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人生感悟

铁手

本文已影响 4.21K人 

——读《套不住的手》有感

铁手

这篇小说的发生在建国后的上山下乡的时候,主人公陈秉正因为长期的劳作所练就的“铁手”在生活在工作中所发生的事。

陈秉正是一名七十多的老人了,他由于长期的劳动,不仅各种技术精通,同时热爱劳动,闲不下来。因为劳动,他的手磨损的已经不能算是手了,全是茧皮,硬的像是“铁手”一般,什么都刺不破,同时充满了力量和技巧。他的儿孙们为了保护他那双功劳无数的双手,送给他一双手套。在参加供货交流会的过程中,他为了购置桑杈,就把手套脱了去挑,差点丢了,幸亏是售货员帮他收拾起来还给他。而后在劳模大会的出席过程中,大爷为了帮助清理住处,便又把手套脱下,在帮完清理完院子之后,他又再一次把手套忘记了,好在几个年轻人帮他捡了起来。最后,他回到家之后无奈的对儿媳妇说他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

这篇小说看过后,我不禁对主人公陈秉正产生敬意,我看了看我自己的手,尽管因为打篮球显得粗糙,但文章里所描述的“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这样的情形,和这相比,我的手简直是太脆弱稚嫩了。这双手,不仅是劳动的见证,同时也是那个时代劳动人民为了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的象征。那个时候还没有先进的机器,人力才是开拓山河,耕种锄收的主力力量。不过,在文中,我们并不止看到像是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为他人着想、奉献自我的精神,我们同时还能看到他身上的智慧。陈秉正在教练组的时候,教年轻人们锄地,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腰弯的度数有个标准,姿势也要标准。有一个年轻人不习惯弯腰锄地,陈秉正便将他的锄头换成了三尺长的短把子的锄头来锄,果然这个年轻人就改正了不弯腰的习惯。所以,从前的劳动者尽管没有精良的机器和高超的科学支持,但是他们有着一双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技术和独有的智慧,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着一颗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心。

我们之所以现在能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美满的生活,都是因为在之前有着许多双像陈秉正这样的“铁手”为我们开拓出来。我们不仅要感恩前人的付出,饮水思源;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他们身上这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