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情随笔

难治的顽症

本文已影响 2.5W人  静思默耕

一个民族,特别是一个为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引为自豪的伟大民族,发现和承认自身的毛病,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若要全部治愈,更为困难,以致有的成为顽症。

难治的顽症

这是我“联系实际”读《中国人德行》一书后的感叹。

《中国人德行》是一百多年前一位叫亚瑟·史密斯的美国人写的。他在中国农村从事布道、医药、慈善、教育等事业长达五十多年,在中国居住二十二年后出版该书,被译成法、德、日等多国文字,引起全世界的注意。注重研究中国国民性的鲁迅先生认为这本书“虽然错误亦多”,但力主推介给国人。他在逝世前十四天发表的文章中还希望国人通过《中国人德行》自省、分析,进而变革。

我读《中国人德行》后被深深刺痛。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从没有中断的文明和优良传统的民族,素称礼义之邦,曾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给我们以无比的自豪和自尊。这是不用怀疑的。《中国人德行》虽然讲了中国民族性的优点,如勤劳、节俭、忍耐、坚韧等等,但对“中国人德行”的批评,确令一个中国人“难于接受”。我们可以从该书中找出一些错误给予批驳,但公允、理智、清醒地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讲的是“相当、相当”的深刻,当然也尖刻。正如此书的译者张梦阳先生去年在“再版后记”中所说的,“《中国人德行》里面所批评的中国人的种种毛病并没有得到根治,有的甚至于更加严重了。”看看眼前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诚如斯言。

史密斯在该书“缺乏公共精神”中写到:“中国大多数城市里,狭窄的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形式的手工做坊,屠夫,理发师,流动的吃食挑子,木匠、修桶工等各种工匠,都在小道两旁占有一席之地”;“各种小摊不只是妨碍了交通,木匠在其摊前留下一大块木头,染色工持起长长的布,做面条的在大路上晒起面条”;“中国人不仅对属于‘公共的’一切不感兴趣,而且,对这些财产不加保护,使之成为偷窃的目标。”今天,这种“毛病”根治了吗?没有。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中,普遍反映最难解决的是乱搭乱建、乱丢乱扔、乱堆乱放、占道经营,小街小巷成为“死角”,护栏架、电缆线、电话亭、广告牌、下水盖等公共设施常遭偷盗损坏。

一个民族中一时的成员个案,当然不能概括为这个民族的特性;但如果是民族中成员的长期普遍行为,那恐怕就要从这个民族的特性上看问题了,固然在心理和情感上难于接受。

时下,我们普遍存在的“缺乏公共精神”现象还有:个人住房内收拾的干净整洁而在楼梯道里堆满杂物,个人养狗不加看管而任其在街头上乱窜咬伤他人,公路上铺放农作物影响通行而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众人参加的会场里却手机不断响起,标明“严禁烟火”的地方却打火吸烟,应该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却大喊大叫;还有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权力“寻租”,可以说也是“缺乏公共精神”所致。

二十多年前,我在俄罗斯处于“最低谷”时期去过它的一个偏僻的边境城市,被一件事深深震动。在俄方火车上,与我同一车厢里有三个满面酒气的俄罗斯青年,看样子像我们所说的“混混”,他们吸烟时自觉走到两节车厢的接口处;而从外表看起来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一位中国同胞,却不顾乘务员的多次劝阻在车厢内几次吸烟,后被处于罚款。当时,我们都为这位同胞的行为感到气愤和丢人。这件事,反映了两个民族在公共精神上的差距。我当时认识到,我们十年后在公共精神方面还是达不到俄罗斯民族的程度。今天的现实正是这样。

缺乏公共精神,必定缺乏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从而对“公共品”损害、侵占、非法运用。我们现在许多社会问题,可以说其中很多是缺乏公共精神带来的。一个缺乏公共精神的人,肯定不会为他人和社会所欢迎;一个缺乏公共精神的民族,肯定不能形成良好的形象、风气和环境,何谈自强和振兴呢?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根治好“缺乏公共精神”的顽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