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作文大全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精选4篇)

本文已影响 1.85W人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精选4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1

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却一知半解。所以这一主题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道德。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是尊老爱老的节日等等。在活动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让民族精神在活动中表现得更透彻。

本主题主要围着三个目标进行教学,一是了解一年有哪些节日以及影响广泛的节日,初步了解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和习俗;是掌握一些查找、收集资料的方式方法,学习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和处理;三是强化学生对社会生活、民族文化的关注。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2

本单元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四篇课文,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下说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在学习本文之前,我想通过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形象地去感知传统节日的热闹、喜庆。从而,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的时间、习俗活动,再去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课的导入语是:“同学们呀,刚才老师从教室门口就看到你们脸上洋溢着微笑,你们此时的心情愉快极了,现在呢,老师想让同学们带着这份愉快的心情来倾听一首儿歌,我们开始吧!”以儿歌的形式,让学生从歌声中探索听到了什么,说一说?能知道它是什么节日时唱的吗?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我在导入语的运用上,缺乏衔接语。并在多媒体出现故障时,缺乏教育机智,这是我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学会预设可能发生的事情的解决措施。

在“我会认生字”教学方面,我应该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让学生练读,并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认读生字,从而促进学生的认读能力。在读词这一环节,我应该先让学生齐读这样有利于优等生带动后进生的学习。以后,我会注意对生字加强练读的多样化学习。

在进入课文品读环节,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种节日,并用横线画出来。接着,我让学生观察图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猜测图片描述的是哪个节日,然后让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最后老师出示课文内容,并齐读,从中你知道节日的习俗活动有哪些?这个节日是在哪一天?以这样的设计,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对节日的了解程度。

最后,提示学生看最后一句和开头,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和联系,引起共鸣。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我通过问题让学生巩固课文:说说本文所介绍的这些节日有哪些民俗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和吸收。让学生齐读,老师出示划分节奏的课文,一起练习。

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从易到难,从浅入深进行解决,我还让学生说一说除了本课学习的传统节日外,你了解的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还有哪些?抓住要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抓住本课教学的难点,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在最后的学写生字环节,我从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占位入手,分析字的框架,需要注意的笔顺写法,并让学生在书本上描红练习,使学生牢记生字的正确书写。但在这一环节,我没有让学生多练习领读,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我会在教学上多多反思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3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一、帮学助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日期和活动形式。

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有一定的感知,但对传统节日的日期不太了解。因此,在备课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日期,作为自己的教学重点之一。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读文和观察插图,充分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对于节日日期,我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比如:在学习“元宵节”时,一个学生说元宵节就在开学报名的前一天。另一个学生马上说元宵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对于清明节,学生了解的很少,着重由自己告诉学生清明节的日期和活动形式,从而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意义。一堂课下来,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了解了不少。

  二、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我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源远流长。乞巧节和中秋节的来历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讲了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让学生感知乞巧节的美好,让学生了解乞巧节的历史起源。有了神话故事的铺垫,学生更加喜欢乞巧节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没有让学生了解。自己应该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我国的传统节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历史起源和相关习俗,让学生喜欢中国传统节日,喜欢中国传统文化。

三、引导学生确理解准“传统”节日。

文中介绍的七个传统节日,学生都比较喜欢。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文化,我在课后让学生搜集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老师、同学交流。在检查学生搜集的资料时,我发现个别学生居然把圣诞节、劳动节、元旦都认为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令人哭笑皆非。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传统”。在朗读课题后,可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和家人年年都过哪些节日?是怎么过节的?引导学生感知“传统”的意思。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过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备学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设计出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展现出高质量的集体备课效果。

二年级下册语文《传统节日》教学反思4

《传统节日》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童谣,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日的习俗。

去年教授这节课时,我自认为对教学目标把握的很明确,除了识字外,这节课就是让孩子记住传统节日以及对应的习俗,拓展点再让同学们记住这些节日的顺序。本来我认为很简单,结果今年再学到三年级下的传统文化单元时,有的同学竟然连清明节的习俗都不记得了。

这次我在外出学习中有幸听到深圳名师赵志祥老师《童谣童趣》的教学,其中包含《传统节日》的教学,让我耳目一新。

赵志祥老师借助“闯关游戏”的形式以古歌谣《弹歌》为引,设置悬念,鼓励孩子们走入童谣的`世界。

这节课,孩子们先从《传统节日》学习中了解到节日风俗,认识到“童谣里面有节日”,而赵志祥老师也告诉孩子们“节日里面有童谣”。接着,赵老师带来了自己收集的“春节童谣集萃”。从《过新年》到《贴窗花》再到《过年谣》,最后回到给孩子们带来好奇心和神秘感的《弹歌》。

孩子们的笑声、童真的回答,听课老师们的掌声与会心一笑,赵老师的课堂全程都是在这样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的。课堂结束,“童谣童趣”的课题也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童谣里有童趣,带着童趣去感受童谣。

课堂上的童趣是赵老师的语言。赵老师已年近60,本是磁性的男低音,说话时的尾音却总是上扬的语调,声调高低不断变化,时而向同学们撒个娇,时而给孩子们开个玩笑,带上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宛如童真的孩子。孩子们的童趣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把童趣带到学习中,正是赵老师放下成人的身段带领孩子进把童心童趣带到了童谣的学习中。

课堂上的童趣是赵老师教给孩子们的有趣多样的朗读方式。朗读是最好的感知方法,这是我们很多老师的共识。可是朗读如何可以避免重复的枯燥,开展有效的朗读,这也是我们面临的问题。赵老师教孩子们读童谣时,让孩子们学会用手、脚发出节奏,变换速度和音量,这样多样化、多层次的朗读贯穿整个课堂,不但有趣,又和童谣“歌谣”的特点相吻合,特别是最后孩子们弯着腰,跺着脚,朗诵着《弹歌》,就像在感受“逐宍”的过程,这样的设计实在是令人惊叹!

课堂上的童趣是赵老师用孩子们喜欢、适合的方式去教学。赵老师用闯关游戏激励孩子们,处处给孩子们留悬念,用动作演示“打提溜儿”,与孩子们进行“悄悄话”……这些教学方法无一不显示着童趣,推动着课堂上孩子们对“童谣”的学习热情。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赵老师给孩子们灌输传统文化知识的理念,南山、老子、重明鸟、十二生肖、福禄寿等,都在孩子们的学习中得以补充。

今天的学习中,好几位名师都提到了我们给孩子上课前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这节课联系在一起,我要知道的一定要比我上课教给孩子的要多,“大语文观”首先得立给自己,《传统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知识,我教不教,教多少都是在我有这些知识以后才进行抉择的。我很多失败的教学课例,失败应该是从这里开始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