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经典日志

假如生命也可以用于奖励

本文已影响 5.81K人 

自隋唐开科举考试之先河以来,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命运的选士考试在国人眼中可谓崇高而神圣之至也。君不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君不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多爽啊!

假如生命也可以用于奖励

然而,被国人爱之亦垢之的封建科考是否有优惠政策呢?有的。汉朝时有“任子”之制(可溯源至秦之‘葆子’之制)规定:“子弟以父兄任为郎”或“大臣任举其弟子为官”,意思是高级官吏可以保其子弟为官。之后,历代均有此制,至清代则增有“难荫”等。“难荫”即“官员殁于五事者,依应升品级赠衔,并荫一子入监读书,期满候选。”也就是说,官员为国而死,其子弟可以得到照顾,读书做官。

再看今日高考之“优惠政策”:根据河南省教育厅规定,有七类应届高中毕业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可加20分投档,另三类可加10分投档(这三类,一曰烈士子女,二曰港澳台同胞,三曰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此外,少数民族考生可加5分。

那么,古今“受惠”者是何态度呢?封建时代,以“任子”入仕是做官的终南捷径,“任子”制“不以德选”,维护了当权者的既得利益和特权。然而,封建社会中后期,在各种选士方法并行的情况下,只有纨绔子弟才将入仕寄予“任子”。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官僚子弟视之为耻,而去考试谋官从政者多也。据《宋史·李昉传》载,宋代宰相李昉之子李宗锷“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进士,授校书郎。”荣也罢,辱也罢,与此相比,在今日国人眼中,可以使子女成龙成凤的高考加分政策是多么幸运风光的事情啊,有几人会得到此“照顾”而生羞惭之色呢?恰恰相反,是趋之若鹜啊!为了得到照顾,有关系有门路者不是弄了个假运动员的荣誉称号去糊弄高校吗?这事报纸上有报道啊,人也不少啊,而那些不能得到加分的大多数考生则称自己为“裸考”,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啊!

且慢生气啊,裸考的孩子们,请仔细看看吧!人家要么是有功之臣的后代,要么是物以稀为贵者,你们呢?你们是芸芸众生啊!——这样的劝说,我是替党和政府想好了的,然而,谁会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呢,裸考者和他们家长的怨恨情绪谁能感知呢?孰不知,高考加分无异于体育比赛服用兴奋剂,因为一项不公平的体育比赛从此开始了。我想,按照高考加分的逻辑去推理的话,那么,奥运比赛也应该加分,举个例子,刘翔为我们争了光,是功臣,中国政府向奥委会提出要给他优惠几秒,人家行吗?

是的,激励和奖赏是对人类美德和成就的肯定,体育比赛不能奖励分数(如篮球比赛)和时间(如赛跑),只能给优秀运动员荣誉和金钱,那么,高考为何非得奖励分数呢?对于一名考生来说,分数是汗水,是血泪,是胜过黄金的光阴啊!我总感到,体育比赛的奖励制度最公平,金牌和金钱是对人体发挥极限而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合理的奖赏和最科学的评价。体育比赛考的是体能和技巧,科举考试靠的是禀赋和知识。异曲同工的竞争,为何不能有相得益彰的规则呢?所以,我认为国家应改改高考加分政策,变奖励分数为金钱和荣誉,这样,哪怕有些人的脖子上挂着一吨重的勋章参加高考,“衣不蔽体”的考生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怨言!反过来说,对于一个真正的有真善美至高境界的奉献者来说,付出就是为了回报吗?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牺牲多数人的利益去照顾、讨好少数人,厚此薄彼,公平吗?二十年前,国家在对待城市和农村曾有不同的政策,城市人可以考技校当工人,拿工资,得福利,农村孩子则无此特权。如今,在还算公平竞争的高考我们难道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近年来,我常为此而郁闷,我怪异地想:假如有一天科技发达了,生命也可以由国家用于奖励,那么有些人将会长生不老,岂不是比高考加分更让权贵们垂涎欲滴?

(原创作者:春在垄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