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人生感悟

看见参照

本文已影响 3.8K人  汤圆儿

《看见》这是妈妈送我的一本书。母亲大人说:“女孩应该多读书。”

看见

这是少有的,读着读着却越发不想读的一本书,是文章不够优美?语言不够华丽?

不然。说其理由,我也奇怪。终不得知。

阅至一半,写此读感。

柴静是我一直以来最喜欢的出镜记者,对她的最初的崇拜和喜欢来自于张龙的《论记者型主持人——角色论》书中记载当时担任《新闻调查》记者的柴静在虐猫事件片尾时的一段现场评论:

这里是萝北的名山岛,一只猫死去了,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当事人受到了强烈地谴责,他们甚至被称为恶魔,并且为此事去了原有的生活,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其实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在虐猫事件中,他们所透露出的对仇恨的宣泄,利益的驱动或者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欲望,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也存在。猫死去了,但人的生活还要继续,该怎样化解仇恨,怎样权衡利益,欲望满足的界限究竟在哪儿,这可能是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这是篇文章我只是觉得写得很好,但如果是段没有任何剪切镜头,一气呵成的现场评论,我真的觉得很棒,再加上柴静语言流畅自然,娓娓道来,真的觉得很有范儿。

《看见》这本书的封面让人感觉很舒服,仿佛只是一群人在闲聊而已。

柴静的简介,简单明了。

我很讨厌用长篇幅做简介的书本,例如:各种复习资料。

记得高中时买的练习资料,总是说什么特级教师出题,再细看这所谓的特级教师的简介,一张其丑无比的照片下洋洋洒洒几百字记录着这所谓特级教师的丰功伟绩——无聊至极!

开篇第一页,想象另一种可能理想国。一直到此书读到一半,我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开篇要用这样几个字?

序言里有两句话我很喜欢。

新闻关心什么?我说关心人。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此书分为二十个章节,我没必要一一写出读后感也不用全部都发表看法,只想记录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内容吧,仅此而已。

1无论一个观点是正确亦或错误,我们要关心的是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

2柴静形容《经济半小时》记者陈大会:真是职业杀手,快准狠剑光一闪夺命封侯。

3记者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

4白岩松说:人们声称的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5“什么是好新闻人?”

“爱打听,好传播。”

“是。我本性不是”

我也觉得很多时候,我的心态也是“爱谁谁,爱咋咋滴,无所谓”诸如此类的略显不负责任的态度,但我觉得除非一件事自己真的超好奇,才会问那么几句。

6“非典型肺炎”已经被频繁讨论干着急参与不进去,闷闷的想,将来我要有个孩子他问我:

“妈,非典的时候你干嘛呢?”

我说:“你妈看电视呢。”

实在说不出口

我也在想,以后我家孩儿问我:

“妈,你以前的梦想是什么啊?”

“战地记者。”

“哇塞,去过前线”

“上学,工作都没出过河南”

“咦,你可拉倒吧。”

7你可以不当记者,但是你当了记者,就没有选着不去的权利。

8“你为什么给他擦眼泪”

“那你怎么做”

“什么都不做”

我曾以为记者就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看世界,不悲不喜。现在不这么觉得。每个人都是深嵌在世界之中的,没有人可以只是旁观者,记者也是如此。

9之前我坐在演播厅里的时候,总认为结尾的评论必须有一个答案,我从来未想过一个节目会以无解来结尾。一直到我明白真实的世界即是可能如此。

10张洁总担心善良的人做不了刚性调查,但身边这些人让我觉得,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做刚性报道。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决定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11调查性报道全靠现场挖,但凡有一点记者问的不清,怎么补救也没用。

12有乐趣的人从不说累

13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你一样带着这么多资料来采访我。

采访他人之前多看她的作品,多了解他的过往,那样才能挖出更多东西,深入报道也顺理成章。

14山西繁峙矿难,三十八位矿工死亡,被瞒报成二死四伤。

柴静这样记录的:“你要是真见过他们的样子,就不可能为几个钱把灵魂卖了。”

15许多事情是有人相信才会存在。

未完待续(紫色为笔者个人的一些读后感悟)

这是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为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

当然,这一小段的评论不是我说的。

而我觉得我从书中读出的是柴静只是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甚至笨手笨脚的一个小记者,用最真挚朴素的笔触写了她采访的点滴。就像她序言里写的最初的她是傲慢的,二十岁成名。而且是家喻户晓的那种,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也积淀了很多东西让她成长,让她成熟,也像她书中的一句话:“在清水了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论。”

如今,十年已至!

一个月的时间,一本书不过草草读了一百多页,不是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够,也不想评价好坏。

读书的目的重来都不是读了什么,而是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又让自己积淀了多少。不是吗?

我会继续读完的。

会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