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一路书香——写于2022世界读书日

本文已影响 2.45W人 

人生识字读书始,阅读的爱好伴着我走过半生。

一路书香——写于2022世界读书日

生于七零年代,那时家家的父母都在为吃饱肚子而终日奔波,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父母在奔波之余还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所以从记事起,家里最常见到的是各种书籍,很小的年纪时不懂得读书,偶尔遇到雨天或者是父母不让出去和小伙伴疯跑被关在家里时会拿父母在看的书乱翻一气,那时还不太认识字,主要是翻看书中的一些插画打发无聊的时间。等年纪稍微大些,开始上学的时候,母亲开始有意识的培养我们阅读的习惯,经常买一些那时有的杂志和适合孩子读的书籍,我印象比较深的两本杂志是《小朋友》和《少年科学画报》,我也是在那个时期读了《小灵通漫游未来》那本书,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多次感慨当时书里呈现的很多发生在未来的事情已经都实现了呢。

随着年纪的增长读的书也慢慢开始从画多字少变得通篇文字,那时开始读《儿童时代》、《儿童文学》之类的杂志类书籍,自觉自己的读的书开始比较高大上了,就不屑妹妹们还在看的小人书。第一次读到《安徒生童话》是我四年级的时候,至今还记得那天中午放学回家父亲说有个好东西要给我,结果是一本书,那个年纪读这本书体会不到故事背后深刻的哲理,只是觉得生动、有趣,也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会为海的女儿的遭遇感到伤心。

直到今天,我一直认为是这本书开启了我半生的阅读之旅,应该就是从那个年纪开始,我开启了我的阅读模式,只要是父母带回家的无论杂志还是书籍,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第一时间读完,以至于有一段时间我母亲会把拿到家中书想办法藏起来,但是我总会想办法找到,家里能藏的地方无非就是那几处,衣柜是藏书频次比较高的地方,每次看了之后我也会原封不动的放回原处。我印象比较深的,当时在《当代》杂志连载的柯云路的《新星》三部曲就是在那个阶段牺牲了无数午休时间读完的,当然还有很多......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书可读,这要感谢父母单位的图书馆,想读的书那里都有。

到了高中阶段,基本就实现了读书自由,同学之间传看的,自己喜欢可以买到的,也从那时起开始每月一期的购买《读者文摘》,结果一买就是二十年,现在还成摞的整齐堆放在我的地下室里,一本不舍得丢,那一摞摞的杂志承载了我整个青春期的迷茫。那个阶段也正好算是一个文学复兴的小高潮时期吧,老鬼的《血色黄昏》、张贤亮《绿化树》等等都是那个阶段读的,还有很多,随后就开始批资产阶级自由化了。然后是金庸的武侠,琼瑶的言情,我也开始接触朦胧诗,并且疯狂的喜欢上了这种文学形式,也因此知道了一些名字——北岛、舒婷、顾诚、海子……

可以说,书籍伴随了我整个青春岁月,那个精神和物质相对贫乏的时代,我很庆幸有书香陪伴。

再到后来就比较喜欢外国文学了,那种对时代和生活的差异化描写更令我感兴趣,在这个时候也比较追求一些思想的高度和深度,于是去读了尼采、康德,但是自以为浅薄,读不出其中的精髓之处也就放弃了,从此就只追求快乐轻松的读书。

时代进步的一大好处就是物质极大丰富,物质丰富了就可以提供各种满足精神的需求的方式,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不仅仅是书本,甚至读书的形式也不在单一,偶尔我会想想已经多久没买书了,然后直奔书店而去,现在的书籍市场也是极大丰富,大多数时候是欢喜而去空手而归,往往是一本书分别有几个出版社的几种版本,突然就不知道买哪个版本了,看到成套成套的图书摆在那里,那种淘书兴趣也一下子就荡然无存了。

无论如何,社会是实实在在进步了,过去的日子也终将一去不复返,生活能给予我的无论好的、坏的,只要是亲身体验的,亲身经历的那才能是真正独属于我自己的,正如我的读书岁月,虽然曾经为之哭过笑过感慨过的书中故事基本都忘的差不多了,但是读过的书早就融进了我的血液里,那里藏着我走过的路、我爱过的人,最终化为我的骨骼和肌肉,伴我一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