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黄平飞云崖

本文已影响 3.29K人  桓毅

时至校运会,如吾之诸人,“如距斯脱”。想来略无他事,欲览凤凰古迹,虽天公作美,人事不测,湘西之行废矣。恰同窗相邀于黄平,盛情难却,遂成飞云崖之旅。然此旅收获颇丰,畅然快哉。

黄平飞云崖

周六一大早,我们一行六人登上了去黄平的客车。路上笑声不断,而我最多的问题却是“还有多久到?”山路崎岖,车子颠簸不已,我是一个易晕车的人,因此对我来说,受毒害之深可知矣。所以,自出了市区,我就一直处在“水深火热”的煎熬之中。出校门时,天放大晴,等进了黄平,就一路转阴,而且是越来越暗,大有山雨欲来之危机感。阵雨在刚进县就不期而至,且愈演愈烈。看看他们,沮丧都爬满了脸,我哈哈大笑道:“好一份大自然的接风洗尘的馈赠!”

等待其实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无论在何时何地。好不容易等雨小了,我们几乎是蹦出了站。车站外头,早有小蘑菇接应我们。客套几句后,直奔其家。开门放眼,嗬!好家伙,这人可真够多。当然,都是我班同学。他们早我们一天到,现在就等我们开午饭。午饭丰盛,无话。饭后,我们去观飞云崖。

早就听说黄平县飞云崖苍苔横啮、古意盎然,深得古人之爱。清人鄂尔泰所题“黔南第一胜景”,更有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之赞誉:“天下山水之奇聚于黔中,黔中山水之奇聚于斯崖。”吾尝想大学之年有幸一观,如今可谓恰还其愿。飞云崖距县城不足半小时的车程,闲谈之间,飞云崖景区渐入眼帘。首先抢眼的是几株叫不出名字的参天古木,葱郁繁盛、绿意盎然,躯干盘旋宛若腾龙。飞云崖正门巍峨雄武,气轩夺魄。门楣正上镌“黔东南第一洞天”。左右各有楹联两幅,内容记不详。进门之后,眼前是一座“正值山色含春寒,浓风发翠粘衣冠”的石山,左手是一座袖珍型博物馆,猛地一看,倒像是一座古刹,尤其是如同正门的那座石门。右手里是供游人休憩的长廊,整个景点,给人一种欲露先藏之感。山前的小道,都是青石板铺成,上面盖着一层青苔。山脚下有一亭,亭前一老树,树上吊一铜钟,上刻铭文。老树旁一石碑,上篆“飞云”二字,古拙苍遒而不失神韵。等拍照的同学拍足了瘾,我们开始登山了。

山如其名,恰若飞云出岫。石灰岩质山体经过千百年的侵蚀,相貌怪异,略有嶙峋之感。山上树荫木茂,隔离天日,本是黄昏,又徒增几分阴暗。上山的石阶曲岖盘盘,曲径通幽用在这里恰到好处。转过羊肠小道,在尽头处,横出一盘虬古木,枝干横杂交错,状若触手。后面是一处矮崖,上有小瀑飞泻而下。古木左上方有一座两米来高的双层叠塔,玲珑而又苍朴。这样的景致,正应了“林深不知舍何处,山前拾径觅钟声。”折路而回数步,绕另一边上向走,是观世音的一处法坛。法坛正中是观音坐像,其势庞大恢宏,佛像祥和而又不失庄严。右下方有一石穴,中有一口大钟,高不过丈之三二。我们在观音像前焚香叩首,许愿作揖。我说拜佛要虔诚,不然就不灵,他们却笑。

离了法坛,下有一阁,名曰养云阁;有一殿,谓之清心殿。过此二处,则别有洞天。这是一段仰角约略七十度,高十米左右的石梯,几乎是垂直而上的。边上虽有铁栅栏,但攀上去的时候仍然让人心有余悸。攀在前面人的如履薄冰、步步为营,而后面的又急不可耐地催赶前面的,熙熙攘攘,这就苦了夹在中间的人。他们上也不是,下也不能,当真是“牛高登短”。攀上去后,眼前是一个石穹,只容得一人弯腰通过。石穹上不断往下渗水,很凉。我们出发时大多穿短袖,滴在身上,很冷。过了石穹,又生两个石罅。石罅空间比石穹小,我们得蹲着移过去,但水渗得比较严重。整个石穹和石罅串在一起,就好像地下溶洞,还没等我们钻出来,衣服大半儿都被打湿了。

出来的地方是博物馆的后院子。再看同学们,个个都唏嘘不已,一脸的有惊无险。有同学说:“幸亏我许愿的时候,叫观音菩萨保佑我一生平安,刚才真吓死我了。”我们都笑了。其实,我也许了愿。对于大三的我们来说,正是面临许多社会抉择的时候,今后的路,就在我们彳亍不决的念想之间。而我,对于“回”和“留”的问题,尤让人烦恼。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而又亟待解决的现实。当一个人的思想趋向成熟的时候,他(她)的价值判断往往不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更多的注重亲和爱的因素,其肩上的担子也随之加重,思想层面既广阔又复杂。只是这种价值判断的导向,是经济发展状况下涵盖的社会现实,只要你是一个独立的人,就根本不可能避免。

前一段儿时间,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和诸多的生活难题,我有些厌倦了生活。用我的话说就是“生活对我失去了兴趣,而我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每个人在“高压期”都会选择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供自己减压,我也不例外。为此,我一直在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来抵制生活对心灵的摧残。其经文如下: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起初,它的作用只是麻痹我“过敏”的神经。而在清心殿的时候,我对它才有了一种感悟: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主空,一曰内空,二曰外空。内空有二,曰心空,性空;外空为三,谓之相空,界空,虚空。即要空,就要解除五蕴(色、受、想、行、识)对心灵的奴役。这样的状态并不是人人都在特定的环境下能悟得出、做得到的,但这最起码能让我疲于奔波的思想暂时驻驻足、歇歇脚,让我倦了的心灵安静地休憩休憩。弘一大师有云:“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既然无法改变环境,就去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心境,至少能使所得大于所失。

“你许了什么愿?”我心里一惊,回过头,原来朋友在问话。我笑着对她说;“我刚刚许愿叫观音菩萨……”说着,我们便向外走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