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大红灯笼高高挂

本文已影响 2.14W人 

记忆中的旧历年底,是人们购年货、备春联、做灯笼,忙忙碌碌迎新年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热热闹闹、里里外外盼年迎年的心情总是挂在脸上。每次咀嚼那些陈年旧事,都是那样的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特别是春节期间,看到家家户户挂在阳台上的节日彩灯,总会让我想起童年时候高高的挂在自家院子里的大红灯笼。

大红灯笼高高挂

小时候,每当临近年底,我们这些半大小子们就开始忙着用彩纸做手提的小灯笼,不愿劳作的孩子就找来罐头瓶子,包装上或红、或绿的彩纸,用最简单的办法做成最简单的小灯笼。除夕之夜,就可以在灯笼里点亮头,满街的去寻找快乐了。那个时候最豪华最奢侈的应该是那种用玻璃片粘合而成的玻璃灯笼了,当然,那个年代能拥有这种高档次灯笼的只是微乎其微的家庭中很少的几个孩子。

后来,在电视里看到了豪宅大户人家门前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也想着自己家里有朝一日也能拥有这样的大红灯笼,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如果院子里有一盏高高挂起来的大红灯笼,就可以在全村一鸣惊人,让人刮目相看了。

那个年代买红灯笼的奢望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但做一个红灯笼的梦想却在我的心中酝酿了很久。距离过年还有十几天的时候,我就开始动手制作灯笼了。我用事先准备好的铁线制作成圆形灯笼的框架,当然,这些铁线都是拣来的粗细不匀的废弃铁线头。然后,买来红纸糊制灯笼的主体,再用黄纸剪成云字卷,粘在灯笼的上口和下口的边缘处,再找来铁钉钉在木板上,放在灯笼的底部用来放蜡烛,一个颜色鲜艳的大红灯笼就制作而成了。

茅草屋的房檐既低又小,当然也很破旧,灯笼是挂不住的,与电视中有着造型别致檐角的建筑相比,我家的住房只能算做贫民窟的一处简陋茅草屋了。于是就去附近的山上砍来一棵树,立在院子里,上面又制作了一个风车,在风车下面钉了一个三角架,装上一个滑轮,就这样,在这个小镇里我的家里第一个挂起了大红灯笼。当然风车也是日夜不停地迎着风鸣唱着,让沉静的山村显现了许多生机。当时虽然家境贫寒,但这盏鲜艳的红灯笼为节日、为家人不知带来了多少喜气和欢乐,也赢来了附近邻里及路人许多羡慕的目光。以后几年的春节,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就多了起来,先是附近的几家,后来就红遍了整个小镇的上空。

每年的除夕,夕阳沉落,白茫茫的冰雪刚刚有些暗淡,天还没有黑下来,我们就争抢着去点亮灯笼里的蜡烛,然后把灯笼升起在院子里的灯笼杆上。此时,左邻右舍、房前屋后也都高高悬挂起了大红灯笼。片刻的功夫,整个村镇的上空都亮起了红灯笼。那是怎样的景象啊,从远处的高处看过来,谁都会由衷的赞叹。在一排排一户户低矮的茅草屋上空,一色的圆、一色的红,一盏连着一盏,亮在漆黑的夜里,形成了一片红灯的海洋。

这样壮观的景象,发展得非常迅猛,没有谁来组织和要求,完全出于各家的自愿,不论什么样的家庭,不论什么样的条件,每到春节临近,人们就像置办年货一样,糊灯笼,立杆子,非常主动和迫切。那时居住的村子距离大山很近,山上大大小小的树木也多,保护树木的意识还不那么强,也没有人护林,甚至没有人防火,随便去大山上挑选一棵自己看好的树杆用斧头或砍刀砍回来立在院子里,再在杆顶上安设上翠绿的松枝,在白雪皑皑的天地间点缀着苍翠的绿色,红红的大灯笼亮在绿的松针、白的积雪间,这种颜色的美丽,这种氛围的和谐,这种鲜艳的喜庆,为热闹的新年增添了许多和谐与欢乐。

后来我工作了,在工厂用铁线焊制了一个灯笼,用红绸布套上去,既美观,又可以重复使用,省去了用红纸糊灯笼的繁琐过程,照亮灯笼的蜡烛也换成了灯泡。虽然每年春节仍然高高悬挂起大红灯笼,但却简略了忙忙碌碌制作灯笼的过程。然而,许多快乐就在于忙碌的过程之中,没有了忙碌的过程,也就失去了许多的乐趣。仔细观察,邻里间的灯笼也都与时俱进换了当初的老面孔。当然,有同我一样用绸布制做的,也有用红纸糊制的,更多的是买来的名式各样的竹灯、塑料灯等,这样的灯笼挂起来好看,折起来存放着更方便。这时候的乡村百姓已经不满足于挂一盏大红灯笼了,有的挂起了两个,也有的挂起了四个、五个或更多……“红灯照着全家福,红灯摇来好消息”,高高挂起来的大红灯笼寓意着中国百姓对幸福生活生生不息的追求,蕴藏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祈盼。

离开家乡十几年了,春节长假闲在家里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回故乡去拜访一下老邻旧居,看一下家乡的变化。于是,我回到了并不遥远却又始终没有回去过的故乡小巷。走张家串李家的不知不觉就把冬日的阳光挨到了山的后面,当黑黑的夜幕降临的时候,突然发现村镇上空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少了许多。放眼望出去,整个村镇上空只有寥寥的十几只灯笼,近处几家的灯笼也只是挂在院子里的晾衣杆上,或在玻璃窗上装饰些许的串灯、彩灯等。

完全没有了以前那样热热闹闹过大年的热烈劲头和浓郁氛围。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穿用的东西不用等到过年再去置办了,只要是想吃想穿想用的东西随时都可以去买,每天都可以过年。虽然物资需求上富足了,但精神生活却匮乏了,不仅城里没有了过年的心情,乡镇也难以找到过大年的那种“年”的味道了。

虽然如今的年味淡了,盼年过年的心情淡了,大红灯笼的数量少了,但故乡红极一时的大红灯笼却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时间越长印象越鲜明。故乡当年的日子虽然不尽人意,但改革开放三十年后,如今的故乡小山村也都是牛马车换成了机动车,家家户户盖起了砖瓦房,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