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我的基层故事·晒药盒子

本文已影响 2.45W人 

我算是2019年9月份参加江西省“三支一扶”志愿服务的,到现在(2021年1月28号)已经超过一年。白驹过隙,曾经我是一个一口气写作10000字,均速超过100字/分的网络写手。现在,完全没有勇气继续每日写作4000字,只能靠回忆和经历,记述一些日常的故事,延续不甘停息的笔尖。我大概是2013年加入网的,转眼即将8年,还参加了网第一次线下沙龙活动,追忆起来,太多的故事,满满的都是回忆。文字,对一个人而言,并非一种工具,如果短暂的想着它是赚钱的利器,就好像我大学时候那段日子,平静下来,到了现在,它又称为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操。写作,也像喝酒,我就好这一口。

我的基层故事·晒药盒子

参加工作以后,我曾经尝试公文写作,慢慢发现公文的严谨和网络文学的随性是截然不同的,再加上公文枯燥无味,享受惯了网络文学的那种快感,没有恒心和毅力继续去钻研了。可我发现不少在网络上流传的基层故事,平凡中,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缩小了,那是一个人,是乡镇、市区、全省全国的一个小点,但放大了,那也是一种精神。我就想这样,习惯性的用自己的见解和经历,记录一些乡村故事,传达一份在乡村振兴大趋势下,农业、农业、农民生活的新变化。说真的,我不知道我的明天会发生什么,但如果明天有什么值得我去记录的,我一定会将它写出来。认真的写出来。

现在,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以前写过的故事吧,算是开头了。说真的,一眼所见,颇为震撼。

——前述

写作近十年,光怪陆离的事情见多了,即使看最惊悚的泰国鬼片,也很平静。从2019年11月开始到白土驻村,协助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遍访贫困户,走村上户,见过的贫困、呆板场面不少,可那天我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洞下自然村,很像露天的山洞,只有一条跟挺在耕地、山包上的蜈蚣一样的单行道,压偏一寸不是泥田就是山沟,就算主席开一辆越野车,我依旧止不住担心。从村部往里面行进十多分钟,一直进到山麓脚下,有两户人家,左边一户是我要走的贫困户。车停在门口,有一个穿花白棉睡衣,戴一顶玫瑰红绳帽,矮墩墩的婆婆迎了出来,“巢主席,巢主席……”的叫着,像个接到了亲人的幼儿园学生,脸上挂着亲切的微笑。见到这一幕,我的心里很暖。

进屋以后,主席查看资料袋,我看明白卡,倏然,墙面上三个塑料袋,扎到我的眼尖了。一个塑料袋装着一些吃完药的纸盒子,那我从她因病致贫,能找到原因。可另外两个塑料袋,一个袋子鼓鼓的,里面全是空胶囊,袋子底下,连一丁药粉粒都看不到,还有一个只有小半,也是什么都看不到,令我不禁迷惑。心想,莫非他们家有人从事西药制造,从药厂带些胶囊回来玩?我甚至还想,这会不会是什么新的装饰品,过了时的儿童玩具等等,可始终狐疑不定。

婆婆端了麻子茶给我,我喝了一口,问:“婆婆,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婆婆说:“我是我每天吃药,剥下胶囊装起来,慢慢攒出来的。”“为什么要把胶囊攒起来?”她的回答,已经让我有些头皮发麻,迷茫的追问。这时候,主席咳嗽了一声,很明显,他对事情的原委,已经一清二楚。婆婆还是眉飞色舞给我讲了一遍,大概情况是她自身患糖尿病转肾病,女儿身患慢性肾炎,并因此离异在家,她家墙壁上装的纸盒和胶囊外壳,都是她俩服药留下的,纸盒还有四蛇皮袋,每到上潮的雨季,她还会拿出来曝晒两次。因为她家有两个人享受低保,每年组上评低保,都有人揭她家的短,她为了堵住那些人的嘴,便留下了这些证据。我听过晒丰收,晒年货,第一次听说晒药盒子。

“好了,我们走吧!”主席登记好了资料,要赶赴下一个贫困户家里。她的故事堪堪讲完,我只好带着意犹未尽之感,匆匆而别。回到家中,我跟当护士的女朋友讲了这件事情,她严肃的告诉我,不说药物去掉胶囊外壳会很苦,最重要的是胶囊外壳还有缓释作用,能让药粉避过胃酸破坏,进入肠道吸收,提高药物的效果。我猛地想起婆婆说她胃不好,前两年做过胃部手术,家中就只有她和老公两人相依为命,怕是还没人告诉过她,胃病极有可能是吃药吃出来的,脑海中被加了个紧箍咒一样,坐卧不安。

好不容易等到疫情缓和,我一个人骑摩托到了她家,她原模原样的站在门口等我下车,下来了,又急急忙忙冲着菜园喊老头,她的老公脱了手套和我握手,我们一起进了房间。填写资料以后,我喝着麻子茶,和他们聊到了空胶囊,说:“低保是村里根据你们家庭情况公平评选,和你吃多少药没关系,你吃药必须带胶囊吃,否则对胃不好。”婆婆回答:“村里是没话说,就是邻居间揭短。我以前吃药,也和胶囊一起吃,后来胃不好,我把胶囊用水泡一晚都不烂,我就吃药粉。医生说我的胃太薄了,磨不动,不和胶囊一起吃更好。我这算是个特殊情况。”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女朋友的话,又想起婆婆的话,作为经历者的婆婆应该更有说服力。一个连一粒药粉都不浪费的老人,不可能烂掉自己的胃,去堵别人的嘴,而她精心攒下每一半胶囊,则是对公正严厉的伸张。最近,听说检查组可能到白土,村里担心婆婆年纪大了,说不出来享受了什么政策,我一点也不愁,婆婆的心里有一杆秤,好好坏坏都挂在嘴边,忙在手里,红柿子般的微笑和热气腾腾的麻子茶,便是对我们这些扶贫人最大的认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