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年画记忆

本文已影响 1.92W人 

现在过年气氛越来越淡,因为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好像过年的仪式也变得越来越少。要问你现在过年你要准备些什么,可能大家都会说,没啥准备的过年和平时一样,因为平时每天的生活比原来过年还幸福。可是让我怀念的除了过年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外,有一样东西同样让人心潮澎湃。那就是过年一定要买几张年画贴在墙上,因为只要撤下旧年画贴上新年画那才表明新的一年开始了。

年画记忆

模糊记得最早的年画是小时候的《红灯记》李玉和,奶奶,和铁梅三人手持红灯,怒目远视,腰板挺直,一生正气。妈妈还能唱上一段经典戏曲,也是铿锵有力,透出铮铮浩气。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手拿盒子枪正义凛然直视远方。不过这个剧目年画系列不只一张,可就是我们再喜欢,再眼馋,再舍不得这让我们心驰神往的故事,颜色鲜艳油墨芳香爱不释手的年画,妈妈让我们只能选一张。因为相对于买吃的这实在是奢侈品。买回家的年画要小心翼翼的卷起来外边再卷一层报纸,生怕年画弄旧了或者哪里撕了个脚,为了满足没买齐的遗憾,大年初一一天我们小伙伴们就会东家走西家串,在炕上或者地上搬个高凳子仔细端详贴在墙上的年画,小伙伴们讨论着画里的人物模仿着画里的动作,甚至也学着电影里的情节有模有样的唱一台戏,你扮演女儿,我扮演妈妈,他扮演英雄,他扮演坏蛋,沉浸其中不亦乐乎。那时候买年画都是在村里的供销社,柜台有点高,我们只能使劲踮起脚伸长脖子往上看,整整齐齐一叠一叠的码在柜台上的年画是那么诱人,真想每样都买回家。听着售货员刷刷的抽出一张又一张光滑细腻的年画就是一种浑身舒坦的享受。

后来年画越来越丰富了,出现了以戏曲和名著绘制的连环年画《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演义》《岳飞传》《杨家将》还有小孩看不懂的戏文《西厢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宝莲灯》《秦香莲》《连环计》等大人们耳熟能详的连环年画。大年初一清冷的早晨阳光透过崭新的白麻纸糊的窗子洒在墙上,金色的阳光下年画熠熠生辉在上演一幕幕的故事,大人小孩都喜滋滋的看着雪白的墙上贴着花花绿绿的年画,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每一帧画面故事,有些看不懂总要刨根问底的问下去,直到搞得大人也不耐烦了,可是对小孩子来说,这里面好像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一个精彩而又激动人心的故事。

后来还出现了印刷更加精美艳丽的《连年有余》《五子夺莲》《猛虎下山》等。当然还有一样不得不提是老人们为了平安幸福求回来贴在街门上的门神年画,贴在家门外边柱头上的天地爷,贴在灶台上的灶王爷。人们总是虔诚地恭恭敬敬地贴的端端正正,祈求保佑一家幸福安康。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年画告别了那古朴厚重的手绘风格或者那程式感十足的样板戏风格,出现了或青春靓丽或婀娜妩媚的电影明星挂历,还有从没有见过的祖国各地或者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挂历,令人心向神往。每一页下边的日历也让那一本厚厚的每天一页手撕日历告别了舞台。

伴随着社会潮流滚滚向前,人们告别了平房搬进了楼房,室内装修越来越豪华越来越大气,年画、挂历等都落寞地被请出了家门。电视柜上也最多放一本台历。墙上或是豪华的欧式风格或是典雅的复古风格或是简约而不简单的民族风格或是清新明丽的田园风格的或木质或石质或布质的装修。

年画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地传统年画作为非遗产物积极寻找着继承人和市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慢节奏的传统年画可能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逐渐“走丢”,但是传统的工匠精神不能丢,用心用情生产产品的良心更不能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