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空山蕴灵雨,芥子纳须弥

本文已影响 1.79W人  南音。

可曾记得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落华生的《空山灵雨》中,也有一袭灵雨,她时而淅淅沥沥,时而酣畅淋漓,令苍茫的远山更清新幽寂,令迷茫的心境变透彻明亮,为芸芸众生阐释人生的真情及禅理。

空山蕴灵雨,芥子纳须弥

这本笔调充满宗教智慧和哲学趣味的散文集,创造了“空”与“灵”的韵味境界,那若隐若现的迷离惝恍的朦胧,那洒脱超逸的语言蕴含着颇费咀嚼的玄理思辨,那质朴,清新,简洁的风格,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人细细品味。

《空山灵雨》以人生为主题,一方面展现了人间温暖真实的感情,另一方面阐释佛理,使读者得到智慧。

人间自有真情在,《空山灵雨》中的真情则真实地展现了平常生活种朴实而不张扬的一种世相,一种爱憎,一缕情丝。如《别话》中妻子临终对丈夫的依依不舍,又不忍他无人爱而不幸福的矛盾;如《蛇》中夫妻情深,经蛇一吓而又劫后余生的心情,妻子缓缓引导安抚的体贴温暖;更如《香》中,夫妻在缭燎沉香中的平凡对话,颇有李商隐那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闺房情调;还有《笑》中的甜蜜亲热的爱人之间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这些夫妻生活小景是展现人间真情中的大部分所在。

在《落花生》描写的却是另一种温暖“父爱。这里有父亲对孩子的谆谆教诲,这里有父亲对孩子的殷切期盼;还在《暗途》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朋友间的细致关怀,这本书里满满都是细致的温情。

佛教中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前者为事实,后者为佛理,佛法博大精深,受佛家思想影响下落华生笔下自是蕴藏着人生禅理。沈从文曾说此书是妻子文学,的确,里面多次出现妻子的形象,借妻子阐释生活中佛法哲理。

在《空山灵雨》中,展现了人身多苦难的观点,正如开卷时作者本人提到的”生本不乐“。佛家有”四谛“:苦,集,灭,道;苦集二谛是人生本质和形成原因;而灭道二谛是人生解脱的归宿及解脱之路。《蝉》中的蝉经历了急雨的无情拍打,历经千辛万苦爬到松根,却又被松针上的雨珠打落,而上天似乎并不可怜他,又派了蚂蚁,野鸟的出现,这注定是一只受尽苦难的蝉啊!细细咀嚼,此蝉不正是彼禅么,正应了”苦谛为首,“人生即苦”的佛教意识啊。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禅言就耳熟能详了。世人常狭义地把“色”定义为美色,而真义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如此说来,我却觉着有些部分唯心主义了。“空”即事物本质,看《香》这一部分就活灵活现的体现了这个禅理。

妻子怎么说来着,“佛法么?色,声,香,味,触,造作,思维,都是佛法,唯有爱闻香想的爱不是佛法。”因为你一爱,便成为你的嗜好,那香在你的闻觉中,便不是本然的香了。“万物皆有其特性,假若用带有主观色彩的眼光或心态去接触,那对于人来说,在他的意识里就没有了客观的特性了,他也不是他了。”

《香》所给予人的智慧大概就是不要对万物起执情罢了,这又令我想到那只小兔子,传说他善于并爱好观赏月亮的阴晴圆缺,而自从玉帝把月亮赐给他以后,他却只担心这个属于自己的月亮缺少或暗淡,这也就使他无法继续欣赏月亮的美了。以我看来,这定就是占有欲作怪了。佛曰:“放下,勘破,自在。”并非无理。

红尘万丈,镜花水月迷人眼,佛家以“普渡众生”,解救世人于苦难之外为己任,似《愿》所说的“应当做荫,而不应当受荫”,做“宝华盖”普荫世界诸有情,做“如意净明珠”,普照世间诸有情……也体现了与儒家的殊途同归:“博爱”,“仁”。

《生》曾说道:人生如龙舌兰,如手中的笛子,它所经历,蕴藏的并不一定会表现出来,并不能让你感到有用,笛子的孔,看似无用,但有它才能出走美妙的乐曲。人生需要知识,需要阅历,他们似乎不能经常用到,但在某些时候却让你受益无穷。

《落花生》大概是这本书中令许多人深思的一章罢,就连作者的笔名:落华生也应是对此的纪念。父亲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的,体面的人。”做人当像花生,果实埋在地里,不高高挂在枝头,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人生不应只在追名逐利,而在于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在于高调炫耀,仅在于低调做事。

《空山灵雨》中所潜在的人生智慧是丰富的,疲倦了灯红酒绿,复杂缭乱的尘世,便捧一杯清茶,于唇齿夹香时,让你的心为空山,迎接灵雨的洗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