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竹韵——郑燮《丛竹图》赏析

本文已影响 1.6W人  江南才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景致大都不离梅、兰、竹、菊“四君子”,而竹向来以其高风亮节而被广为称颂。以竹喻高节以竹喻虚心,李白早有诗云:“高节人相重,虚心事所知”,本不稀奇。稀奇的是有画有诗,一种明确的意念能够以清淡的几笔构成,既有物象,又有诗情,在尺幅间用诗书画相融合的形式展现。

竹韵——郑燮《丛竹图》赏析

细品郑燮之竹。郑燮以竹闻名,他的竹是“郑竹”,而非苏竹、文竹。对他所画的竹,历来褒贬不一。褒者说他的竹“旷世独立,自成一家”,他画中的气与韵,均非他人易学的;贬者则认为他“天姿豪迈,横涂竖抹,未免发越太尽”。褒贬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板桥以情入画,以情写竹的情字。板桥所画的竹出现在你眼前的往往不仅是一枝竹,而是一种人,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一种趣味,一种追求,一种意境,一种祝愿。

多种情味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画幅上的题跋。蒋宝龄说他“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说他所题内容“书与画悉称,故觉妙绝”,是很精当的。当然,也有人是不赞成的,认为艺术以蕴藉为贵。“人皆以怪病,我独以怪敬。无盐丑女列贞贤,怀中别有光明镜。”这是陆恢对板桥画竹中肯的评语。有人病,有人敬,无论是在古时还是如今,都在所难免,但褒者贬者都承认郑竹是艺坛上出现的一种奇迹。

细赏郑燮之书。郑燮的书法,以画入字。从章法上看,大小疏密,短长肥瘦,拱揖朝向,俯仰映带,参参差差。譬如人群,以若干字组成的书幅,不像纵横成行的整齐的士兵,却像山阴小道上联袂而来的老少男女。老翁拄杖,小孙牵袂;少男放肆,少女含羞,急者抢道,缓者闪让,壮者担物,弱者随行。

一切似乎无序,但细细体会,其中有血脉相连,错落有致。这种章法,有人称之为乱石铺衔,有人称之为浪里插篙,不离不碎,不散不结。再看行气,一行行并不如丝线串珠,重心往往左右偏侧,不遵守“守中”原则,一行之中,总有若干字错位,或伸腿挥拳,或依势下滑,不齐,不正,不稳。但是这连成一片的不齐,不正,不稳,形成了整体的和谐,或轻或重,或大或小,或挽或引,或牵或绕都恰到好处。

再鉴《丛竹图》。竹竿顶立于咫尺画面,“画竹插天盖地来!”只见丛竹分数组排列,有的直立,有的倾斜,画面静中求动,充满奇趣,洒脱而又自然,细品书画——从竹观之,既包含柔美又不失刚毅,竹竿挺立而竹叶松紧聚散各有其韵,真气淋漓;从题字来看,飘逸劲爽,字体连绵,刚柔并济,刚处俊逸,柔处清隽,气脉畅通,用墨饱含情感,充满韵律,舒缓处写其神,迅疾处得其韵,字画相依,气度从容。

古人总寓情于景,以托物言志,郑燮则以竹自勉。时代的变化改变了郑燮的仕途,却永远无法改变那竹般的傲然风骨!因而郑竹总是胸怀激越,气势恢宏,透出刚毅苍劲之力,彰显卓尔不群之气!坚毅淡定是郑燮的人格,执守品性是竹的节气,郑竹之合,让人颇感浩荡之气,深得豁达之意。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竹之所以世人所推崇,并不仅仅因为是其气壮,更在于其情真,与那些赏玩笔墨的文人雅士不同,郑竹蕴含深意,情绪也隐匿其间,一枝一叶,尽流露出郑燮对民生的关切,对世俗社会的洞察,对自由乐观的向往。突破传统,不拘泥于法度,抒发内心感受,时人不解而称又交织了之“怪”,而偏偏是这“怪”,这“奇”,造就了真情率意的郑竹!错杂的竹叶,隐约间郑燮心中无限的爱恨情愁。

每每感慨世事无常,物是人非而沮丧失落之时,看到丛竹,感到郑燮之气,浸入郑竹之韵,内心便瞬感释然,或许这就是真正艺术的美的伟大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