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话题作文

逆袭励志故事

本文已影响 1.03W人 

勇敢的去爱吧,就像从未受过伤一样。快乐是心的愉悦,幸福是心的满足。人生没有完美,花开花谢,人生的成熟,是意识的提升。岁月,变得了江山与容颜,却无法让人心自然地成长。

逆袭励志故事

励志逆袭故事:从倒数第一道北大保送生

高中进校时他是班上倒数第一名,父母对他没抱多大希望。但他最终却进入北大,是坚持和专注改变了一切,成为咱们身边普通学生励志的模板。

资质普通,成绩又吊车尾,这样的孩子在众人眼中已经被划拨为“差生”一类。但就是这样一个孩子,提前接到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的预录通知书!他,就是来自重庆育才中学高三(1)班的王旭冉,他的完美转身为普通学生“逆袭”高考提供了一个最为励志的模板。

从班级垫底到年级前十

别的孩子还在紧张的准备高考,王旭冉已经给自己安排了美联英语的口语课程,“我的口语一直不好。”说话慢吞吞的王旭冉笑得很直率。他是大足人,从在老家大足读书开始,成绩就非常普通,高中进入育才中学也纯粹是“低空飞过”。进入育才中学后就读于十四班,当时进校的成绩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名。

这还只是王旭冉的第一次“吊车尾”。高二文理分班,他进入一班学习,新班级高手如云,于是王旭冉又悲催地成了倒数第一名。“他高一高二,语文外语都差。外语成绩进校时就70-80分,还不到90分的及格线,到了高三时就达到127.5分了。”两个班主任王田丽和李祖明回忆,王旭冉三年的学习生涯里就出现了两次“垫底”,他都一一实现逆转,“高二期间只用了半学期时间,他就进入年级排名前十名。”

父母曾对他不抱信心

生物是王旭冉最喜欢的学科,对生物着迷的程度让他随时把生物学知识用到生活中来。一次和同学去吃饭,眼见同学往碗里加味精,他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分析味精成分,这一点曾让老师和同学都大呼受不了。因为他的这份喜爱,班主任王田丽推荐他去了参加生物奥赛班。到了高三,父母担心他因为参加奥赛班分散了精力而要求他放弃,有点信心不足的王旭冉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后取得了相当优异的成绩。

事实上,父母对王旭冉的成绩并不十分看好,从勉强入校到吊车尾,爸爸妈妈曾经最大的期望就是孩子能上个重本线,要是能考上重大那可真是阿弥陀佛了。谁知儿子给了他们一个更大的惊喜,得到北大的录取书,同时还获得了育才中学特别颁发的3.5万元奖金,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

自我评价资质普通

奥数“天才”李爽与王旭冉是同班同学,一样是保送北大,两个孩子不免被老师和同学拿来比较。“在我看来,两个孩子还是有很大区别。李爽确实是属于资质高、特别聪明,从小就优秀的孩子,说是天才不足为过。王旭冉呢,资质没有李爽那么高,甚至说班上还有不少孩子的资质都比他好,但是他坚持、稳重、扎实让他超越了大多数。”王田丽分析。

王旭冉对自己的评价与老师如出一辙,但他自己显得更谦虚:“我一直都觉得自己不够。”他说,在学习上端正态度是首要的,在高一时自己就完全没有什么学习计划和目标。后期开始专注于课堂,坚持自己的生物奥赛爱好,“其实说起来我的秘诀就是专注、坚持和心态。”

网(/)

励志逆袭故事:差生逆袭高考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

2007年2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在这所在他之前从未有人考入过北大的学校里,他原本是理科生,但因物理成绩始终徘徊在二三十分间而不得不改学文科。此后,他的成绩有所好转,但直到高三上学期结束时,仍然排在全年级100名开外。

大一时,他在《萌芽》杂志写下《一道论证题》,试图向人们证明“高中可以用一年的时间弥补任何的遗憾,只要你下定了决心”。他在文末留下自己的通信地址,邀请中学生和他一道证明这道题目。文章发表后两年多里,他收到了接近1万封信件。

而如今,他即将以北大历史系总分排名第一的成绩结束4年的本科学业。

沉浸于文学世界不可自拔成绩在全班稳居倒数前十

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

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

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

“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作文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10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

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所难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论坛)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他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

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为根本。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他因此而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高”。

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也许会将棱角冲刷干净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按照学校规定,考试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他每次考试都要提着书包“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

一次考试时,他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他便有点幸灾乐祸地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间生病了,英语没考。”

强烈的碰壁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微博)的出路。那时的他觉得,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他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的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

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中,“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帮助后进生。”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他缺课至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

励志逆袭故事:逆袭的巩会计

去一家灶台鱼吃饭的时候,巩会计爱上了自助小咸菜里的腌萝卜。他决定跟老板娘要一些,事先问我:你觉得她会给吗?我摇摇头。

很显然,我估算错了。巩会计斡旋一番后成功拿着腌萝卜回来了,厨师还很兴奋地跟他说,你可真会吃,这是我们店里的特色,多给你点儿。

图  我居然忘记了,巩会计就是这样神奇的体质。他建议我做某件工作时说出的话,会让我觉得心存歉疚,不好好完成简直辜负了人民的信任。当然,还有信任中包含的鼓励,让人不至于因自我厌恶而中途放弃。

巩会计并不是一个会计。多年前某同事带着调侃意味说出这三个字时,我第一次知道他是会计专业的,大家并没有想到后来这个称呼会流行开来。90后同事还曾给他起外号叫“童颜狂魔”,过于二次元而没有流行开来。娃娃脸的确不容易显老,可巩会计对脸圆这件事耿耿于怀,唯一弥补的方式是,他有独特的拍照技巧,每次合影总能找到最显脸小的站位,比如躲在脸更大的人身后。那个人通常是我。

我认识的巩会计是个很讲究的人,有些洁癖,外出吃饭要用茶水涮餐具,出差住快捷酒店都会自带浴巾、枕巾、床单。有一回游泳短暂不见了自带的米奇浴巾,寻回时就很嫌弃,将其降格为擦脚毛巾。

很难想象这样的他曾经在尘土飞扬的环境里工作,往一个巨大的仓库里搬砖——他刚毕业时真的担任过瓷砖厂里的会计,经常要半夜和工人们一起卸货。要不是他讲座的内容就是自己的逆袭故事,我根本不可能知道这些,往事如烟,过去的沉重都变得遥远而缥缈。

他一边搬砖,一边读书和写作,实现了逆袭,成了作家,出过一本关于童年的畅销书。书中他一直在卖萌,可我总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真实的伤感,像听岳云鹏讲在保安队的相声一般,半真半假的段子展现出喜剧的忧伤,那刺痛像粥里的沙粒,是冷不防的。

巩会计说自己小时候经常挨打,作讲座时,有中学生问他:经常被打会有什么不良影响吗?他坦然承认有,那些性格里的负面因素,那些自卑是花了很多年才克服的。至今和父母的沟通也不那么顺畅。私下里,他也屡次表示自己情商低,不会说话。

可周围的人都不这么看,他谦卑周到礼貌,单位的中老年妇女都很喜欢他。一起出差,在火车站需要拎起拉杆箱上下楼梯时,他总是主动又娴熟地接过女同事的行李。他说自己全家出门时,东西都是他拿着。所以,你可以把包给我。我们并没有这样的期待,受宠若惊的同时又好奇他是怎样变得如此训练有素的,背后一定有许多故事吧。

做校园活动时,巩会计站在两千人的操场上讲自己的故事,他节奏把控得很好,话筒坏了也会卖萌救场,让人很安心。我发现他站立的时候会略微含着胸,也许这就是小时候常挨打留下的唯一痕迹。

我想提醒他可以更舒展一些,突然记起他站得很直的场景。那是照片里他单手抱着两岁女儿的时刻,女儿的娇小衬着他的高大,像贝克汉姆抱着贝小七街拍一般有范儿。作为一个父亲,是他最自如的时刻。或许有了女儿之后,他才真正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开始了另一种自我救赎。

高中学习逆袭励志故事1:

高考前的几个月,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我平凡生活里,最特别的经历。在强者如林的高考大省——河南,我从一个连一本都上不了的学渣,一路逆袭,进了以前想都没想过的211大学。

先简单说说我自己吧。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特别混,再加上数学老不负责任,每天上数学课我都干自己的事情:看小说,玩手机,或者干脆趴着睡觉……因为前两年没有怎么认真学,我高三一模只考了53分。那个成绩就像一个巴掌打在我的脸上,我当时就发誓,一定要逆袭,我不比别人差!

然后我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基础差时间又短,数学补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即使每天睡得比别人少,我的成绩仍然没什么起色,就在我几乎绝望,打算复读的时候,我遇到了改变我整个学习状态的学长——白学长,一个清华的学生。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种超级学霸有点抵触,但是后来我发现,跟着学霸学长学,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

2逆袭第一步:啃教材,吃透知识点

白学长针对我基础薄弱的情况,给我制定了详细的备考计划。第一步就是结合考点,重温教材。

和自己一个人看书不同,跟着老师复习教材简直事半功倍。书上很多重要的知识点被单独拎出来讲解,一些边边角角考纲外的内容直接PASS,看书的时间减少了一半。高考答题时,我一边做题,脑海里回放着学长讲述知识点时说的解答思路,顺利攻克很多难题。

现在回想起来,幸好复习时有学长一直陪在身边——有些知识点我自己琢磨半小时,也不一定能吃透,但是听学长讲了,就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所谓的良师益友,大概就是这样的关系。

逆袭第二步:勤于刷题,整理错题本

学长说,当年他考上清华,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会做题”。因此,他希望通过刷题提高我的实战能力。

与周围同学盲目刷五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卷子不同,我刷题,但不是毫无目标的题海战术。学长让我学会整理好相关考点的例题——往往几道题刷下来,我就能大致明白这个考点到底会怎么考。拿到高考试卷的时候,说句心里话,我心里吃了颗定心丸:心理一点也不紧张,因为我得到了学长的指点迷津。

当然,光刷题不够,在学长的建议下我也给自己准备了错题本,把自己的错题,特别是一错再错的题型抄了下来。当时我三角函数总是错,我就专门把自己做错过的三角函数题抄在方便携带的本子上,每天上下学的公交上看。刷题纠错其实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很多我看书时发现不了的问题都在错题里反映了出来。

逆袭第三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

说真话,从一开始的不及格,到后来高考的128分,这其中至少有50分是学长的功劳。为了让我更好得备战高考,他特地为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给我加油打气…

有的时候一个人死磕,还不如找一个懂考试懂解题的人,懂得战胜高三的人来为你指点迷津答疑解惑,效率真的会提高很多。你们是不是想问,是怎么找到这么厉害的学霸学长的?好多学弟学妹这样问我,我是在vtalking上找到的。

Vtalking是一个促进高中生和优秀大学生直接对话的公益在线教育平台,汇聚了国内外优秀的大学生、研究生,帮助对于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校园爱情、大学生活及升学志愿填报等有需求的高中生,消除学习中的困惑,成长时的迷茫、了解心仪已久的大学、找到适合的专业、更好的规划好大学生活、实现持续快速成长。我们在问答社区提出问题,如果觉得隐私可以匿名,也可以单独私信给学长学姐,这些都是免费使用的,一般10分钟30分钟就会有学长学姐回答了,并且可以联系学长学姐一对取得帮助~离高考还有2个月时,我说我要逆袭,家人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真的是苍天眷顾我,在我最需要的时候,遇到了vtalking,得到了学长的悉心帮助,自信心提高了,成绩提高了,整个人也成长了很多。刚开始我只是希望通过2个月的学习让我能补补数学进度,但是两个月下来,我的数学“赶英超美”,成了班里的黑马,最后高考中,我也靠着数学128分的成绩,上了一所想都没想过的211大学。真的是缘分让我遇上了vtalking。让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网(/)

高中学习逆袭励志故事2: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意思是说哪怕是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也会有不同的孩子,更不用说不同的小孩了。在一个班级里也会有成绩好跟成绩坏的小孩子,但就算是野百合,也会有开花的一天。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篇差生逆袭励志故事,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先做一个介绍吧。2014届浙大毕业生,来自一所浙江很不错的高中。和诸多保送、竞赛或者班里、年级第一第二的同学不同,普通班的我和许多人应该都一样,没有竞赛,没有保送,有的只是高中近千日的日复一日的重复。而这千日地狱中最后那两百多天却让一个迷茫的孩子完全蜕变成长。

可能是因为我是看郑渊洁长大,因此骨子里存有一种很纯粹的叛逆精神。我的高一高二乃至高三的上学期都处于这样类似的一种状态——什么高考,什么成绩,什么大学,跟老子有半毛钱关系。恐怕也是因为抱着这么一种心态在学习,我的成绩从高一刚入学时的全校30名(清北水平),一直降到200开外(150名是浙大水平)。

因为初中时候自己不怎么用心也是班里数一数二,他们从不关心我学习上的事情,我只需负责考出好分数,然后剩下听赞美和羡慕的事情都是他们包揽。因为父母没文化,初中都没毕业,他们其实很在意“成绩”二字,所以等到我高中这么来一下,他们开始恐慌了,每次回家都会质问我学习上的事情。也因此,这段时间特别容易和父母吵架。他们骂我太任性,我怪他们不懂我。

就在这么一段时间内,我在一个又一个夜自习中写下了一堆又一堆惆怅又愤世嫉俗的文字。现在看去,依稀还能记起当时写下它们时内心强烈的无助与愤慨。

不得不承认,在此的同学皆为人中龙凤,在应试教育下活的如鱼得水。但社会怕不是如此吧……之后的日子又会如何呢?应试教育培养的只是指顺民,再这样任凭其发展十几年,不从本质上改变,那怎么可能会有乔布斯这样的传奇出现?

高考不过是一场小丑们的盛宴罢了,顺民们振臂高呼,小丑们在梁上战战兢兢,而暗夜中的行客冷笑,轻燃钢丝。小丑们从各自的位置摔下,落入已知或者未知的深渊,在火与恶的交错中成为顺民。往复循环,没有终点……

曾经的我,年少轻狂,力图在这座百年历史的学府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而三年过去,我渐渐明白到,她不过是承载我三年生命的船舶,而我也不过是她百年历史中一粒微小的尘埃。那个想在这里留下名号的梦已去,可我不知该不该为此默哀。若我未来之梦想也如此一般幻灭,我的生命又还有何价值?

在知乎上待久了,我似乎已经有半只脚踏入了社会,其映射出来的社会充满机遇与无限活力,同时也展现指出深渊般的危险。我是不是比同龄人多看了十年呢……

当他们沉浸在高考的压力与未来的考后的解放中时,我已经看到那完全沦陷的大学教育。社会呈现给我一条康庄大道,平坦而无趣,以及一条荆棘密布的小路,幽暗、阴森……

这些毫无逻辑的文字非常好地反映了我当时的心态:

对应试制度(或者强制高考)的极度厌恶。高一高二的时候,我的脑中一直存留着这样的想法,为何我要把这三年时光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高中”上?为何我一定要沿着别人为我铺好的路前进?我想这就是为何我从本质上缺少学习动力的原因。

对自己的不自信。表现为,想通过其他方面刷优越(比如上知乎了解社会等等)来掩饰或者逃避自己在成绩上的不足。也时常想着,如果我有XXX那么努力,肯定不会比他差的,但是事实上却是害怕自己像人家那么努力之后,还是比不上别人。

对未来的迷茫。高中三年没有在母校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而这原本是我当时进入这所学校时的一个小小梦想。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其实就是我这般拥有“个性”却不被理解,那我图个啥?现在看来,这心态无一不显露着自己的幼稚。因为我总是在以“个性”为借口来逃避自己应该承担的东西,没有拿出应有的担当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还好所幸的是,高三最后的那个学期,我觉醒了。我的改变(或者说进化史),应该要从那最后的寒假说起。我还记得那个无所事事的夜晚,打开知乎开始刷屏,多少次跳转,我已经忘记,唯一清晰的是,当时看到那篇问答时的内心的无比震撼。一切的改变,我想从那个时候就开始了。

他们并非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仇恨。恰恰相反,他们是太爱这个世界,他们希望这个世界跟自己一样真诚而善良。越是与世界为敌的人,越是渴望世界对他的认同。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直击我的心脏,自己那颗不被理解的心,似乎在这里找到了知音。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与其考虑要不要当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受到任何一种压迫。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没有反抗,“特立独行”就无从谈起。而你一旦有幸、或不幸地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所失去的一定比你得到的更多。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上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世界很公平,你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你想体会“特立独行”的潇洒,首先就要失去平凡纯朴的欢愉。

“特立独行”就像是绝路上的一座桥。行走于桥上之人,早已被命运逼向绝境。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哭成了一个泪人。此刻间我突然感到无比的后悔与汗颜。我身体健康、亲人健在、家况良好,完全没有任何压迫存在于我的身上。而我却偏偏为了所谓的“特立独行”而故意自我压迫,幻想着全世界都在与自己为敌。事实上,我所追求的“特立独行”,却是别人无可奈何后迫不得已的抉择。

我相信,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特立独行的人,会将“特立独行”当作自己的本意。

如果有可能,我更希望这世上没有所谓的“特立独行”。我们不必再人云亦云,也不必再哗众取宠。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喜好,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所有人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得到尊重,不用为了搏出位而标新立异,不用为了活得体面而苦苦挣扎。更重要的是,不会再因为一个无法踏上的“台阶”而眼睁睁看着别人离开。

看完这篇回答,我辗转了一夜。我无法感知到在我入睡之后我的脑神经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但当我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冥冥中能感觉到,新的一切就要开始了。

还要庆幸的是,我是在寒假刚开始的时候看到的这篇回答,以致我有这么一个机会在在短短二十天的寒假里拓宽了近30%的视野。

这是应该算是我的进化史的第一阶段,思想上的颠覆与提升。它把我从一条歧途中引回正道,同时为我照亮了那曾经若隐若现的道路。

第二阶段的进化是从高三下学期开学的时候开始,到现在也未曾结束。

这个阶段中,我开始摸索全新的学习方式,完善牛柳法,使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经验知识本……成绩也从200名开外的逐渐回升到120名左右。虽然高考前最后一次模拟考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全班39,全校250开外),但是我毫不在意,自己的方法一以贯之,在高考厚积薄发,考出了自己全盛状态下的水平(除了数学和自选,每一门几乎都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分,全班第一,全省237)。

在这个阶段中,我意识到了认真和坚持真正的意义。

我所谓的认真,绝不是所谓的多刷几十道甚至几百道题,而是在做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时都能一丝不苟。前者不过是被制度逼着的无奈之举,而后者却是生活态度的直观反映。

对,我周围有很多人,他们在学习上比别人都刻苦勤奋、成绩优异,但就不见得有真正认真的生活态度。我有H同学保送北大然后整天拿着手机看小说的,也有L同学复旦预录取然后荒废时光的,还有一对保送了的男女光明正大地谈起恋爱的……

当然他们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他们有可以挥霍的资本。只不过在我看来,天赋再好的人,缺少“认真”这种生活态度,怕是只会平庸一生。

毕竟,在这个“认真你就输了”的世界,认真绝对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之一。

认真和坚持,这是我这二百多个日夜中体会出的最重要的东西,我很庆幸自己在这一段“地狱”时光中悟出了这四个字的意义。我相信,若有这四个字陪伴终身,必将受益终生。

第三阶段,比第二阶段晚了近百天,但是同样,到现在都没有停止。

而这阶段让我触动巨大的,就是考前百日练汉字和考前一个月练英文。我在字写不太好看,如何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和英文如何练字?这两个问题中都展示了我练之前和练之后的字。我的高中同学曾在我要练字之前说,现在再怎么练字,都练不好的。结果我三个月就实实在在地“打”了他的脸。

这件事给我的最深刻的体验就是:敢于放手去干未曾干过的事,这便是“进化”一词最质朴的本质。

再举自己的例子作为佐证吧。因为自身乐感不强,于是暑假下定决心学声乐,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之后,我的乐感有了很大提升,同时还学会了识谱,懂了一些乐理;大学军训期间连部要做视频,我之前除了用过iMovie和绘声绘影以外从未学过专业的视频制作软件,自己蒙头蒙脸学了3个小时FCPX的基本操作愣是把30mins的视频做了出来,还被诸多同学唤作“大神”。如果换做是以前的我,怕是想都不会去想学声乐或者做视频吧。

事实上,我们总是习惯会把自己限制在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的范围之内,或是怕被批评,或是怕被嘲笑,不敢去尝试新事物,挑战未知。但是自己现在所能做到的最好,其实也是曾经一次次的大胆尝试换来的成果。

在不断学习新的事物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进化”,其实就是一种用开放的态度面对未知的一切。你敢尝试未知,你就在进化。

这三个阶段,二百多天的时光,给我带来的是从思想到能力上的全方位的进化。最后附上我最后百日在桌角写下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你脚踩的地狱只是天堂的倒影,你向往的伊甸不过地狱的幻境。

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