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散文随笔

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本文已影响 1W人  木叶

成人后跟妈妈直接的矛盾集中在我的个人问题上,我喜欢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不喜欢热闹。我喜欢待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面,躺在榻榻米上看《解忧杂货店》,准备一个红红的小本子记录自己的心情与灵感,在书桌上放一盆多肉,再把满天星放在靠窗的书架上,在饭点出门进食,在夜晚出门看依旧灯红柳绿的街头在热闹的环境里,我会觉得压抑,不想融入群体,常常独自一人坐在角落听着别人侃侃而谈,或是戴上帽子往人少的地方走走,其实更为孤独。

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妈妈就反对了,她希望我能经常约上朋友出门玩儿,不想见到我一个人待在房间的样子,希望我能适应社交生活。我说我不喜欢社交,我喜欢一个人,我觉得自己没有错。她说我要改,这样会让人觉得我没有教养。我觉得不可思议,我只是不喜欢社交,不喜欢社会的虚假的、没有真情实感的言语,我喜欢一个人,我怎么就没有家教了?我不会强制自己去改变。

我后来发现,是这个世界不允许我们特别,他们只想让我们成长为他们想要我们成长的样子。他们想让我们成为社交达人、一流学霸,只要与之不符,便会被忽视甚至是嘲笑。这个时代的孩子,都被学校培养成为没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他们只知道循规蹈矩,他们也只想要去挣钱。每当我们发现一个性格特别的人,想到的都是远离他、孤立他。但为什么不能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呢?我们一定要变得“正常”吗?我们常常说人人平等,其实根本不存在,它总是建立在我们达到了社会的某个条件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要孩子们去学会尊重,这个世界有一次尊重过孩子们吗?事实上,这就是一个充满偏见的世界。

入围奥斯卡的反思短片《Pour 585》,讲述的是在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里,每一个酒杯都有重要的使命,而一个胆小的酒杯却试图逃避这个重要的“成人仪式”,但个性是需要某些代价。《Pour585》是一个细思极恐的警示故事,使用酒精与酒杯来隐喻思想的灌输这一过程。它就像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批判人类总是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下一代,要求他们像自己希望的样子活着,但这便是我们小时候最厌恶大人做的事情。

当我们成人,为人父母以后,会用我们的理解去培养下一代,对我们来说是经验,对下一代来说可能是约束,是上一个时代的捆绑和约束。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且深有体会,被父母约束的痛苦,知道因我们与父母的立场不同,接受的文化不同,价值理解往往也因此产生偏差,但我们在成人后却忘记了,比起灌注思想,开眼看世界更有意义。

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没有创造力的时代会让大家在面对很多东西时都无法刺激大脑如果人们的思维都被捆绑了,世界还能有多精彩呢?当下一代出生时,世界在不断变化,他们所认识到的世界与我们不同,我们不能在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他们的同时,要求他们跟上时代快速的步伐。希望我们最终,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

最新文章