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人生感悟

面对瑕疵

本文已影响 8.5K人  闻香老才

不知道多少次面对古希腊美雕——断臂维纳斯,我是从教科书和网络上去观察,也有更多的是文字的分析,我只对她为何断臂而感到疑惑,一度把这个作为这尊美雕的瑕疵,而且我们也愿意作为瑕疵来表达我们对这件艺术品的遗憾。但转换一个视角,让“瑕疵”消失,那我们还有更多的奇异的艺术么?也是因为瑕疵给了我很多年的关注与思考,以开始就是从这尊美雕想到的,也让我的“瑕疵”有了新的想法。

面对瑕疵

而作为生产,全世界的原则都是质量至上,是不允许次品、残品、残次品出厂的,次品仅仅是质量上的瑕疵,而残品则是损害了整体的错误,既次且残则是更坏的地步,这是产品生产化的要求,而维纳斯不是产品,而是艺术品,有时候艺术品的残次可能会成为价值,这是我今天的观点。

带着我的疑惑与不满,我从各种材料去了解维纳斯的双臂的去向。

她的名字叫“米洛斯的维纳斯”。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说得更确切些,为什么失去的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东西是什么呢?这是可以给我们猜测的一个千年不能揭开的谜底。哲学家做了“机械是手的延长”的比喻,这是无关手的话,已经扩大了外延,我认为。文学家竭力赞颂初次捏握情人手掌时的幸福感受的述怀,这是不可思议的精神回忆力量的持久魅力。我只能按照艺术欣赏理论来理解这尊美雕了,我曾经试图拿中国画的“留白”来解释。

“留白”是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的一个概念。在书画艺术的创作中,为了使表达的作品在画面、章法上显得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空白,这个空白的主要意图是给欣赏者以艺术延伸与想象的空间。我以为,留白是一种一开始为疏忽,后来为安闲者奇思妙想有意为之的书画理论,不能不说是瑕疵,瑕疵终于成为艺术的必然,这是人类的最大胆的发现。所以,我认为,艺术都是一种怪癖,这种怪癖被承认下来,就成了风格,风格固化而成为艺术家的理论。

比喻绘画。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叶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这幅画予人以想象之余地,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当然,这不是故意出现的“瑕疵”,而是在“瑕疵”理论下的最有价值的践行。

维纳斯也属于雕塑师的有意为之?史上没有说明,我们只能去猜读合理的解释了。

当时,有人发现19世纪法国舰长杜蒙·居维尔的回忆录,基本解开了维纳斯断臂这个100多年来的谜。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1820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维纳斯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这尊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

哇,我不仅惊叹,这个维纳斯是要比真的美女还要抢手,是不是因为她满身留下了不可弥补的瑕疵而出名?

还有一种解释是维纳斯的雕像完成后,雕塑者请了许多名人加以评定。大家看后都说非常美,而最美的还是她的左臂。人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了雕像的左臂上,但作者当即敲断左臂。众人问为何,作者说不能因为局部的美,而破坏了整体美,如果那样,他宁愿它是残缺的美!这样说,这具维纳斯原本有手,但作者因觉得有手的维纳斯不如无手的美,就将她的双臂去掉了。事实上,当时,很多人试着帮她装上双臂,但却发现有臂的维纳斯反而不如无臂美,就没有给她安上双臂。我还是以为这样的说法有些背文人理论加工的痕迹,且都是为了证明他们的“局部美与整体美”的美学关系问题,而编织了一个假的故事

关于维纳斯的断臂有最典型的几种想象方案:左手持苹果、搁在台座上,右手挽住下滑的腰布;双手拿着胜利花圈;右手捧鸽子,左手持苹果,并放在台座上让它啄食;右手抓住将要滑落的腰布,左手握着一束头发,正待入浴;与战神站在一起,右手握着他的右腕,左手搭在他的肩上……但是,只要有一种方案出现,就会有一种反驳的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几乎是保持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其实,这样的断想没有错,一尊雕塑可以引人做各种各样的艺术动作的“哥德巴赫猜想”,实在是太诱人了。

可能,我这样看,这就是维纳斯给与我们的艺术精品的最好的“留白”吧。现在看,任何理解和手臂的安装也都是允许的,只要你有兴趣,有读透她的想法,这就足够了。

有时候我面对维纳斯发现一些名人的断言绝不是真理性的。比如艺术大师迦迪那就说过:“任何美的艺术品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却一定能够掩盖这些小小的瑕疵。”我们需要肯定的是他道出正视艺术品欣赏的宽容态度和艺术情调,也说出了艺术品的瑕疵不是创作的苍蝇屎的简单道理。为什么要掩盖呢?如果让那些所谓的“瑕疵”直白地表达着,其实,也不妨碍艺术的价值吧?当然我们不能期待所有的艺术品都如维纳斯那样传奇而不朽。这里也不得不防备那些假的艺术家故意做一个瑕疵,以求取得维纳斯第二的惊世效果。

美国歌手盖伊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在凡人看来是瑕疵的东西,爱神却能从中窥出美点。”可惜的是,他把如此的眼光给了爱神,太虚无了。普通的人有时候就不需要那种发现和宽容的平和之心么?如此,生活是一番什么样的意义?

那日,我和几个茶友如往常一样在品茶,勤快的老黄就忙里忙外地斟茶,那茶壶的盖子在他倾斜了180度以后,砰然落地碎为两瓣。我首先想到了那把茶壶的价值,很菲薄,那是我在三十几年前在小摊上偶见而得之,确非名贵的紫砂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只是我喜欢上面的梅花浮雕,活灵活现,颇有韵味,常常让我想起“梅妻”的故事,这种联想不一定合理,但却在寒冷里马上可以为自己的心多一个伴儿,就那样诡异而浪漫。

大家都没有责备老黄,我心中却有不忍和诽词,是大家对于那种动作上的“瑕疵”的宽容,才使我羞赧。第二日,福海先生从衣兜里掏出一个茶壶盖,原来就是那个不能重圆的茶壶盖。他说,这强力胶太好了。他没有自诩他的黏合功夫。

看着他的手艺,特别是看着他的弥合,再看那茶气仿佛顺着那弥合的缝隙在升腾,其实丝毫没有这样的错觉。有时候顿悟可以发现自己处于一种精神的极度幸福之中的。能够把残次,甚或破败之物复原,或者再作情境的创造与改造,不是一种聪明么?不是爱神之举么?

由此,我立即想起了在南京街头补衣洞的往事。我是烟民,一直是,那次乘火车到了南京,下车发现我的裤子的一腿靠脚之处被烟头燃了一个圆圆的小洞。我试图挽了裤腿,但不伦不类,那种装束是下水田里插秧才有的,我暗自发笑。人家总是说“屋漏偏逢连夜雨”,我是人在难处有人助。一个中年女人就坐在一堵墙的角落,戴了一幅眼镜,手中拿了针线。

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我把一只腿伸向她的眼前的时候,她停顿了手中的活儿,看了看我的脸,再看腿脚,道:“嵌一只黑梅花才好。”她是想给我缝补那个难看的洞,我也是这个意思。

因为我脸色发黑?因为我是男人?因为我的裤脚就配黑梅花?我觉得她有最充分的理由。很快,她完成了她的杰作,是一枝斜着伸出来的一枝黑梅,没有绽放。我突然觉得那黑梅花竟然成了我这件裤子的最大的亮点,可惜没有人注意,只有我自己每时都在心中去想那梅花给与我的装点。那件裤子至今还在衣橱里,没有再穿,但每次打开衣橱我都会再来端详那朵黑梅花。可以把瑕疵变作完美,本身就是需要一种细腻的心思,在艺术上不是一种可贵的匠心么?而在那中年补衣女人那里就是一种聪慧与灵巧了。

能够原谅那个茶壶盖被打碎,没有责备我抽烟为什么不小心点,都是一种宽容,但面对败坏只是宽容,可能他还只能停留在善良与性情的温和的层次上,但可以给那些瑕疵做艺术修补的人,非聪明不足以想到,非艺术品位不足以有“妙手回春”的功夫。

有时候,我常常从闲谈中受到关于这类故事的碰撞,讲故事的人未必就是想说这样一个道理,我却悟出了那个意思。那日有朋友说他在济南随人去画家刘宝纯先生家拜访,刘先生突然画兴斐然,答应当场作画以馈朋友。

他卸掉外衣,展铺宣纸,提笔蘸墨,那墨笔在那纸上迟迟未肯落墨,突然一地墨珠滴落在宣纸上。

我的朋友说,他慌张找到了一块抹布,想临危救急。可刘先生一摆手,那墨笔就势在那滴墨迹的外围上急速地外扩……

是不是他就是要的这种效果,就是等待那滴墨终于滴落,我们都不能猜测,但刘先生似乎找到了一种最佳的写意方法和时机了,一会,那滴墨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猴脸,毛茸茸的,还带着一种倔强的神气……

朋友的这个描述让我觉得我错过了一个观察临机写意的机会,那种面对瑕疵,我还是相信刘先生绝不是有意而为,当为他落笔之前构思未稳而不经意的失误,确定无疑的是瑕疵,但在瑕疵前的从容,瞬间立意的意象疾驰而来,让我惊叹:有时候妙笔生花就是在这样的苦思不得而突然偶遇之间才豁然开朗吧?

听过人说过,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我觉得到了一定的境界,这不是问题。关键是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闹得自己心中怏怏不乐。

最近为了讨我的茶友鞠维黎先生的画忙活了一阵子,马上又去装裱,更加固定了我那种对瑕疵的看法。

那幅画是山水,取山水我是为了养眼,换掉文字书法主要是不再想到了这个年龄还浸染在哲理和警句里,去追悟文字以外的意义。

关于画作的题目,我是随了春宽先生那日吟诵的他的朋友张凯的“坐看蓬岛三山色,静听瑶池千浪声”中的后句,张凯的句子非名人警句,但我很喜欢他那种具有画外音的意境,就选了“静听瑶池千浪声”为题,在茶舍里写给了鞠维黎先生。送画给我的时候,我一看是“静听瑶池水浪声”,且原先是一个“千”,他用“补疵”的方法改为了“水”字。

哦,也不错,“千”有“千”的层浪卷来之势,“水”有“水”起波浪的动态。鞠维黎先生听罢应该有受用的感觉吧?但不。任何文字都有高下粗俗之分,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那些钻进文字的藩篱里就是出不来,我也很不赞同,这是我的真意。

他说,若是上下连句,或者就是一幅对联,看的人必然想起它的上句或者下句就不好了。他怀着歉疚的心意。

鞠维黎先生的话倒是提醒了我,我得到一个周到的分析,很是满足。

他说,也好你只要不感觉不适,倒也是多了几个版本。

故事还在继续,我送与朋友那装裱,几天就完工,我和妻肩抗回来,马上登墙,然后拉过椅子坐在对面端详,也是感受那种把千山万水搬进我家的惬意。

这幅画的装裱是有瑕疵的,仔细端详,在画的剪裁上,一边是偏斜的,肉眼都可以感觉很不舒服。妻说,这是非常的残品了。我说,怎么可以因一点就否定这幅画呢。我给她做美学上的解释,普通的美是要对称的,就像人的眼睛距离额头距离两耳都是要符合对称的原则的。她说,这不是没有读书的人都知道的么?话里是在怪我瞧不起她的审美视野与常识。是的,对称的原则起码必须用在这里,否则是很不舒服的。

非对称的原则也是有着它的适用范畴的。妻说,我看你写字,有的就不对称,但好看。她在讨好我了。汉字在所有的文字符号里,是唯一在书写上可以有张有弛的,这是汉字可以显出书写者风格的重要标志,如果完全沿袭所谓的横平竖直的运笔法则,就不能体现现代书法特殊的美感。显然这个说法也不能完全说服她的。她说,如果是衣服的左胸前插一个小花或者什么装饰品可以,右胸也做这样的对称是不合适的。而这幅画作的装裱显然不能使用所谓的非对称美学理论来解释含住证明它是完美的。

这是瑕疵,毫无置辩了。我想到了类似的启发,一个富于情趣的人,不应该对眼前的不如意而跟着弄坏自己的心情,现在我们的心情都不好了。我约略地记得一个人说过,每一块木头都可以雕刻成一尊佛,或者是你心中的意象,只要去掉那些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是完美寐的,只要你去掉自身的那些瑕疵……即使你去掉的不是所有的瑕疵,你也会让这种美趋于正常的完美。我把较粗的碳素笔拿来,在那裁剪偏斜的部分做了线条的加粗,好在那线条里面是层叠的山和延伸无限的小路,几乎就不妨碍你的审美和读画,我有了一种“妙手回春”的体验,善于将瑕疵变成完美并非简单,若一味地哀怨或者叹息,甚至一把扯下来扔进垃圾堆,那是暴殄天物,就像那断臂的维纳斯,假如是从地里挖掘出来不慎弄断了手臂而弃之而去,那真的就成了世纪性的损失了。

我常常想,每一个瑕疵都应该是一个故事,故事不美么?故事是串联起过往与眼前的一段线索,如此,我们面对并且接受那些瑕疵,可能你的享受就不仅仅是眼前的部分了,还有那些曲折动人甚或是顿悟别解。

真正的美学也都是生动的,前些日子我和武君去了章丘,走进章丘四中我看到一堵残垣,好不惊奇。

据记载,秦时焚书,(伏生)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九篇,以教齐鲁之间。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世传的今文《尚书》皆出于他。

那是一堵秦砖垒成的墙垣,一半已经坍塌了,一束竹简从墙心里露出。这伏生原是章丘人氏,在秦火里保存了一部完整的《尚书》,这是章丘甚至的中国文化的骄傲。就雕塑本身而言,如果把那墙垣砌得整整齐齐,没有“瑕疵”,还有多少意思了呢?

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否有人对此感兴趣,专门搜集“瑕疵”的作品,我不知道,如果写点“瑕疵”论,我想也应该是最吸引眼球的事情。

相对而言,有时候“瑕疵”是给了我们另外一个别样的世界,你千万不要一概否定那些“瑕疵”,面对瑕疵,应该成为新辟的艺术境界,而不是对艺术的玷污。

作于2018年2月8日,9日20点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