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一期童趣,能否让童真依然

本文已影响 1.63W人  东湖聚李胤德

一次,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个五岁左右的儿童,拿着手机在玩打鬼过关的游戏,而且心神集中,兴头十足,小情绪随着游戏的动态,时驰时松时笑时叹地在脸谱上变化着。我傻呆呆地看,他娇真真地玩。

一期童趣,能否让童真依然

忽然,一丝忧虑抹上心头,我十分担心,若干年后,儿童的自然童趣、童玩会被改变,甚至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影视里离奇古怪的动漫和网络里魔力惊魂的游戏,到时候恐怕连大人们也会丢掉心里那份残存的童心,而钻进不属于自然萌生的童趣童玩里充当起儿童的先生,去指引或者浓重那些没有天真色彩的儿童虚拟世界,并随着儿童的改变而改变。

儿童的天真来自于自然的童趣童玩。童趣,是童心的萌意,即儿童初心的感情与兴趣,出自于对周边人物景的好奇。童玩,是童趣的使然,出自于对周边人物景的状态模仿和摆弄。童心的好奇心,是在看个究竟、弄个明白中得到满足,进而充满天真的开心快乐。童玩有个玩和群玩的区分,幼童多是个玩,大了就喜欢群玩,那种打打闹闹的场景。童趣存在于儿童的情感里,童玩多在儿童的动态里。将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解释,我无法断定,因为摆弄电脑和智能手机玩游戏,实在也是一种玩法。

为儿童编制出来的寓言、神话和一些故事书,叫儿童读物,我们孩提时代也叫小人书。因为我们那个年代没有普及电视,没有家庭计算机,没有互网络,所以在社会层面上没有动画片,即使摄制有动画影视,一般儿童也不可能看到。儿童读物、小人书,顾名思义就是供儿童看的书画,就是在书页上印有动物、人物、景物等形态图画配上简读文字的书,有一页一说的,也有一本一故事的,其意义就是通过自然、神奇和人物的形像视觉来知会、教化童心,让儿童渐渐地了解人类、自然及其现象。幼小儿童看的,如动物的嬉戏闹玩,雪雨风暴的气象变化,日月星座的天象更迭,随着年龄长大,逐渐多了些寓言、神话事故和古诗浅文的读本。好在我们小时候看到的那些小人书,还没有刻意到离奇古怪的程度。

现今真有一些刻意编造出来的动漫、游戏,有着离奇古怪的影情,凸辟出神更加神,魔更加魔,妖更加妖,鬼更加鬼,神力无穷,魔力无比,妖力无度,鬼力无疆。僵尸复活,鬼森恐怖,神魔鬼战,妖艳色迷,把儿童带入到神的仙境,魔的世界,妖的床榻,鬼的幽地,让神魔妖鬼怪的杀戮声笼罩在幼小的心灵里,或者干脆把风化裸露,色欲乱颠,来迷乱纯真的童心,不怪有人说很多的儿童早熟与此有关。用一个人、一部分人或者一群人想出来的童趣,真的能覆盖和改变全部儿童的童趣吗?难道科学真的要让儿童封闭在房间里,圈定在电视或者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上不可!这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人类的文明?我非常茫然,难言清明

如果应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森林法则逻辑,那么刻意制造出来的离奇古怪而又有着无比诱惑的东西多了,再让儿童一茬一茬地接着玩下去,必定会有一天要改变童趣童玩的自然属性,直到最后的消亡。况且现在很多儿童,甚至很多青年男女,都已经痴迷在了那些离奇古怪的游戏当中了。如此这般的“适者生存”,我不知道将来的儿童会是怎样的一个模样,会不会玩成为孤性、嗜赌、好斗、痴想、狂妄、狭隘、暴力的人,或者玩成为孤雄、奇人、怪才、幻想家。

现在条件好了,很多人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小灵童锁住在自己的眼皮底下,不像我们那茬子人,父母最想的是早些把我们放出去,不管我们疯,不管我们颠,不管我们野,尽量不让我们去打扰他们的劳作。也许现在不安全因素太多了,生怕带来祸患;也许现在优生优育让人就稀贵了,生怕受到闪失;也许现在大家喜欢游戏智力了,生怕耽搁开发。反正有很多的也许,不能让儿童有自由自在、结伴成群的去野玩。然而,殊不知一些勇敢、顽强、果敢、豁达等个性特点是在自然玩的过程中迁移默化而形成的。

造成儿童不能自然玩,要怪就怪那些设计者了。不管出于开发儿童的智力与潜能,还是看好了儿童玩痴迷的商机,个体性的差异是不能用同样的智慧来复制仿效的,离奇古怪的画面必定会颠覆儿童的心灵。我倒是有些奇想,能不能把真实的、有视觉的东西编成体验游戏,即在网络影视动漫和游戏的指引下,让儿童更多地到自然中去体验真实、体验效仿、体验好奇,实现满足,使儿童的童趣内涵更加生色,童玩形式更加富有科学性,不过要杜绝飞檐走壁、腾空驾雾让儿童去奇玩跳楼,杜绝故弄玄虚、谈论玄妙让儿童来逼宫摘月,杜绝虚无飘渺、玄妙无穷让儿童行探鬼找神。

我真的希望儿童有风趣的童玩,真正的去接近五谷杂粮、自然风色,也好让儿童有正常的视力,而不至于过早地被辐射掉,戴上貌视有智慧的眼镜。幼儿园、小学,能否设立任由结伴、自由玩的课,让儿童的自然玩不被封杀和剥夺,而被框定在大人们的主张或者设计里。如果小学也能组织夏令营、野营等野外活动,让儿童体验野外的生存与乐趣,实在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没有自然的童趣童玩,丢失的必定是天然的童真。一期童趣,能否让童真依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