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寂寞的意义

本文已影响 2.96W人  石头

这个世界,真正甘于寂寞的人并不多。甘愿默默无闻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的人微乎其微。自称寂寞者,无非是让别人知道“我在寂寞”,从而引起关注,最终以“热闹”为告终。自甘寂寞,这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是最害怕寂寞的一种动物。

寂寞的意义

然而,有一种工作,需要寂寞;有一种岗位,需要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而又全神贯注,持之以恒;有一种工作,不为人所知,甚至可能让人不屑一顾,钻进故纸堆,势必错过世间多少轰轰烈烈与繁华,这与当下彰显个性、标榜自我的时代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如。有一种工作,恰恰是在这脚踏实地的岑寂中显示它小草般的张力——锲而不舍、水滴石穿。当我们从“古籍整理”那几个字中走出来,目睹那一堆密密麻麻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翻译整理的文字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这个被称之为“中华布依第一县”的地方——册亨,2010开始成立古籍整理办公室,于是民族宗教局多了一个职能:收集、整理和挖掘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开始从事这项工作之初,我们发现,布依文化已经不仅仅是挖掘传承的问题,而是需要急需抢救的时候了。因为在不经意间,我们一些宝贵的财富就在我们眼皮底下慢慢地消失,不可再生的资源,就这样无可挽回地流逝。

在布依族习俗文化中,近几十年间,消失最快的无疑当数婚姻习俗了。曾几何时,在我们生活的县城,每逢赶场天,青年男女在树荫下、小河边成双成对,悠然自得以歌会友“浪哨”的情景,如今早已不再。

2013年初,当贵州民族出版社的郭堂亮老师要我们收集整理《布依族婚宴歌》,我们在这个布依族发祥地之一的册亨县的山寨深入采风时,发现布依族的这一婚姻习俗几乎无迹可寻。在册亨县,会唱布依情歌的人也许还有很多,但会唱布依族婚宴歌而又能够完整记忆下来的却难以找到,因为现在的布依婚俗,早已省去这个环节。一方面,新时代、新风貌倡导婚事从简,男女青年从开始恋爱,就已经有开始在一起生活的可能。一些布依小姑娘,在没有完婚之前早已到男方家生活,因此婚礼只不过是让世人知道的一个热闹场面罢了,这中间省去了许多繁琐的礼节,可喜可贺。

但另一方面,布依婚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正在不知不觉地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当我们谋划实施这一工程的时候,更加增强了挖掘和抢救这一文化宝藏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于是开始在册亨县范围内搜寻,通过每一丝线索,寻找会唱婚宴歌的民间艺人。我们到荣庆、到达央、到移民新村……慕名寻找每一个歌手,在寨子里说服他们努力回忆和说唱,录音到天黑,但几乎都遗憾没有得到完整的歌词,这些歌手不是因为害羞不愿演唱,或是因为某种顾虑不愿开口,为此酒没有少喝布依农家的“便当酒”,但还是没要找到我们要找的人。

当我们辗转找到那个远在册亨县双江镇坝恩村——北盘江畔一个布依族山寨,找到一个五十开外、叫做岑启明的村干部、据说会唱婚宴歌的布依族中年男子的时候,如获至宝。邀请他到单位,调动所有的录音、录像设备,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那间闷热的会议室里整整摄录了一个多星期,才把这珍贵的资料记录了下来。资料收集到手,接下来是艰苦的翻译和整理,根据摄录的音像资料用布依文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与演唱者进行整理、核对,接下来是艰苦的翻译,将布依语翻译为汉语。

由于布依语与汉语差异较大,翻译中常常遇到困难,不得不停下来,向亲友和通晓布依语和汉语的人咨询,有时候为了翻译某一种植物或器具,由于各地的称呼不同,在汉语需要寻找相应的词语,常常反复推敲和争论,加上婚宴歌属于民间叙事兼抒情的诗歌,需要先将原文直译成汉语,再进行意译,翻译工作相当于一项艰辛的再度创作,进展的艰难可想而知。

由于我们主要从事民族宗教工作,还有许多其它工作要做,翻译整理工作大部分时间只能在业余时间进行,整个工作从阳春三月,到炎热的夏季,再到寒冷的冬天,当人们节假日在街头散步,或者在热闹的歌厅狂欢的时候,作为翻译整理者,只能各自守着这一堆密密麻麻地写满布依文和汉字的稿子冥思苦想,感受原作的无穷韵味,沉浸在原作的唏嘘歌哭之中,就这样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慢慢长夜。

在外人看来,这多少有些另类,不为人所理解。也许在世人看来,这默默无闻而又异常艰苦的工作既不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发达和升迁的机会。但是,能够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做一些有益的工作,这既是应有的责任也是一种荣幸。怀着对民族文化的敬畏和珍爱,当我们听到我们收集整理的布依族婚宴歌将于20015年4月出版的时候;当我们想到就连大多数布依族同胞都不知道布依族婚宴歌为何物的时候,能够让即将消失的婚宴歌用一种神圣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传之于世、惠及子孙,心中感到无比满足和自豪。

这,也许就是寂寞的意义所在吧。

——写在《布依族婚宴歌》即将出版之际

贺明勇韦芝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