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围剿错别字

本文已影响 1.11W人  赵堃

从前,有个先生爱吃鲜猪肉,几乎每天都要到屠户那里买一点,一次,他忙得脱不开身,便取过笔墨纸砚,写一张条子,叫学生去称肉。纸条上写道:“师傅:请割几斤鲜鲜“诸”肉给学生带回,隔日付“线”。屠户看罢,未割肉,也取过纸砚,在条上批写道,:言者不是猪,犭 者才是猪,先生要吃肉,还得读几年书,要买线,到杂货店。

围剿错别字

从前这位教书先生,如果不是粗心大意,就是一位不学无术的白字先生。

“先生买肉”虽是从前的事,现在,一些老年人常常谈起“四人帮”横行的时候,在“白卷英雄”,“反潮流闯将”的影响下,毕业出来的学生,诸如此类的事并不少见。那时,不少初中毕业生回到农村,写不来信,连借条都写不起,记工分,当会计都干不下来。一个老朋友给我谈起,他父亲是保管员,不识字,请一个初中生写:“闲人免入”的牌子,写成了:“闭人兔入”,居然贴了好长时间。是那个人戏弄保管员,还是本身就是白字大王,就不知了。

以前的农村文化程度低,那是必然的。就是在城市,有的人读文件,讲话也有错别字,有的书刋上也有错别字......

由于汉字多,浩如烟海,又有它的特殊性,在应用中偶尔出现错别字,在所难免,但为了减少麻烦而不查字典不好问,就可能出现认字认半边,或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工作中应该“敏儿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留心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尽最大努力减少失误。

文字是人们交际、交流思想,工作、学习的工具。不堪设想,一篇错别字连篇的文章或一封错误百出的书信,不仅达不到目的,还能引起误解。

当然错别字有它的顽固性,只要肯下功夫,人人围剿错别字,那么那顽固的东西会在包围圈中缴械投降。“先生买肉”的故事再也不会流传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