
高中新生
建校劳动
都是家常便饭
而教学上
无论硬软件
还是教学水平
学生生源
和一中相比
天差地别

我是凭成绩
考进城关中学
由成绩决定
要上的高中

而大哥那届
没有中考
按公路南北
决定学生去向
公路北上城关
公路北去一中

本来大哥应属
公路南的
因为家住城南
老公安局院内
教育局在
公路以北
那是父亲的
工作单位

按照道理
孩子由居住地
决定去向
况且父母
单位不同的
以母亲单位的
位置决定
无论按照
哪一个规定
大哥都应上一中

人人都想
让孩子上一中
很多家长
为此找关系
到处托人情
父亲为了大局
以身作则
主动牺牲了
大哥的前途
让他到城关上学
这严重影响了
大哥的成缋
以致于
二次高考
皆差几分而败北

那时的领导
重大局讲原则
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
所以先人后己
是每一个领导干部
应有的舍已为人
大公无私的
优秀品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