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我的童年之造车

本文已影响 1.3W人 

童年的时候,没有见过车。听说车能载人,且比人的速度快很多。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坐车。

我的童年之造车

坐不了车就自己造车。最初,造的车是单轮的。取一根直径两厘米的竹棍,破开前端,一分为二,然后用小棍撑开前端的两片竹块,这样,轮子就有了活动的空隙。在大人们锯树时,央求顺势锯下一个轮子。用烧红的五号铁丝在圆心处钻个小孔,用铁丝做轴,把轮子安装在准备好的竹棍上,把铁丝的两端撇上,这个单轮车就做好了。

院里的小伙伴都会把自己做的单轮车拿来比赛一番,看谁的速度快。一手推着车,一边跑,大汗淋漓的。这关键在人的速度。但车轮不圆,轮轴的铁丝不直,还是会影响速度的。有的轴没倒扣,跑着跑着,轮子就飞了出去。每当这时,大家都会围着坐下来想办法。

后来,不剖开竹棍,就在前端钻孔,用轴棍把两个轮子固定在棍子前端左右两边,双轮车就做成了。双轮车的轮子固定不好,方向常常偏离,左右不一致,速度就常常不及单轮,但无论如何,大家都觉得双轮车比单轮车先进。于是大家都会去创造更多轮子的车。不久四轮车就创造出来了。

一块长方形的薄木板, 长是宽的两倍;在宽边的背面用铁钉把小杯子粗的柏树和木棍固定在木板上作为车轮抽,然后把木制的车轮套在轴的两端,在轮子的两侧轴上打上两颗半陷的小铁钉固定轮子。这个四轮车一建成,就赢得了大家的赞扬,连一向反对我们玩车的大人们也竖起了大拇指。能载人,能拖重物。不过,车只能推着走,一人坐,两人推,受力久了,轮子的轴心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变型。后来大人们觉得这车有用,能载重物。

于是就从镇上的工厂里买了装有铁滚珠的轮子回来。滚珠里有润滑油,轮子当然也就好用多了。后来,我在城市的马路上也见到这种用绳子拉着的四轮车,那些送货的人用它来送货接货。小时候,我们用它拉粮食的时候多,铁轮子在石板路上滑行,发出唧唧的声音,有点让人紧张,还让人打噤,常常让人自然而然地咬紧牙关。家乡的那条石板路上,被铁轮划出了一道道的旅痕,有点伤痕累累的感觉。

我们最喜欢用这车去为生产队里拉粮食。大家你推我拉的,甚是高兴,其实大家最高兴的是,拉完粮食之余坐一段车,过一过车瘾。大人们总会在这时大声吆喝“下来,下来”。大人们说,人太重,轮子坏了,不好买。现在非常普通的东西,那时却是稀罕之物。

后来,我们又把车子加宽加长,由四轮变成了六轮。虽然仍旧是手推绳拉的,但,载重量大大增加。以后干脆就用牛代人拉车。但却不能去羊肠小路了,灵活性差多了。为此,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常会聚在一起争论不休的。想改进它,却又无处下手。

从过去的独轮车单干,到合作创新。主要是资源有限,每个都去找材料自建,不如大家团结协作。你找木板我寻棍,你拿铁钉我献轮。大家合作造出来第一辆四轮车,第一辆六轮车。

不知不觉要到区里中学上学了。第一次见到真车时,才觉得自己煞费苦心的创造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甚至是可笑的。不过,那种经历却永远无法忘记。

几十年后,家乡的路上终于有了真的汽车。后来我自己的小车也开到了家乡的田边地角。家乡的路修修补补几十年才通车,水泥公路沿着儿时的路而建,小时候四轮平板车滑过的一段石板路,没有打成水泥路,保留了石板原貌,串联起水泥路的两端。现在还依稀可见当年铁轮划过的痕迹,仿佛听到唧唧唧唧的声音,自然而然地咬紧牙关,打起噤来。儿时的记忆就这样根深蒂固的。

那时,物质相对贫乏,要做成什么也不容易。现在看起来 ,非常简单的事,比如一颗铁钉,那时是不易找到的。一件事的完成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让人充实。这是一种简单的充实。

童年的物质生活是贫穷的,但心理却并不空虚,更不寂寞。我常常在孩子们面前炫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