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话题作文

例外的作文_例外

本文已影响 1.06W人 

我们不得不面对和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例外”的社会,谁敢说没有希望过自己是“例外”?“例外”成了我们内心真正崇尚的规则,那些写在纸上的规则反倒成了真正的“例外”。那么我们要规则干什么?规则真是“制定出来供人打破”的吗?我们是要一个崇仰规则、遵守规则的“诚信社会”,还是要一个人人抱怨却人人都不愿停止“例外”的“例外社会”?

例外的作文_例外

例外

A虽说不上是那种社会上的不良少年,但也常在学校和别人欧斗打闹,惹了不少麻烦,甚至屡教不改。这不,前阵子又一拳打伤了同学B的右眼。尽管他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不错的一类,可却从来没有同学请教他题目,无疑是怕一不小心惹毛了他,那种暴躁的性格和爱惹是生非的脾气,很难保证自己可以“完壁归家”。

这几天表现怪怪的,没有了平时的活力,总是呆呆地望着桌子,上课走神,下课也没出去。许多同学都察觉到了,可没人敢去关心他,但其实也不屑去关心他。我得知他表哥好像生病住院了,该不会是这个吧?我也没多想。

又到了做操时间,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下楼。一同学身材矮小,不知被谁用力一推,身体失去了平衡,狠狠地撞在前面一同学身上。被撞的同学打了个趔趄,勉强稳住身子,转过头来。此时,所有杂声一瞬间烟消云散,空气凝固在可怕的寂寞中。人人不由得站住,所有的眼睛一齐投到转过头来的同学――A身上。天阴沉沉的,仿佛也预示着一场灾难即将发生。

“你……没事吧?”A呆了几秒后,出乎意料地用别人未曾听过的关切语气小心翼翼地问撞在他身上的同学。那同学直愣愣地站在那里,刚才畏惧的表情突然消失,傻傻的不知所措。周围的同学面面相觑,直到催做操的哨子很不合时宜地尖叫时,才想起下楼的原因。

接下来几天,A对同学的态度比以前诚恳多了,同学们虽诧异于A这样的变化,可谁也没问他什么。班会课时,老师破例不讲那孤燥无味的重复了不下百遍的校规校纪,笑眯眯地说:“我们来一堂讨论课吧。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见解。至于讨论的内容――A同学,请你开个头吧。”

全班诧异地将目光刷的转到A身上。A低着头,腼腆地走上讲台,开始了发自肺腑的一翻话:“同学们,我,我知道我以前老爱惹是生非,可其实一直以来我竟不认为是我的错。可……”A的声音渐渐地低了下去,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下去都听得见。过了许久,A才用愧疚的语调缓缓地说:“前几天我去看生病住院的表哥,并在同一间病房里遇到了B。他的右眼蒙上了厚厚的纱布,表情痛苦地扭曲着。我没想到我竟打得这样严重……虽说我也为这一拳承担了些经济责任,还被停学一周,但我还是挺不踏实的。而且更令我吃惊的是,他的父母轮流日夜守在他的病床前,而他家经济又不太好,却买了许多连小康之家也买不下手的高营养物质……”A眼眶红红的,似乎有什么在他眼里闪烁着。“我发觉我竟这么残忍,不仅伤害了同学的身体,还伤了做父母的那颗爱子之心……请同学们鞭策我,我以后一定改掉我的恶习,请同学们相信我一次!”

班中一阵耐人寻味的寂静后,突然响起经久不绝的雷鸣般的掌声

A后来果然变了,朋友多了,而且下课还有人拿题目去问他。人人都对我说,这真是例外,我笑笑,说:“不,他应该是这样的。”

例外的惭愧

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不惭愧。

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我当下嗫嗫嚅嚅:“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概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不过,倒有一桩“外套事件”例外。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侥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

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教堂怎么了?”

“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对,我知道,”摊位的主人说,“这是场子里最贵的东西,可是这是我朋友刚从美国寄来送我的,全新呢!”

天气实在冷,我立刻付了钱,并且舍不得脱下。

“这件衣服穿来不错,你为什么不自己留着呢?”

“我不想穿得那么奢华,我穿普通的衣服就好。而且,教堂需要钱!”

我这才仔细看她,她穿一件非常黯淡的土色毛衣,她的人也带几分土色。我忽然惭愧起来,我这样随手就买了东西,而这东西却是原主人口中的奢侈品。

年年冬天,我穿这件衣服的时候,内心都十分惶愧。想起那清瘦的主人,我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但我又不能拿这件衣服去还她,只好小心翼翼爱惜着穿,好来赎我的罪咎。不管我能活多少岁,不管我有多重要的场合须出席,我立志再不去买第二件冬衣。

我惭愧,对那位我不知名的南半球的穿着素朴的女子。平生极少生愧,但一想起那妇人安静的眼神,瘦弱的身体,低抑的语调,我就——惶恐惭愧。

诚信.规则.例外

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一个中国小伙子在美国交了个美国女友,有一次两人步行过马路的时候遇上红灯,小伙子一看四下无车,拉着女友就冲了过去。结果直接导致了女友与他分手,理由是:一个连红灯都敢闯的人,还有什么不敢做?小伙子追悔莫及,于是牢记这个教训,再也不敢造次。回国后新交一中国女友,又是过马路遇上红灯,小伙子习惯性地止步。谁知女友又提出分手,理由是:一个连红灯都不敢闯的人,还能干成什么事?

从以上故事中可以看出,该小伙子实在是不辨国情、墨守成规,这是我们这种文化下的惯常思维造成的,但最令人关心和担心的是,那个受了双重刺激的小伙子,最终会选择哪一套行为规则呢?

另据一项关于中美家长“您最希望孩子具有哪种品质”的教育方法的对比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国家长选择了“聪明”,美国家长选择的却是“诚实”。其实,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整个社会的评价标准是基本一致的。在中国,我们评价某个人是个“好人”或者“老实人”的时候,言外之意就是说那人“没什么本事”,而“有没有本事”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就是看谁能够“出奇制胜”,看谁的关系硬,看谁的门路广、能耐大。这样。便使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老实人”也被逼得在排队购物时找熟人,去医院看病时找熟人,发表论文时找熟人,去行政机关办事时找熟人,去法院打官司时更要找熟人。熟人的意思就是要得到比非熟人额外的关照,规则到了熟人这里就要“例外”,要不然找熟人干什么?这就是我们所崇尚的“成功者”的品质,任何规则在它面前无不变得黯然失色。

走在香港最繁华热闹的尖沙咀大街上,曾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吃冰淇淋的水滴落到地上,小孩立即掏出面巾纸俯身擦拭干净并包好放人环保桶内;当排队坐地铁、公共巴士时,坐着的人几乎同时给老人孩子让座;当连续穿了几天的白色运动鞋鞋面仍是一尘不染时,我很是惊讶……这里的各种规则井然有序,走进这样的大环境中,也就不忍心去破坏规则,相对收敛约束了自己的行为,难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和生活在一个充满了“例外”的社会,谁敢说没有希望过自己是“例外”?“例外”成了我们内心真正崇尚的规则,那些写在纸上的规则反倒成了真正的“例外”。那么我们要规则干什么?规则真是“制定出来供人打破”的吗?我们是要一个崇仰规则、遵守规则的“诚信社会”,还是要一个人人抱怨却人人都不愿停止“例外”的“例外社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