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对京剧的回忆

本文已影响 2.36W人 

京剧被西方人称为北京Opera,是最最国粹的戏剧,可是我不喜欢。

对京剧的回忆

说到Opera,好像中国的Opero与国外相比实在是太少了,很多年我都没听说过有新歌剧上演,就是上演我也不去看,因为票价太贵了,我的欣赏能力太低了,看了也是白花钱。我能够想起来的就是小时候看的歌剧电影《红霞》和《红珊瑚》,那还是在文革前,前者的剧情早就忘了,后者只记得剧中有个七奶奶,她唱了一句:蹊跷,蹊跷,真他妈蹊跷,到现在我还会唱呢,不信,我唱出来,保证原汁原味。

而对于传统京剧,我除了马马虎虎会唱几句“苏三起解”,其余一概听不懂。说起京剧,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爸妈带我们去王府井,去吉祥戏院看过戏,满台的大花脸,腰里还都套着圈。几年之后我还记得那圈圈。有一次我家买了一圈铁丝,我就套到了腰上,嘴里还念叨“挂家”,这是我从戏里听来的,实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后就忘了。直到今天写起这个题目,我才推敲了一下,顿悟那就是“寡家”之意呗。

我爸妈都是山西人,可是我从来没听他们说过爱听晋剧或山西梆子,可是他们进京后却喜欢到大剧院看戏,两个土老帽看得懂吗?我甚为怀疑。甭管懂不懂,当时京剧名角演的戏,他们都看过,包括梅兰芳。哦,我爸看过,我妈没看成,抱怨我爸一辈子。

听我妈说,那天接到我爸的电话,让她快来,带她去看梅兰芳。她兴冲冲用藤子小推车一头一个推着我和弟弟直奔我爸的机关。听我妈说,那可是个大热天。等她汗流浃背赶到了,去剧场的车刚刚开走,一时间把我妈气了个半死。后来我经常听我妈念叨这件事,说我爸傻笨呆蠢,要是告诉她直接去剧场等着,指定不会错过

我爸看戏回来,看到我妈正在他的办公室里运气呢,他说没关系,有的是看梅兰芳的机会。没想到,没过多久,人家梅老板就驾鹤西游了。这件事就成了我妈一辈子的遗憾,也是她一辈子与我的谈资,不知道对我说了多少遍。

我问过我妈,你听得懂京剧吗?别说唱腔唱词了,就是道白你听得懂吗?她说什么懂不懂的,你爸带我去看戏,风风光光的,看的还都是名角,看多了,自然就懂得戏文唱的是什么了。

其实每个上世纪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应该都会唱京剧,八个样板戏每天反复在话匣子里播来播去,死人都听会了,谁还不会来两嗓子呀。不过这种唱法的京剧,还真有歌剧的味道,唱歌比唱戏可容易多了,怪不得人家外国人称京剧为北京歌剧呢。

对了,我还看过美国人用英语演的京剧呢。好几个同学一起到北展剧场看的。假模假式说是学习英语口语,其实就是凑热闹,连我的那位口语最好的牛同学,也没听懂几句,更甭提我这个听力差劲儿的人了。好在这票是同学的老爹给的,他是文化界名人,文化交流的票理当有分,我们就跟着沾光,白看。

后来我那喜欢看京剧的爸妈,打开电视再也不看京剧了,啥戏剧都不看,只看电视剧。这也是为什么京剧式微,只能以国粹的名义存在的原因吧。

不过样板戏在沉寂了多年以后,现在又开始流行,很多年轻人都喜欢上了。想想年轻时每天都在听烂熟于心的京剧,是人都能唱两嗓子,虽然单调,但是并不觉得烦,还特别留意自己拿手的唱段。只要播到了就一准跟着亮嗓开喉,从头唱到尾,都以为自己会唱戏呢。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来了一位文工团转业的音乐老师,他说他参加过《东方红》的演出,只可惜是唱c角。他教我们唱的第一首歌就是京剧《龙江颂》里的“手捧宝书暖心间……”,也不知道他这个男老师怎么把这个女声唱段唱得那么悦耳动听,这成为我最喜欢的现代京剧中的唱段,我觉得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艺术多了。

现在喜欢京剧的人,也差不多成为“人粹”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