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情随笔

读《杜甫传》有感

本文已影响 2.66W人  短文学用户0685

冯至先生的《杜甫传》,用客观的语言与虔诚的态度叙述了杜甫的一生,他对杜甫的政治才能和前期作为官僚的小心慎微是不做评判的。在冯至《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这本书中,他道,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了一个唐代的杜甫。

读《杜甫传》有感

杜甫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一生究竟是怎么度过的?我们从小就阅读杜甫的诗,对杜甫也有一个模糊朦胧的印象。我们知道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但印象也仅仅止于此。读《杜甫传》,让我对杜甫以及杜诗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读完之后我最深切的感受,是战乱成就了杜甫。为什么这样说呢?由我来一一捋清思路。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僚贵族家庭,深受儒家影响,安史之乱时,杜甫大概四十岁左右,所以说40岁是他人生的一个分界线。长达七年的安史之乱可谓对他影响深远。如果说安史之乱前的杜甫仍然有着少年的锐气,在长安游历十年间,与李白一样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那么安史之乱后的杜甫,已经变得成熟许多,更能理解底层百姓的痛苦和不安,为底层人民发声。

依我看来,杜甫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他在十年漫游期间结识李白,并与李白成为了好友。在长安入仕期间,杜甫的内心很复杂,在入仕与归隐之中辗转徘徊,一方面既羡慕李白能不顾及其他,游历山水,豪侠仗义;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职,这是入仕与归隐之间的矛盾。在他的一生中,他任职了将近两年半的官职,为了奉承上层,也为了寻求物质上的支援,在官场上小心谨慎恭维达官贵人,并写了很多唱和诗,但是这些诗在杜甫的诗集里面毫无光彩。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杜甫一直在官场任职,他是不是会像其他人一样沦为官僚制度的奴隶?

但是安史之乱让杜甫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也给了他的诗在创作上一个解放的契机。零零散散的任职了两年半的官期,杜甫迫不得已辞职,为了生活在各个地方辗转流离,居无定所,贫困潦倒。在这段时期内,他深刻地见证了在战争的影响下,百姓的痛苦,也见证了朝廷的腐败和军阀的战乱对百姓造成的巨大伤害。战乱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严重冲击,这冲击反应在他的诗里面。这时期内他创作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和战争残酷的诗,道别人不能道之事,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史料。

在杜甫的一生中,759年是他最艰苦的一年,由于战乱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而且杜甫饱受病痛之苦。可是这一年的创作尤其是三吏三别以及陇石的一部分诗却达到了最高的成就。与杜甫相比,元节孟云卿等诗人的诗虽然恰中时病,但他们的诗才,有限,创作的成绩平常,在艺术风格上也没有杜甫的成就高。因此,可以说杜甫是时代造英雄的典型

安史之乱后,社会仍然不得安定,军阀混战,社会混乱,人民苦不堪言。而杜甫为了维持生活,继续颠沛流离,尝尽残杯冷炙的心酸。但是杜甫并没有停止创作,反而仍充满活力。他在夔州时,身体时好时坏,但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诗,勤学不辍,其中不乏响彻云霄的悲歌,例如《登高》《隔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寒士俱欢颜”,“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是他为千万百姓的发声,其中蕴含的为人民奉献,为人民思考的精神气概,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去纪念。

770年,杜甫死于舟中,结束了他漂泊的一生。从这个角度来看,杜甫的结局是悲剧的。但是他一生勤学不辍,给我们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成为后世的典范。所以,我认为,杜甫的一生,不是“悲剧”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