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我村的饲养室

本文已影响 2.08W人 

写这个题目,许多人对饲养室这个“历史名词”很陌生,但我感到很亲切,因为这是在初中一年级时代表全校参加全公社的作文比赛的题目。我获得了人生第一个奖项,第三名,奖品很简单,就是一个脸盆。获奖的原因也简单,因为我对饲养室很熟悉。

我村的饲养室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我写作文获奖时,才10多岁,豫北农村老家责任制实行几年了,拖拉机已经普遍使用,饲养室已经空空如也,只剩房屋还在“夕阳中慢慢变老”。但过去的一幕一幕,仍十分清晰地印在脑子里。

我村有几个饲养室,我最熟悉的就是我生产队的,它在我家附近,冬天生一堆火,暖洋洋的。也是西半道街的人们喜欢聚会的地方,人们的“话题”很多,因为当时正值农村“天翻地覆”的前夜,就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乍暖还寒”的时候。多年后,读这篇小说,里面的人物“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等都“似曾相识”。

当时家里房屋少,比较挤,有时我就睡在饲养室里。饲养室有10多匹马、骡子等牲口,一个姓王的老人是饲养员,我们都叫他王爷爷。他饲养牲口很有一套,抗战时就给日本军人喂过战马,但他轻易不提此事,还为此挨过批斗。但有天夜里,他喝了几两散酒,主动跟我唠起了这回事:“那是1943至1944年,普遍大旱,讨饭回来还是没吃的,就给日本人喂马去了,至少能有饱饭吃。”他对牲口很有感情,什么时候喂什么料、喂多少料等如数家珍,牲口有点不舒服,他一看就知道,还会给牲口配种,三里五庄的人经常找他,但他从不让我们看。

王爷爷很和蔼,年轻时也“走南闯北”,是个很有故事的人,经常“夸夸其谈”:“年轻时要饭到过洛阳,49年送军粮到过商丘。”我详细问过他,知道他在1942年带领村里20多人讨饭一路向东,到过洛阳。解放前经常讨饭,1942年旱灾,村里分三队往东、南、西三路出去讨饭,是出去人最多的一次。王爷爷多次给我提醒:“你爷爷带队去了西边。你爷爷还有个亲弟弟,死在了路上。”我几次问过爷爷讨饭的事,爷爷当时是村支书,总是欲言又止,不愿多说,弟弟的事更是一字不提。问过奶奶。奶奶说,她也没见过,只是听说过。多年后,爷爷临终的前两年,总是问我工作的城市距离鄢陵县有多远。奶奶告诉我,那是爷爷讨饭到的最远的“西方”。一次,几个大人聊天,说王爷爷在解放后趴在地上吮吸过稀饭。他倒不避讳此事:“那是吃食堂的时候,饿得狠呐,舍不得洒了的稀饭,全村那年就出生一个孩子,父亲还是个厨师。女人生理都不正常了。但比旧社会强多了,至少不用出去讨饭。别看现在你们吃的大都是粗粮,但能吃饱,都乐去吧。”

我问王爷爷到商丘干什么?他总是“眉飞色舞”:“送军粮啊。我村48年初就解放了,我们送军粮到部队,后来知道是支援淮海和渡江战役。你爷爷是我村的党员,他带我们10多个人推着独轮车送的。那人山人海呀,河南、山东、河北的都有。”后来知道,指挥过淮海战役的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当时上演一部电影《车轮滚滚》,就是说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支前民工的事。王爷爷看了很激动,但说我们附近几个村没有去妇女,不像电影那样。“你们没挨过轰炸吗?”我看完电影,好奇地问。王爷爷回忆:“没有,没有上前线,只听到过密集地枪炮声。”当时后村有位民工留在了部队,后来去南方当了县长。我问:“你为啥不留下?”王爷爷爽快的说:“他是和我们一起去的。年轻几岁,父母死的早,家中只有一个哥哥,无牵挂,还识字,就留下了。我和你爷爷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就都回来了。”

饲养室还给了我的想象插上了翅膀,经常幻想骑上飞驰的骏马,驰骋在广袤的草原上。多年后,去了内蒙古的草原旅游,却没有见到草原上有多少骑手。导游说,现在生活好了,都开车放牧了,骑手就少了。我也骑了马,但不掌握要领,东倒西歪的很不舒服,就这,还有专门的人牵着。但观看了专业的骑手表演,欣赏了彪悍、英武的马术,更明白了,冷兵器时代,为什么蒙古、满清的骑兵能“一马平川”地征服生产力先进的中原。有时想的更多,当时正在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有时也幻想自己也成了小英雄。

小学三年级时,开始了责任制,牲口分到了户,但为饲养方便,还集中饲养,饲养员还是王爷爷。几年后,机械化迅速普及,王爷爷也“歇业”了,不久就跟儿子去了外地一家煤矿生活,死了还叶落归根,埋在了老家的祖坟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