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心情随笔

老家农村生活的变迁

本文已影响 2.04W人  飞鹰

我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农民的儿子。对农村这片热土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怀,因此我经常回老家看看。恕我直言,农村厚意已经完全融入在我血液里,无法更改,大家从我的很多文章可以看出我对农村的了解和看法。今天我将更加全面和深刻来剖析一下现代农村所应该的生活。

老家农村生活的变迁

(一)老家农村地理位置和历史

(1)从历史来讲,在那片热土里,曾经发生过震惊中外的“黄麻起义”,因此这里也是新中国著名革命的摇篮和策源地之一。为了解放全中国和民族独立,一大批革命有志之士从这里走出去,为新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和不朽功勋。像王树声、鲍先志、江宏海、王政柱等戎马一生的老将军都在此诞生。

(2)从地理位置来讲,我的老家西张店处在鄂东北大别山区,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地带,是淮河和长江的分界点,可以称之“弹丸之地”,面积很小,大约人口有一万多人。她四季分明,环境优美,从居住环境来讲,这里是一个典型宜居山庄,山上树木葱翠,野花烂漫,负氧离子超出很多地方。西张店在过去属于管理区,后来变成了乡,到现在又变成了镇下管理行政区。

(二)老家农村的八九十年代生活状况:

(1)从我记事起,老家完全是封闭的生活状态,人对外界唯一了解都是通过广播得来的。但也许大家生活都是在一条起跑线上,因此人们都和睦相处,那时的人文环境在我脑海里成了定格和封存的记忆。首先,大家都是以农业为主,每天基本上也就是谈谈与农业有关话题,一到吃饭的时间,大人小孩都端着碗坐在青石板上边吃边聊天,大人是你一言我一语,小孩就是光着脚丫子玩游戏。总之吃饭的时光总显得短暂和弥足珍贵,因为这里总是伴随快乐和充满幸福。而在生产农业上,虽然田地已承包到户,而人的心是一起的,大家互帮互助,在农业技术上互相探索,有的稻谷长势好一些,有的差一些,是土壤问题,还是肥料和谷种原因。有些人都会给你指点迷津。特别在我记忆深刻的是,村里有一个育种室,每年三月份,全村的稻谷都在那里育种发芽,那里温度高的不得了。

(2)在农村还有一个重要工具,那就是织布机。这在我印象里很深刻,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母亲年年要织布,我们才能穿新衣。从棉花到新衣,要经历几大程序,首先是种棉花、纺棉花、抽丝线、织布、染布、缝衣等过程。在夜晚的时候,我经常听到纺锤机和织布机嗡嗡响声,那就是母亲在给我们增添新衣裳。如今每家都是买衣服,已经难以体会到。而那时衣服的得来是如此的艰难和不易,每个过程都是充满艰辛和汗水,一丝一线的纺织很不容易。感谢母亲为我们操老一生。当然织布在当时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家家都在弄,晚上夜静的时候,你听到不仅仅是织布机声,而是一首首丰收和弦之歌。

(3)在治安环境上大家可以说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来形容。从来没有出现鸡鸣狗盗的行为,从我感觉来讲,大家将所有家庭当做了一个整体,没有嫉妒心理和仇富心理。特别是炎热夏天一到,晚上乘凉就成了农村一道靓丽风景,每家门都是敞开的,大人摇着蒲扇聊天,小孩躺在竹床上看星星。说实话,在我童话记忆里,很多神话故事都是在那个时候听到的。什么月亮里有一个人在砍树,指月亮会烂耳朵,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故事等等。我们小孩子,有的时候还喜欢捉萤火虫放在瓶子里当手电筒照明来用。

(4)从精神生活来讲,虽然那时没有现代媒体发达,但人的精神生活也很充实。收音机、广播、露天电影、皮影戏、唱戏、大把戏、说大书等等成了那个时候的精神支柱。首先是广播,这玩意,在那时是时尚东西。我记得我大哥是像乡里广播员,我很羡慕他的职业,到处去安装广播,人人都很尊重他。广播的普及给我们带来欢乐,特别是我们乡政府旁边的一棵树上大喇叭,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准时广播,什么音乐,新闻,说大书,唱老戏等等我们喜闻乐见事情。正因为封闭,人的思想就很保守,但也很单纯。我觉得这挺好,人的相处很快乐。后来我们村里一户人家买了一台电影机,电影的出现,那整个改变了人的精神世界和色彩世界。开始人们只是听故事,现在是边看边听故事。从听觉到视觉冲击,从黑白世界到彩色世界。尤其那时我对电影是情有独钟,五公里范围内,只有打听哪里要放,我们晚上就去那里看,如果是武打片,那心情简直是欣喜若狂,不管刮风下雨,风雨无阻,为了看电影我们闹了很多笑话,但也受了很多批评。露天电影在那时的确是风靡一时,给人精神带来生机和活力。我曾记得一个夏天我们石头窝放了两场武打电影,整个乡里人来了一大半,那个场景是人山人海,特别壮观。在我们记忆力,唱戏应该是老年人的活动,但我们小孩子也看看热闹。一说村里有戏,父母一定要把所有上了年龄亲戚接过来看看。这比吃上一顿肉还好。

(5)农村的风俗也是千年的传承,每个地方都有特有的习俗。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去保留和继承。一个社会的发展,我们不应该忘记过去,更应该去发扬优良文明传统。在我们老家里,风俗不是太多,也不是太经典,但还是有一点地方特点的。首先是春节习俗,我们有句老话,二十五荡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家家有,初一全村拜,初二姥姥年,初三拜岳父母,初四拜姑姑。这是流传的歌谣。在过去的习俗里,年味是很浓的,我想除了与人的思想观念外,更重要的是人那时物质生活有点匮乏。只有过年,人们才能庆祝丰收,享受成果。在年关里,我们祈祷来年風調雨順,万事平安。这是人的一个美好向往和寄托。在我记忆力村里还经常有玩龙狮等隆重活动,大家一听说村里玩龙狮,老早买烟和祭品。很多人都来旁观和喝彩。在锣鼓的伴随下,龙身蜿蜒曲绕,狮子欢跃鹊舞。好不热闹。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了。也许人的思想已经不在这里了。

在这里我要发表一段感想,人实际上是一个奇怪的动物,越是得不到或少有,越是珍惜。越是司空见惯,越是无所谓。虽然时代进步了,我们的精神娱乐工具也很多,电影电视无处不在,但那个味道没有了。为什么出现这种原因?我个人认为过去精神娱乐有两个特点,一是公众性很强,二是不存在赌博性。现代呢,手机的普及,已经基本是一人一部,但是人人都是举头望钱币,低头看手机,交流越来越少了,哪怕是夫妻,已经变成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了。纵使搞公众娱乐,那就要去赌博了,俗话说“喝酒是感情越来越浓,赌博是越来越仇”。这就理所当然没有快乐存在感,我概括起来就是现代的精神生活,要么一人独享,要么任人宰割。

(三)老家现代农村生活的变迁:

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农村生活已经的确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是我是这样认为的,整个主流生活是积极的和进步的,但也有很多思想和文化是倒退的。

(1)文化娱乐生活: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城乡生活差距在缩小,人们也逐步追求现代化时尚生活,这是无可厚非的。从进步角度来讲,像广场舞风靡盛行这是前进的脚步。现在每个村庄都在流行,主要人群是农村妇女为主,大家走出来,一起活动下,挺好。一是锻炼了身体,活动了筋骨。二是减少大家集众赌博行为。我个人觉得,广场舞的发展应该延伸方向,首先是人群要发生转变,不仅仅是妇女,应该是全村老少都参加。二是要有严密组织和有序进行,每年可以搞一个评比呀,有便于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文化生活我觉得需要控制发展的是赌博行为,赌博在农村也是风靡盛行,好像你不会搞这个东西,就OUT了,颜值受损。很多人一年在外辛辛苦苦挣点钱,春节一回来,就开始豪赌了,大显身手,最后输得精光,多少家庭正在煎熬赌博所带来的伤害。实际上我们要理清规则,久赌必输,否则社会就不是社会了,靠赌就能生存,谁还去努力工作。所以要遵行小赌娱乐,大赌伤身。而广袤的农村天天不理正事,就想赌博,大有人在。这样风气应该节制一下,适度而止为好。

(2)文化精神生活:我很早就注意到了,农村人的攀比心加强了,沟通减少了。也许封闭的大门敞开了,外面的繁华世界进来了,因此大家心里隔阂慢慢变成一道道鸿沟,我觉得这是倒退的文化思想。今天人的富裕程度的确有层次和差距,但它不能成为我们乡里乡情情感的障碍,生活好坏是自己的,也需要去努力和争取。攀比不是人类进步的标志,它只能引起仇恨和嫉妒,让人难受。我一直很怀旧,很想念那些亲密无间,谈天说地,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现在呢,我感觉到就像我们一起长大的伴友,见了面也就寥寥几句,一年可能也见不了几次面。现在父母之间沟通也逐渐减少,如果在一起,要不就是一起共同“筑长城”,要不就是谈孩子的收入和地位,其它谈及很少。我不知道这是社会改变了人,还是人改变了社会,很多传统和习俗慢慢消失了,而是思想复杂化,私心越来越重,导致乡情成了陌生人。我希望大家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清醒,思想回归自然。

(3)物质生活的改变:1.房屋改造收尾。近几年来,最大的转变莫过于房屋的改变,家家基本上住上楼房,三层或者两层。还有一个改变是山里住户慢慢迁移出来了,都挤在马路边,这次春节回家,我骑着摩托带着我侄儿到处转了一下,发现很多村庄都外移,大路两旁楼房林立,一排排的,变化确实之大。所以这些就导致很多村庄渐渐消失,据说国家已经有70万村庄走向灭亡之路。在现代农村,一辈子有几件大事,娶媳妇、生孩子、做楼房、买小车、结儿媳妇等。房屋改造是头等大事,一是时代的逼迫,家家都有,二是这是其它实现的基本条件,在农村没新房子,你是一般娶不到媳妇的。因为人变得现实了。这些年,大家都到处打工,积累几年的血汗钱,全部花在盖房和娶媳妇身上。我个人一直觉得家家盖楼房是正常的现象,但盲目跟风和扩张,那就是资源和金钱的浪费。该有多少家庭新房长期空房,二层就够的还要盖三层。2.小车时代来临。农村人思想在消费问题上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在保守和传统,花了再挣,挣了再花。每个家庭的确有点闲钱了,房屋改造完成,楼房住上了。再想到就是小车,恕我直言,如果在农村买车是为了炫耀和消费,我觉得完全没必要。一是农村交通状况堪忧,标志和设施不全,道路曲曲折折,并且又很狭窄,容易出事故。二是一个农村开个小车串门,有点浪费,区区十来公里,还不够烧油的。毕竟农村经济实力还是有限的。当然这些观点只是我个人片面之词。

(4)大量人员的外出导致亲情的淡漠。当我们把镜头聚焦在春节后老家的农村,该有多少村庄显得如此凄凉和寒心,一点人气没有。村里青年劳力全部外出务工,剩下的是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了生活和后代发展,他们无奈放弃了与亲人团聚生活,独闯天涯。而年迈的父母在孤苦中老去,在农村我听到了很多关于父母晚年凄凉的故事,很多老人长期陷入孤苦绝望之中,有病不能去医,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自己一人偷偷解决自己的一生。

孩子长期没有父爱和母爱。而孩子,一颗幼小的心灵要承担起独立的生活。这是人生中不幸,也是无奈。当我们看到这种场景时,又有何种感受呢?难道这就是社会的进步吗?当然不是,社会进步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生存环境,打造良好氛围。我们人出去了打工,但心绝对是在家乡的上空。为了生存,大家出去挣钱,但是挣完钱后,大家又会发现,亲情的创伤而无法弥补。孩子的一生前程被耽误,父母的尽孝是空话,那么我们挣钱又是为了什么?这样想下去,的确陷入了死路一条。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我一直在思考。虽然我是一介草民,但还是有点忧国忧民的思想。如今的中国的确繁荣昌盛,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这就需要政府解决三农问题。为全国九亿农民谋幸福,为七千万贫困人口谋发展。我已经看到了习主席对解决三农问题已经重拳出击,决心前所未有。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了。农村要有所出路,不是背井离乡,而是就地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产业经济时代和互联网经济时代,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扶不是长远之计,帮不是最终目的,而要开拓疆土,拟定长远规划,谋划福祉。让这些百姓安下心,静下心来发展自己的“千秋伟业”,养活自己的一家。其实这些年也有很多外出务工老乡在外发了财,站住了脚跟,甚至有些当了老板,但毕竟是个例。还是希望他们引进技术和资金回乡创业,带动百姓走幸福之路而造福一方。

以上是我多年来想写的一篇全面而深刻的农村生活文章,让我们更加全面了解我老家农村生活的过去和现在,乃至将来。虽然我在这里不能一应俱全,但可以诠释一个农村生活的变迁。(谢谢大家,飞鹰2016.2.21于炎黄科技园撰写。)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