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情随笔

石大“心翼支教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走访调研

本文已影响 1.32W人  泥巴

日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心翼支教队再次赴江西吉安开展暑期爱心助学活动,在助学活动中,支教队员们进行了走访调研。

石大“心翼支教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走访调研

根据支教前几天的了解,心翼支教队走访成员分为两队进行,分别前往六个村庄十户学生的家里,了解当地经济、教育及家庭生活状况。刚到张巷小学时,队员们曾疑惑为何周围并不见大片的村落,学校里的那群孩子又是住在哪里的。当踏上这漫漫走访路,心翼队终于知道了,这条掩在不起眼的地方的长长的小路正是通向他们的家。每天,晴或雨,他们都是踏着这条路,奔向那能帮他们改写命运的知识殿堂。

刚下过一场无征兆的雨,天空撕开一大块湛蓝的颜色,安静卧着的水牛,招摇着的稻苗,穿过天空的平行供电线,潮湿的小路,水泥上印着的各类动物的脚印,安详立着的工厂烟筒,这个朴实自然又被现代科技入侵过的村落,也孕育着日渐明显的贫富差距。一路上见多了已成型的、待建中的多层小楼,也见到了资助待选者家中的低矮小房;踏过平坦的水泥路面,也趟过积水成池的泥泞土路。我们走过他们来时的路,也体会着路漫漫,水漫漫的艰难行走。孙志军是本次调研的第一个走访的孩子。心翼队刚进门时,阴暗的祖屋内只有孙志军七十岁的婆婆与五岁的弟弟两人,当看到志愿者后,老人连忙给“老师”们看座倒水。阴暗的小屋里十分潮湿、拥挤,衣服零乱地搭在竹床上,无不显示着这个家庭的拮据。孙志军告诉队员,他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婆婆照顾着他和弟弟两人,体弱多病的婆婆也十分劳累,家庭状况使兄弟两人成为了留守儿童,而在外打工的父母成了也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墙上贴着一张张奖状不仅仅是孙志军优异成绩的证明同时也仿佛照亮了这间阴暗的小屋。

低矮残破的院墙让人一眼就瞅到在门口等待着心翼队到来的刘艳跟她的大伯。一进门,就下起了雨,刘艳的大伯忙把队员们招呼进屋里,孩子因为年纪小只是瞪着大眼睛看着。拥挤杂乱的小屋甚至不能让五个队员都跻身进入。“我们刘艳学习很好的,她妈走得早,他爸又去广州打工不管她,就剩我带着她和我的几个孩子,谢谢你们了真是,谢谢,真好。”刘艳的大伯一边拉着队员们留下来吃饭,一边说。因常年在外地打工,刘艳的爸爸基本不回家,甚至不打钱给刘艳缴学费。但是墙上贴满了刘艳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的奖状。当心翼队鼓励刘艳好好学习时,小女孩会很用力的点头,照片上的刘艳有着从容的笑容和自信的目光,这是留守儿童中很少见的,也让在场的所有人看到了这个小女孩内心的力量与学习的信念。

虽然半路下起了大雨,但是心翼队不希望在家里等待的家长和孩子失望,便撑伞冒大雨依然前行。

在受访者家中,资助待选学生多非独生子女,家境越困难反而人口更多,他们往往寄希望于孩子长大后能少点负担,眼下的情况就略显艰难了些。这些人中也不乏为了让庞大的家庭有个宽敞干燥些的避身之所而四处借贷艰难盖起楼房的。这些家庭给自己与孩子造了一个债务包袱,这个包袱促使着大人们不知疲倦地劳作,孩子更加努力地学习。这些孩子的眼中多了一份成熟,他们往往更早懂的为家庭分担,也更早地学会一个人看好家带好弟妹,然后期盼着与在外打工的父母或定期或不定时的相聚。

希望支教队带来的资助能稍微减轻受助者家庭的财务包袱,使外出的父母能多些时间陪陪守家的孩子。

漫漫走访路,我们走过他们来时的路,也相信着这条路会引导他们去到更远的地方。同时我们希望此次支教队的调研能引起社会各界组织与爱心人士的更多的关注,让留守儿童得到帮助与关爱,让留守儿童不在孤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