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人生感悟

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本文已影响 2.14W人  海希

生活当中,很多朋友都会自己的经历。可是回头想想,这些事情是从什么时候就产生了呢?就让我们在生活中去探索一下。

生活中,你有这样的经历吗?

一个下着暴雨的周日,一位学生出门的时间正好撞上了出行的高峰期,而且上晚修的时间就快到了,无奈之下只好给老师发了一条短讯:老师,由于现在天气的原因,加上堵车,有可能会晚点到达学校。学生原以为有了这个短讯作为迟到的“挡箭牌”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迟到。到了学校之后,没想到,这位学生得到了一个旷课的处分。原来在这位学生到达学校之前,就已经开始上晚修了,所以,学生在到达学校的时间已经旷了一节课。而且这个处分是主任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学生有逃避的理由。

我们换个角度想想:为什么主任会有这样的做法?

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位学生有一点时间观念,少一点侥幸心里,我想,会是很出色的学生。所谓的侥幸心里,就是内心有着得过且过、逃避现实的自我安慰。因此,主任的决定是无可厚非的,不仅仅让学生有个警示,与此同时,又把学生的侥幸心理的苗头给掐灭了,这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

说句实在话,要是这个学生有点时间观念,提早出门,没有侥幸的心理,我想,这位学生的成长路上是有成功的光芒。这位学生应该明白一句话:要为成功找方法,莫为失败找借口。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却害怕面对失败,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你没有失败的经验哪来的成功荣耀?

学生,它只是一个身份的代表,抛开代表的这个壳,它就是一个孩子。孩子的一点一滴都是父母的影子,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龙生龙凤生凤。也就是说,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

孩子的本身就是一张白纸,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一样的色彩,所以这张白纸的一笔一划都是身边的经历所描绘的一幅图画。换句话说,孩子就是家长的曾经,因为孩子,就是家长的爱情成果。只不过,孩子在求学的过程家长们也是煞费苦心。

相信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三次搬迁,就为了自己的孩子。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家长不要忘了,你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所以说,家长们可以看看不同年代的变化改变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现在面临最直接的现实就是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期,在这一时期,很容易给孩子套上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帽子“忤逆”。青春期也正是孩子有着独立思考心里的阶段,家长们曾经也在这个年龄段有着和我们现在同样的经历。所以说,家长们必须学会正确的引导孩子青春期时所产生的冲动和个性心理。

想要了解孩子的心里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和孩子沟通。与此同时,沟通并不是有身份的沟通,要把备份和“地位”抛开的有效沟通。谁都不喜欢倚老卖老、拿着鸡毛当令箭、小小光芒无限放大的交流,因为这样的交流有压迫感,生活本来就有压力,连说话都有心理负担,何必呢?

还有,交流并不是单方面的有效沟通,而是有了解性略带情趣的交流。

有一位高中生,由于父母长期工作而忽略了对其心理的照顾,造成了还不了解的局面。或者在家长心里,都会有:我的孩子我还不了解?这么一个思想!

可以说,孩子是你的,但是孩子的心不是你的,孩子虽说是一个爱情的结晶,但是,此时此刻他是个人的心智,不可以用自己的思维代入。俗话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孩子点点滴滴与家长相像,很正常,可是家长们有真正的了解过自己的孩子吗?

家长们和孩子交流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孩子是跟上你的思维还是根本就是应付式的交流?为什么孩子宁愿和外人交流也不愿意和自己家人交流?

首先,交流就好像谈恋爱一样,并不能一方一厢情愿的,而另一方却无所谓,这是绝对没有效果的。所谓的交流,则是人与人之间用语言加入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和第二人分享的一种状况,若是出现问题,根本就是一个人的脱口秀。

其次,面对不一样的“身份”要用不一样的说话语气用词,因为,谁都希望彼此尊重。

最后,要懂得换位思考,把自己代入现在所面对的角色当中,考虑一下对方的经历和心里,才可以间接促进非朋友警戒的距离。

因为交流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别人不了解,而交流这一个工作是相互的,单方面一股劲都不好使!

所以,想要了解孩子,你必须学会放下身段地接触孩子,不要让孩子对你有防备之心。若是孩子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学习氛围、生活环境达标,就不会出现负面的心里!

要知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这一关没有好好把关,后面的“敌人”就是孩子本身。然而,对于学校的方面,只是知识传播媒介,能不能好好地汲取知识的精髓,得看孩子的心智是否真正的健康。所以,一切的来源都是家庭环境。

一失足成千古恨,有多少人因为一时的误差而耽误了自己?而现在耽误的是国家的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