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优美散文

炊烟示例

本文已影响 1.23W人  361673路

炊烟

炊烟

田洪高

炊烟是乡村寂寞行走的诗行——题记

炊烟是乡村的标志,有炊烟的地方就有一枚乡村,静静地卧在那里,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画,静谧淡雅。炊烟是乡村的眼睛,越过一座一座的山峦,寂寞的向外张望。

炊烟是一道永远看不厌的风景。早晨,它伴着朝阳起舞,一缕一缕的炊烟从乡村的梦里升起,沿着屋檐,随着清风,缠着树梢,袅袅上升,婀娜多姿。它调皮的跳跃,有时候跃上天空,成为白云;有时候贴地而行,化为诗行。

“雨后千山净,炊烟处处新”,大雨过后,天空格外明亮,一条条炊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浮在洁净的蓝蓝的天空中,和雨后的彩虹融为一体,别有一番景致。

记忆中最美的炊烟在太平山。那一年,随同学在他太平山上的老家小住。那里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早晨,我们爬山山顶,俯瞰一畦一畦的乡村。极目远眺,三两户人家的乡村像刚从水里捞起来的樱桃,干净清新,泛着诱人的光亮。“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山林深处,只见这儿一缕,那里一丝的炊烟升起,才知那里竟然藏着一处处人家。炊烟从灶房里发芽,微风给它施肥,它便成了一棵迎风行走的树,摇曳着,舞蹈着,俯仰生姿,变幻莫测,浮游在村庄的上空。一道道炊烟从山谷间攀缘而上,汇聚在一起,如仙界逃逸的仙气,绕着山峰飘荡。炊烟成了乡村的纱巾,使她犹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又如一首田园诗的韵脚,给寂静的乡村平添许多古韵。身处山顶,此时油然而生一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之感。

故乡的炊烟,是游子梦里的牵挂,是家人永远的召唤。

小时候,炊烟是期盼。那时,父母总是逼着我做事。早晨天没亮,就催我起来放牛,或者是扯秧苗,或者是收割稻谷。内心十分不情愿,一边做事,一边向家的方向张望,期望着炊烟升起就可以回家吃饭。突然,村庄上空腾起一片片炊烟,弥漫、消散。我似乎闻到了祖母的饭香,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飞也似的跑回家,丝毫不顾父母的责备声。

求学时,炊烟是温暖。犹记得那年冬天,天下着大雪,我从师范放假回来。汽车半路抛锚,我只好孤独一人踩着皑皑白雪,踏着微亮的夜色,从新庙往家走。为了绕近,我选择走山路,现在想来那是多么错误的决定。十几里的山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只有簌簌的白雪和呼呼的北风,甚至不时会从林中弹出一只野物,那种凄凉和绝望让人不愿回忆。回到家,祖母看着满身白雪,冻得发抖的我,眼里满是怜爱。她急忙下厨,燃起灶火,黑黑的灶膛顿时变得通亮,袅袅的炊烟在窗外飘荡,我坐在灶膛前,映着通红的炉火,浑身温暖。祖母为我做了一顿猪油薯粉溜,那是我迄今为止吃得最美味的晚餐了。

现在啊,炊烟是牵挂。我远离乡村多年,工作、结婚、还有了儿子,时间如江水易逝。故乡成了一个标签,想起时才撕开它看一看。母亲每回来电话总是催我带儿子回去住一住。得空回去,母亲就会忙碌着,为我们做一顿好吃的农家菜,还有那喷香的锅巴粥。灶膛亮起,炊烟升起,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那个可以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代。临走的时候,母亲总会把我和儿子送到村口,遥望的目光里满是依恋。

我远离炊烟多年,但炊烟是伴着我长大的,我是农民的儿子,骨头里仍有浓浓的炊烟味,洗不掉也吹不干净。

城市里是没有炊烟的。这座江边小城没有,有的只是呛人的汽车尾气和扬起的灰尘,还有化工厂挤出来的刺鼻的化学物质的气味。它不是乡村,没有乡村的特质和韵味,乡村是柔软和温情的,如一团棉花糖,梦幻而甘甜;城市是僵硬的和冷酷的,你再有炊烟的心,也熏陶不了它的漠然。

我去过青岛,在青岛著名的劈柴院住下。夜晚灯火璀璨,我踩着鹅暖石的街面闲逛,清凉的海风扑面而来,惬意不已。劈柴院有一条小吃巷,狭窄得只容得下两个人通过。两边全都是各种烤海鲜,海马、海虾、海参、仙贝、鱿鱼......应有尽有。巷里,烟雾缭绕,各种气味混杂,弥漫在逼仄的天空。我不吃海鲜,也闻不了这种气味,急匆匆地跑出来。

我也到过北京,在北京西单的小吃巷溜达。格局与青岛完全无二,几米宽的小巷内,摆满了各种烧烤和小吃。放眼望去,但见各色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浮在他们身边的是缭绕的烟雾,迷迷蒙蒙,一层又一层,还有各种烧烤的刺鼻的气味。吃的花样却与青岛绝然,居然是重口味的烤蜘蛛、炸蜈蚣、煎大蛇、焖蝎子.....看得人毛骨悚然、反胃倒口。

我也去过上海,在上海有名的豫园逛过。无非是又一次重温迷蒙的烟雾,又一次重闻呛人的气味。

我也听说,我所居住的这座小城,正在引进这种商业街模式,把刘家巷和后坝街打造成又一个“豫园”或是“劈柴院”。

城市和乡村越来越泾渭分明,这道鸿沟是永远无法逾越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担心的是,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乡村是否终有一天会消失,被城市所取代;乡村的炊烟是否也有一天会逃逸,被城市的油烟和烧烤气味所包围。当下的乡村已然萎缩,大部分农民已然逃离,成为城市的新细胞。乡村成了青年人的旅店,成了老年人的孤独的守望。那,是否有一天,炊烟只是教科书中的记忆;

是否有一天,乡村仅仅只是祖辈们的坟墓呢?

99年的时候,到井冈山去旅游。夜晚闲游到山脚下的一户人家,到他家厨房寻了半天,竟没有发现烧火的灶膛。户主告诉我,井冈山市政府发文规定,井冈山山高林多,是中国绿色森林城市,为了保持干净的空气,保护林木,也为了防止火灾,所有家庭禁止使用柴火。自然也禁止了炊烟。在井冈山旅游的这几天,所到之处绿意盎然,空气中充满了甜味。但我总觉得,大部分是乡村的井冈山还缺少了点什么。

炊烟是乡村的灵魂,没有了炊烟的乡村就如同一个躯壳,缺乏思想,失去主见,毫无活力;就像一幅没有颜色的画卷,失去了欣赏的价值;就仿佛断篇的电影,失去了回忆的意义。

炊烟不仅是一道看不厌的风景,它还是一段如歌的岁月,是整个乡村的记忆。无论你身在何方,看到它,你就觉得有了根,有了回家的冲动。躺在乡村的草地上,看炊烟徐徐,云卷云舒,品岁月情怀,人生况味,也是一种胸怀和意境。炊烟在,家就在,爱就在,回忆就在。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王菲的歌曲轻绕在耳边,闭着眼静静地倾听,慢慢地回味,此时,炊烟成了我最温暖的记忆。

作者:田洪高 地址:武穴市城管执法局 电话:13972739082 qq:120994535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