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汉字的味道

本文已影响 1.59W人 

“书,心画也。”让死板的汉字有味道,唯有书法和诗,黄光前做到了。

汉字的味道

黄光前一生醉于笔墨,把汉字弄得津津有味。

20多年前,在建始的各加油站都有用红色塑料板割出的手写汉字高高悬挂在门头——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夜间闪闪红通通亮,一打听,这手好字是石油公司黄光前写的。

石油,没有红过这几个字。

那时,我就想:去看他写字。

那时,他是建始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建始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我想看他写字,想法是不是高估自己了。

由我的朋友光前的叔伯弟弟光维带路,走到邺州北门巷子的尽头便是光前的家,爬上五楼,便是我向往已久的书房圣地。第一次与他接触,四十多岁的他,与他的字一样干劲利落。

2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四周满挂着他的作品,中间是一个书案,两边是书柜,书柜里尽是关于书法的书,书案上笔墨纸砚印俱全。一方大石砚,已注满墨汁,如一潭清泉,一副六尺行草挂在进门的中间,夸张外展,化繁为简,冷僻不群,吸人眼目。

看黄光前的书法作品,如同进入自己的精神家园。

简单寒喧后,我便直奔主题——要看他写字。

我说喜欢他的字,是喜欢他写字的创作过程。想看看他那些“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的字体是怎样在他手里诞生的。

他拿出一张六尺宣纸,如一片飘动的白云落在书案上,用镇纸两边角上一压,周平四正,随后拿起笔在砚池里慢慢调弄,目光完全在纸上,若有所思,这可能正是王羲之说的“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吧。突然,他挥笔纸上,或轻或重,或提或按,或仰或俯,或正或斜,或左或右,笔尖龙蛇般游走在光滑的纸上哗哗有声,他浑身都在摇动,进入一种颠狂,笔到之处黑白分明,白纸黑字奇特怪异,自然和谐,一幅书法作品徐徐展开,如书法历史回响,灵动的文字间似有编钟的余音袅袅传来。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第一次见到他时,我称黄老师,后来一直叫他光前,他大我十岁,叫光前更真实更亲切。

光前做书法、玩摄影、写格律诗词,山水林田花鸟虫鱼,喜怒衰乐,他都涉猎成文字、图片、诗词供人欣赏。

用欣赏的目光和让别人欣赏是他写字写诗摄影的态度。他常说:欣赏是一种能力,书法、写诗和摄影异曲同工,学会欣赏就成。他在谈书法时总是见解独到:书法是书者意志的外化,也是书者心境的表白,更是书者情绪的流露,以线条、浓淡来表达和抒发书者的喜怒哀乐悲恐惊,写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人如其字。

光前的字跟他为人处事一样,不局限于形式,而在于“书意”,讲究“心正”,书法的创新不能成为一场空谈,创新必须在了解、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这些,可以在他书房的浓浓墨香和书香中得到准确验证。

他的书架上放着各种书籍,分门别类,左上方是隶书类碑贴,有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华山碑、张迁碑等高清字贴;《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等篆书碑贴;《石鼓文》和《秦公簋》铭文拓本。随手抽出一本,里面有圈圈点点,有些贴的书边已经磨破。正是他多年临习的功夫所在,对传统碑贴的敬意,从而打破传统,确立书法创新的过程,如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从碑贴中走来。

在我与他的接触中,他讲得最多的是“心正”与“笔正”,“到位”与“味道”,临贴百分之百到位,百分之百“像”,从贴中走出来叫创新,作品才有到味道。

光前写字是在写生命。

去年腊月,光前突发偏瘫,住进了医院,今年四月份我去看他。他已经搬到莱英国际的十八楼,他一瘸一拐的在门口接我。十八楼的黄昏,一抹霞光正要落下,邺州城在霞光中金灿灿的。房间宽敞,书案依旧,他仍然坚持给我示范写字,一笔一划间,都是对美好生命的虔诚与礼赞,抑扬顿挫的笔法,如光前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柔软的笔触与纸面所碰撞出的激情,正是光前内心深处的灵魂呐喊。

灵魂,在太阳下遵从自己的心。

多年来,我与黄老师以及他的书法早已成莫逆之交,割舍不断。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勤耕不辍。他拒绝浮躁、功利、世俗、肤浅、苍白的书法艺术。

光前博彩众长,学养深厚,熟读中国典籍和诗词,他的诗书印作品集——《心轨》便是印证。我曾用10天时间通看一遍,后来,有时也翻翻,《心轨》是动态的,让我看到了他对人生、社会、空性、灵性和人性的透彻理解。

光前在官店农村长大,曲折而陡峭的山路,一如他起伏不平的人生和虚实自然的诗。他有一副他自己创作的魏碑书法作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用玻璃装饰,放在陈旧的木柜醒目位置,核桃大小的字很有古味,其笔法以魏碑为本体,融入了颜、欧精华,独成一家,奔涌流畅,一气呵成。

我想,光前应当是很好地领悟了《心经》的精髓——"施"如"药"如真我,达到安乐平和的境界。在“偏瘫”的日子里,他每天还坚持练字习贴。他说:临贴写字是一种习惯一种“施”,吸古如“药”,不求人知,不冀人赏。

在谈及创作《心经》的感受时,他说:这幅作品笔画多样,形态多姿,结字多种,变化多端,意在追求汉字的生态之美。将其内涵蕴在笔端,不事雕饰、灵动空明、大气开张、凝笔聚墨、盼顾有度、提按分明。流畅中见凝重,整肃里见神采。在结字的开合欹侧、轻重疾缓,同一字、在笔划的处理上也绝无雷同,极富变化。在这些极多变化和丰富多姿的笔端运动中,有一种神融笔畅的惬意,隐隐地流动于指腕之间,落实在点画之上,从而体现刚正、耿直的性格和满腹经纶的学识修养,给我凝神敬肃,超凡脱俗,“五蕴皆空”之感。

就是那次,他说起要把自己的收藏和作品捐献给国家,再后来,我在新闻中看到他把自己创作的103幅书法作品,300方篆刻作品,近40年的收藏书籍40多册,捐赠给了建始档案馆。他说,将自己的书法作品捐赠给县档案馆是应尽的义务,他希望能够感召更多的艺术界朋友,把优秀作品捐赠给县档案馆,共同为建始档案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于光前来说,这是一种“大施”。

光前曾赠我一支长锋,我感觉墨与笔的交融,使得空气中弥漫着芳香的情欲。这支毛笔,如黑色的火焰,笔醉了,墨醉了,我也醉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