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生活随笔

我的童年趣事(一)

本文已影响 7.47K人 

每个人童年都有许多趣事。随着童年的过去、青中年的到来,忙于工作,操持家庭,那些童年趣事就被淡忘了。倒是退休以后,闲暇时间多了,童年趣事竟然不时地在脑海里萦绕,坐下来静静的回忆,把它写出来,还真觉得别有一番趣味。

我的童年趣事(一)

想想童年,是多么的天真无邪,多么的无忧无虑,多么的单纯善良,多么的活泼可爱。假如能够再回到童年时,我一定“奋勇当先”。哈哈……又怎么可能呢!只能是:“笑对夕阳度春秋,保持童趣忘忧愁;留得健康伴岁月,活出精彩乐悠悠。”

“跳房子”

这是我们六七岁时玩耍的一种形式。几个男女小孩子聚集到一起,在场地上用瓦砾画两个长方格,长方格再画五个小方格(一个小方格代表一间房子),两头再画两个小方格连接上,形状如同大户人家的四合院。然后找一块圆圆的小石头,放在开始一头的小方格内,每人单腿跳着将小石头从一个小方格顺序地踢到另一个小方格,一直踢到最后一个小方格。整个过程,另一条腿弯曲不落地,而且小石头又没有踢出小格子(房子)界外,就算赢;否则,就是输。

这种“跳房子”的玩耍,看似简单容易,实则难度很大。如果腿力不强,没有毅力,很难将小石头踢一圈过来。开始几次,我都跳失败了。单腿直立,跳着跳着,直打颤,怎么也站不稳,甭讲还要踢小石头了。以后我就在家单独练习,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四次……几十次下来,我终于在以后“跳房子”比赛有时也获得了第一。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砸“银筷子”

又是我们六七岁时的一种玩耍。将柳树条截成筷子一样长短,皮削掉,成为一根根白色的“银筷子”。几个小孩子碰到一起,“玩什么?”有人说,“砸‘银筷子’”。于是乎,我们各自回家把制作的“银筷子”捆扎好拿来。一个人用瓦砾在场地上划一个一米见方的格子,每人一次拿出五根或十根“银筷子”堆放在格子中间,然后抓阄,按先后顺序用石块砸“银筷子”。“银筷子”蹦出格子外面的,就是自己赢的,拾放到自己带来的“银筷子”一起。一直砸到有人输光“银筷子”为止。

砸“银筷子”,要掌握巧劲才能赢,如果只晓得出笨劲,赢的就少。什么是巧劲?当“银筷子”堆放在格子中间时,你用石块去砸,不要直接砸在“银筷子”上,要狠劲地兜底砸,石块有一种冲击波的爆劲,把“银筷子”掀飞起来,“银筷子”自会蹦到格子外面许多。每次砸“银筷子”,我就是用巧劲,因此,赢的多,输的少。直到现在想起来还开心得意。

打弹子

那时候的弹子,都是玻璃做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发明塑料制品。弹子圆圆的,小小的,晶莹透明,红绿黄白紫,各色都有。我们村子离集镇比较远,只有等挑货郎下乡才买到这东西。有一天中午正吃饭,我听到门外有挑货郎摇动“扑浪鼓”声和叫卖声,随丢下饭碗,立刻跑出去看,见到货郎担里有弹子,赶忙跑回家向父亲要钱去买,父亲不给。

我又向母亲要,母亲也不给。我只好向奶奶要,“奶奶,您给嘛,我长大以后一定孝敬您。”奶奶经不住我的“歪死缠”,终于从贴身衣服口袋掏出手帕包裹的一卷钱里数出两张二分一张的纸币递给我,“问好价钱再买,甭让货郎糊弄了。”“是嘛,不会的。”我接过钱,一边回答奶奶的劝告,一边跑去赶紧买了两粒红绿的弹子。

打弹子,就是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用瓦砾在场地上画一条约四米左右的直线,直线那头挖一个圆圆的小洞,各人从直线这头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将弹子顺直线往洞里打,如同现在打门球那样,弹子打进了洞里,就是赢;反之,则是输。有时,我们也用三角形打,即在场地上画三条线(一条线约两米长)相连接,连接的拐角处,挖成小圆洞,成了三角形的三个小圆洞,把弹子从这个小圆洞打到那个小圆洞、再打到那个小圆洞,为赢;一个小圆洞都没有打进,为输。

每次比赛,规定各人打十次,按打进洞里次数分输赢。十次全进洞者,为第一;七、八、九次者为第二;五、六、四次者为第三;三次以下者为输,要付给第一者一粒弹子。获得第二、第三者为不输不赢。

要准确把弹子打进洞里,还真的不容易。既要有耐心,又要有技巧。为了准确把弹子打进洞,我每次特别慎重,爬在地上,两腿叉开,放平身体,屏住呼吸,右手扣着弹子,顺着划线,精确瞄准,均匀使劲,恰到好处地把弹子打进洞里。如果用劲过大,弹子就会被打出洞外;过小,弹子打不到圆洞就会停止不动了。所以说,我们几个孩子几次比赛,我都没有输,还赢了两次,弹子不但没有少,还增加了,倒省心再找大人要钱购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